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高陡斜坡作用下群桩基础设计计算方法

发布时间:2018-01-23 14:05

  本文关键词: 桥梁工程 群桩基础 受力分析 承载机理 高陡斜坡 设计计算方法 出处:《中国公路学报》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陡坡双桩柱基础探讨了陡坡群桩基础承载机理,提出了陡坡与群桩相互作用简化分析模型,得到了陡坡群桩基础的等效分析模型,即侧向受荷高承台嵌岩群桩基础分析模型;综合考虑滑坡推力与简化分析模型建立了基于结构位移法的陡坡群桩基础计算分析方法,并提出了同时考虑稳定安全与经济最优的陡坡群桩基础优化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陡坡群桩基础应尽量减小承台底部至最危险滑动面的距离,嵌岩深度为4倍桩径时能满足工程要求,群桩基础至坡面的距离不小于4倍桩径要求时符合工程实际。
[Abstract]:Based on the double pile column foundation on steep slope, the bearing mechanism of pile group foundation on steep slope is discussed, and the simplified analysis model of interaction between steep slope and pile group is proposed, and the equivalent analysis model of pile group foundation on steep slope is obtained. That is, the analysis model of rock socketed pile foundation with lateral loading height cap; Considering the landslide thrust and simplified analysis model, th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 of steep slope pile group foundation based on structural displacement method is established. At the same time, the optimal design method of steep slope pile group foundation considering both stability safety and economic optimization is put forwar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ance from the bottom of the pile cap to the most dangerous sliding surface should be reduced as far as possible. When the rock-socketed depth is 4 times the diameter of pile can meet the engineering requirements. When the distance from pile group foundation to slope surface is not less than 4 times the requirement of pile diameter is in line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桥梁工程安全控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南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08063,51278187)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11C005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2M511709) 桥梁工程安全控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2KB03)
【分类号】:U443.15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中国西部山区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高陡斜坡段(陡坡)桥梁桩基日益增多,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为双桩柱基础,与平原地区桩柱基础相比,由于受陡坡作用影响,其受力更为复杂,此时如何进行陡坡桩基内力与位移计算成为工程设计的关键。针对双桩柱桥梁基础,赵文等[1]、冯忠居[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贾海莉,王成华,李江洪;基于土拱效应的抗滑桩与护壁桩的桩间距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4年01期

2 邓友生;赵明华;邹新军;杨明辉;;山区陡坡桩柱的承载特性研究进展[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6期

3 赵明华;尹平保;张永杰;杨明辉;;高陡斜坡段桩柱式桥墩基础设计计算方法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3期

4 赵文;谢强;李娅;;高陡边坡桥基安全距离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5 陈志坚,冯兆祥,陈松,张勤;江阴大桥摩擦失效嵌岩群桩传力机理的实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6期

6 赵明华;刘建华;杨明辉;;倾斜荷载下高陡边坡桥梁基桩内力计算[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1期

7 邓宗伟;冷伍明;饶杨安;李志勇;岳志平;;高速公路桥基岸坡稳定性计算分析[J];岩土力学;2008年03期

8 赵明华;刘建华;刘代全;汪优;;Force analysis of pile foundation in rock slope based on upper-bound theorem of limit[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8年03期

9 龚先兵;杨明辉;赵明华;尹平保;张小威;;山区高陡横坡段桥梁桩基承载机理模型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永昌;石永泉;方煜华;;桩基检测加固处理措施[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戚良周;孙强;;竖向荷载下摩擦桩的临界荷载与临界长度[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3 刘春波,李晓红,王成;粘土中超长单桩的模型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4 张晓健;;桩基负摩阻力研究现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5 吴浩;;管棚-箱涵工法中管棚合理间距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6 辛纬韬;张子新;吴昌将;;船撞作用下苏通大桥群桩基础水平承载力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7 梁文文;王成;;抗滑桩的桩间土拱效应问题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8 黄伟;潘泓;王燕燕;;全遮帘式板桩码头结构遮帘桩合理桩间距确定[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9 熊启东;孔凡林;李成芳;;库岸边坡抗滑桩上滑坡推力研究现状综述[J];重庆建筑;2010年04期

