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新时期城市交通规划的作用与思路转变ChangesfortheFun...

发布时间:2016-10-22 09:09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城市交通规划的作用与思路转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新时期城市交通规划的作用与思路转变ChangesfortheFun...

王静霞

城市交通规划年会UrbanTransportPlanningAnnualMeeting

新时期城市交通规划的作用与思路转变ChangesfortheFunctionandMentalityofUrbanTransportPlanninginNewTime

19

等级的提高,无形之中降低了行人和非机动车在道路系统中的地位。加之道路建设时对行人过街、非机动车通行等问题考虑不足,致使城市道路上的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环境日益恶化。

产生上述困境的原因主要是资源条件的约束,各类运输方式对资源的争夺激烈,如能源、道路和停车空间、大气可容纳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等。同时,传统城市的紧密空间结构使城市的道路资源难以发生较大改变,道路网比较稀,改善和提高密度的难度较大。同时,相应政策没有得到调整,,比如城市交通设施投资缺乏科学的引导等。

模不是很大,但往往有一定的分工,若干个城市连成一个城市带或城市群,交通问题相对容易解决。不从城市结构和城市发展战略上入手,交通问题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性化解。

其次,城市交通问题更深层次涉及到道路资源在各交通工具、各阶层间的分配。各种交通工具和社会各阶层均有平等的道路通行权,而近年来,多数城市在机动车道越修越宽的同时,行人和自行车道被越挤越窄。现在的交通政策一直以考虑机动车为主,在某种意义上是牺牲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来实现机动车辆的畅通。

2交通作用的转变与新时期交通规划的

重要性

2.1

交通作用的转变

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后的消费升级,对各类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快速增加,城市将面临更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相当部分城市已面临资源、能源的瓶颈,城市后续发展受到制约。为此,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必须实现向需求管理的转变,以应对城镇化的发展和资源、能源的约束。交通的作用也发生了有别于以往的变化,即通过交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交通由城市发展的配套设施转变为通过影响国家的能源、土地和环境等政策,成为国家和城市人民政府调控发展模式的重要手段,以及发展政策的主要体现者和重点实施领域,是国家和城市解决经济、社会等方面难题的切入点。城市交通的问题也不再仅仅是汽车化下的交通拥挤,而已承载了多重社会问题,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出行和交通资源的利益分配。

首先,城市交通的发展已要求城市空间结构的适应性变化。目前中国大多数城市所面临的交通问题,是传统的城市结构与汽车进入大众消费阶段后的新形势之间的矛盾。传统的单中心、高密度的城市结构在城市定位、城市扩散与集聚方式、产业与人口的区位配置、城市功能间的协同关系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弊端。而在国际上,现代化的、与汽车进入大众消费阶段相适应的城市结构,是多中心、组团式的,单个城市规

2.2新时期交通规划的重要性

1)交通规划是落实基本国策的重要手段①能源与交通

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低。至

2001年底,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煤

炭只有55%,石油是11%,天然气仅为4%。2020年前我国石油消费仍属于快速增长时期,石油缺口加大。建筑、交通和工业是耗能最多的三大领域,其中交通能耗占总能耗的36%,而且其消费比例将越来越大。交通的节能是国家能源政策的主要内容。

②土地与交通我国土地资源紧张,人均占有率

低,而且不平衡。人均耕地已由解放初期的0.16hm2降至0.09hm2,中国1.1亿hm2基本农田是粮食安全的底线。土地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制约条件,土地资源缺乏决定了我国城市交通的主体不可能是小汽车,应在城市有限的空间和有限的道路资源条件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引导小汽车的使用。

③环境与交通我国城市大气污染问题严重,汽

车尾气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源。大城市60%的CO、50%的NOx、30%的HC污染来源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严重的环境污染不仅导致高昂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还对公众健康产生损害,使建设小康社会对环境的要求面临巨大挑战。控制交通污染成为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减少大气污染的根本措施。

④城镇化与交通中共中央十六大提出要逐步提

高城镇化水平,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城市土地资源的限制决定了我国必须走紧凑化的城镇化道路,提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城市交通规划的作用与思路转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8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8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c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