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间数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桥梁评估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判 状态评估 区间数 概率评价模型 变权系数 出处:《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常规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基础上,阐述了区间数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优势,并对区间数模糊综合评判理论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当测试数据为数据序列时,提出了一种增强区间数稳定的改进方法;其次从概率理论对评价模型进行改进,改进后的评价模型为加权几何平均型综合评判模型,能有效地积累评价信息,灵敏度较高;在对评价结果处理时,引入变权系数求解区间数两端点的几何平均值,简化最终的评价结果。利用修正后的区间数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一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修正的评估方法能较好地反映结构整体工作状态,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he advantages of interval number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re expounded. Several key problems in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ory of interval number are discussed. When the test data is a data sequence, an improved method to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interval number is proposed. Secondly, the evaluation model is improved from the probability theory. The improved evaluation model is a weighted geometric averag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which can accumulate evaluation information effectively and has high sensitivity. Whe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re processed, variable weight coefficients are introduced to solve the geometric mean of the two ends of the interval numbers. Using the modified interval number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o evaluate a prestressed concrete cable-stayed brid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ified evaluation method can better reflect the overall working state of the structure. It has technical feasi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省建筑设计院;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3ZB0293)
【分类号】:U446
【正文快照】: 引言桥梁结构长期在环境侵蚀、材料老化和车辆荷载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结构的损伤积累和抗力衰减,从而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极端情况下可能引发灾难性的突发事故。因此,对已建的重大工程结构,需采用科学有效的技术监测手段和评估方法,保证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春生,陈惟珍,陈艾荣;桥梁损伤安全评定与维护管理策略[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2 任远;黄侨;林阳子;;大跨度斜拉桥综合评估系统的研制与开发[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3 兰海,史家钧;灰色关联分析与变权综合法在桥梁评估中的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4 ;Ranking method for the reciprocal judgment matrix based on the unascertained three-valued judgments[J];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2006年01期
5 张兴芳,管恩瑞,孟广武;区间值模糊综合评判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年12期
6 张方伟;姚炳学;;区间数综合评判模型的改进与应用[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延明;寒枫;肖伯旭;那琼澜;;一种软件需求风险评价模型[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 黄平明;徐宏;裴育;;丹山独塔斜拉桥技术状态检测与评定[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3 覃菊莹;;区间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及权重计算[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1期
4 张方伟;陈德新;姚炳学;;小型企业与社区关系的区间数综合评判模型与应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5 赵德孜,温卫东;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航空发动机可靠性分配方法[J];航空发动机;2005年01期
6 侯志伟;;桥梁健康监测综述[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年10期
7 任更锋;徐岳;邹存俊;;基于模糊理论的在用RC桥梁耐久性评估[J];混凝土;2010年07期
8 孟科;李云祥;王朝军;杨文潭;;风险偏好的区间值灰色模糊综合评判及其应用[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7年04期
9 伍华成;项贻强;杨万里;;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理论在桥梁状态评估中的应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蔺国梁;于泳海;;一种基于SPA理论的区间数排序方法及应用[J];教师;2012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钢;冯向前;;不确定多属性决策中区间数的排序方法[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王春生;聂建国;陈艾荣;陈惟珍;;在役公路与铁路钢桥应力谱模拟与疲劳寿命评估[A];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胡秦斌;钟诚;李广原;;基于区间数的模糊综合评价决策模型[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蔡雷;;基础性课题评审立项的模糊综合评价系统[A];第二届全国信息与电子工程学术交流会暨第十三届四川省电子学会曙光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任远;黄侨;李辉;;大跨度斜拉桥的综合评估理论体系研究[A];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黄侨;任远;刘绍云;吴红林;;大跨度桥梁养护管理系统的若干问题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刘建军;;不确定综合评判方法[A];第四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晖;项贻强;;桥梁管理系统理论框架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2004年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9 孙红霞;张强;;基于心态指标Shapley值的利益分配问题[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胡宏宇;朱建军;丁叶;;残缺互补判断矩阵的可能值推断、排序方法及应用[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今朝;大跨斜拉桥断索危险性理论分析及健康监测方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2 谢正文;餐饮业烟道油垢自燃发火机理及细水雾自动灭火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张丽芳;基于变权的钢筋混凝土梁桥安全与使用性能评估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王建忠;区间线性双层规划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杨小森;大跨度斜拉桥全寿命健康监测几个关键问题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6 李为相;基于区间数的不确定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熊文涛;区间数多准则决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志军;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机舱火灾风险评估与控制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徐泽水;几类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3年