10 田仲初,蒋田勇,何斌,颜东煌;纳潮口大桥施工过程的仿真模型建立与分析[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吴同情;褚广辉;;水平承载桩受力特性研究综述[A];重庆力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邹登亮;孙强;李厚恩;史哲;;基坑工程中土拱效应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琚晓冬;冯文娟;朱金明;;桩后土拱作用范围研究[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青年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2届机械学院院长(系主任)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4 李国峰;李东;;城市下穿道路逆作法设计[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毛邦燕;屈科;吴光;杨红兵;唐兵;;沪昆客专北盘江特大桥岸坡稳定数值模拟研究[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田洪铭;陈卫忠;郑鹏强;于建新;;桥梁荷载下跨谷拱桥岩质桥基岸坡稳定性分析[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7 朱朝辉;;建立考虑土拱效应的抗滑桩间距计算公式的尝试[A];建筑结构高峰论坛——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海莹;双排桩支护结构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吴坤铭;边坡及其抗滑桩加固工程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3 崔科宇;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承载性状的试验与理论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4 王俊林;大直径扩底单桩水平载荷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张磊;水平荷载作用下单桩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王唤龙;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受力机理与防腐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刘思思;基桩自锚静载测试技术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胡荣华;衡重式桩板挡墙受力特性及破坏机理的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9 卜建清;车辆动荷载作用下桥梁墩柱主动托换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10 陈志坚;层状岩质边坡工程安全监控建模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杭纲领;灌注桩超声波透射法质量评价的可靠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韩冰;新世界会展中心大直径桩检测及数值模拟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碧;攀钢西昌钒钛钢铁新基地回填土中桩基负摩阻力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文智;微型桩水平承载性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郑建强;陡坡高墩双排嵌岩桩承载特性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宋学舟;基于监测的导管架平台桩基沉降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明瑞;门型抗滑桩支护滑坡时受力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韩卫东;超声波透射法检测大直径灌注桩的应用与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9 高璇;陡坡地段桥梁嵌岩桩基竖向承载特性模型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张洪波;秦巴山区陡坡桥梁桩基竖向承载特性现场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畅,向中富;具有初始缺陷的高桥墩非线性稳定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王初生,晏鄂川,刘佑荣;北盘江大桥岩体工程地质评价[J];地质科技情报;2002年03期

3 程知言,裘慰伦,张可能,霍明宇;双排桩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方法探讨[J];地质与勘探;2001年02期

4 刘海青;;单排桩柱墩压杆的计算长度[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5 殷跃平,康宏达,陈波;三峡工程移民迁建区灾害地质体改造与利用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1期

6 王成华,陈永波,林立相;世寿街滑坡发生机理与防治对策[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3期

7 赵明华;邬龙刚;刘建华;;考虑P-Δ效应的承重阻滑桩有限差分解[J];工程力学;2008年03期

8 程翔云;桩柱式高桥墩几何非线性效应分析的迭代法[J];公路;2003年S1期

9 潘志炎,史方华;高桥墩稳定性分析[J];公路;2004年09期

10 王红伟;戴国亮;龚维明;;西堠门大桥深长嵌岩桩承载特性的试验研究[J];公路;2009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建强;陡坡高墩双排嵌岩桩承载特性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翔云;;群桩基础等代模型的改善[J];公路;2006年01期

2 马莲丛;罗书学;胡德贵;;桥梁群桩基础沉降计算[J];路基工程;2007年03期

3 黄瑞强;;轴向附加力系作用下的群桩动态反应分析[J];中南公路工程;2007年02期

4 于雪晖;徐栋;;桥梁大型群桩基础的有限元计算分析[J];中国市政工程;2007年S2期

5 蒋建平;;矩形桩的承载优越性及群桩中的干涉效应[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04期

6 胡德贵,罗书学,赵善锐;群桩基础工后沉降计算方法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4年03期

7 伏建林,沈益锋,赵锡宏;桩周土局部软化或强化对群桩性状的影响[J];岩土力学;2005年05期

8 齐良锋;吴辉科;;群桩与土共同作用的有限元分析[J];土工基础;2006年03期

9 洪小健;顾明;;基于群桩振动方程组的群桩基础阻抗函数求解及比较[J];力学季刊;2006年04期

10 洪鑫;杨敏;;群桩相互作用的近似三维弹性分析方法的建立[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

本文编号:1457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57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5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