10 宋雨;文晖大桥健康监测与评估管理系统主要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媛;基于灰关联及其预测的煤矿安全管理及事故预警方法[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单文娟;铝电解槽焙烧与启动过程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征;加固后双曲拱桥耐久性评定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苑佳谦;大跨度空间结构灾害预警评估理论研究与系统开发[D];浙江大学;2011年
5 黄英艺;基于信息不确定性的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马少春;桥梁基于失效包络图理论的可视化安全评估[D];河南大学;2011年
7 许晓莉;吊杆拱索力及全桥动力特性测试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何爱德;特重车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梁桥可靠性评估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9 吴涛;月亮岛特大桥的检测与安全性评估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宋伟伟;基于承载力的在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动态可靠性评估[D];长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石麟;我国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发展与展望[J];空间结构;2000年02期
2 李宏男;高东伟;伊廷华;;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状况与进展[J];力学进展;2008年02期
3 杜红珊,李洪杰,郑庆玉;不确定型AHP的最优传递矩阵法[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4 介玉新,胡韬,李青云,李广信;层次分析法在长江堤防安全评价系统中的应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2期
5 张玲玲,马建勋;服役结构可靠性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及其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2001年05期
6 ;Fuzzy Consistent Rel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J];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1998年02期
7 王道勇;模糊综合评判的失效与消除[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1998年02期
8 张兴芳,管恩瑞,孟广武;区间值模糊综合评判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年12期
9 骆正清,杨善林;层次分析法中几种标度的比较[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年09期
10 魏毅强,刘进生,王绪柱;不确定型AHP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概念及权重[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欣;大跨度多弧形钢拱结构的受力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荣利利;靳文舟;王晓巍;;基于区间数的公共交通综合评价及实证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2008年03期
2 唐伟勤;黄志伟;陈宝安;;应急物资调运时间为区间数的路径优化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3 周媛;邓卫;胡启洲;;基于区间数的城市公交网络综合评价[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7年06期
4 韩世莲;;区间数多目标多模式运输问题的模糊规划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6年05期
5 董元帅;唐伯明;;基于区间数法的水泥路面使用性能评价[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6 李耀南;;基于区间值的模糊评判在道路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公路与汽运;2010年06期
7 王朝辉;王选仓;马士宾;袁玉卿;;具有不确定属性的道路养护决策优化[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夏雪;邓卫;胡启洲;;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区间数综合评判及对策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7年04期
9 谢秉磊;毛科俊;胡小明;;基于区间数的多属性出行方式选择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10 马中军;邓婷;王世杰;;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东海大桥安全评估系统设计[J];水利水电技术;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峰记;张培龙;马浩静;雷红;;基于区间数的运输问题[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牛宏睿;李平;史天运;;应急资源调度中最短路边权不确定性问题的建模与仿真[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七分册)[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增刊)][C];2009年
3 汪博;;ITS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方法的研究[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朱青;胡启洲;邓卫;;基于模糊数对公交线网优化的研究及应用[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永杰;曹文贵;赵明华;;基于区间理论的隧道施工过程非概率风险评估方法[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苏静波;吴中;施泉;;地下隧洞结构区间分析的优化方法[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崔洪军;陆建;王炜;;不确定多属性公路建设项目排序模型[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黄侨;林阳子;唐海红;;既有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综合评价方法研究[A];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张嘉敏;韩宝明;;智能运输系统社会经济影响综合评价研究[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任远;黄侨;李辉;;大跨度斜拉桥的综合评估理论体系研究[A];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广;软计算研究及其在桥梁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0年
2 张永杰;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及风险分析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蒋红妍;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管理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4 汪敏;江海直达干散货船(队)运输竞争力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毛树华;灰关联决策与灰生成算子的理论及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石玉峰;战时不确定性运输路径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徐兴华;公路边坡信息综合管理与安全评判决策[D];浙江大学;2011年
8 杨育生;高速公路建设费用分析与控制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9 王斌;交通安全不确定测度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雷剑;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精细化管理关键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全维杰;区间不确定需求下的OD反推模型与算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2 杨鹏;区间随机需求下混合公路网络设计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3 付彦超;大型桥梁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4 龚攀;基于盲数测度理论的高速公路路基设计参数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5 贺启;基于仿射算法的隧道衬砌承载区间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6 黄灿;公路桥梁技术状况等级评定方法的探讨[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单也;出行生成量不确定时的交通需求预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钟璧樯;区间不确定下的交通需求预测[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9 杨启福;区间不确定需求下的鲁棒混合公路网络设计模型[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10 丁静静;城市快速公共交通线路规划和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61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61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