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自锚式悬索桥静力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4 22:12

  本文关键词: 桥梁工程 自锚式悬索桥 模型试验 静力特性 有限元仿真 相似理论 出处:《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研究自锚式悬索桥在运营阶段的静载响应规律,以应变相等为原则,按静力相似理论对哈尔滨市三环西线跨松花江大桥主桥进行1∶50缩尺模型试验研究。以轴向刚度、弯曲刚度相似为主进行模型设计,重点关注桥梁的受力与变形性能。根据有限位移理论的仿真分析,结合相关规范的规定,制订桥梁静力试验工况及试验方法。基于最不利加载工况下的试验数据,对该桥的主缆、吊索、主梁的受力及变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塔对称体系自锚式悬索桥的边主跨挠度分布情况与三跨连续梁类似,但由于竖向索力的弹性支撑作用,结构挠度减小,证明结构在静力作用下能承担的荷载更大;各关键构件荷载安全系数均在规范限值以内,大桥结构受力偏于安全;各测试工况试验值与理论计算值总体吻合较好,模型能较好反映实桥的受力特性,同时也印证了缩尺模型设计的合理性。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tatic load response law of 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 in operation stag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qual strain and static similarity theory, the 1:50 scale model test of the main bridge across Songhua River Bridge on the west third ring of Harbin is carried out. Bending stiffness similarity is the main part of model design, focusing on the stress and deformation performance of bridges.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of finite displacement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provisions of relevant codes, Based on the test data under the most unfavorable loading condition, the main cable and slings of the bridge are studied. The stress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beam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flection distribution of the side main span of the 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three-span continuous beam, but due to the elastic support of the vertical cable force, the deflection of the structure decreases. It is proved that the structure can bear more loads under static force, the load safety factor of each key component is within the limit value of the code, the stress of the bridge structure is inclined to safety, and the test value of each test condition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value. The model can well reflect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al bridge, and it also confirm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design of the scale model.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中铁大桥局集团武汉桥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哈尔滨市建设系统重点科研计划项目(201107)
【分类号】:U448.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红军;李传习;刘建;;平胜大桥自锚式悬索桥静载试验与评价[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2期

2 李建慧;李爱群;袁辉辉;李喜平;;独柱塔空间缆索自锚式悬索桥缆索线形计算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10期

3 李小年;张小月;马如进;陈艾荣;;自锚式悬索桥合理成桥状态的实用计算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06期

4 王会利;秦泗凤;谭岩斌;张哲;杜高明;;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模型试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年01期

5 严琨;沈锐利;陈卫国;唐茂林;;抗弯刚度对主缆线形的影响[J];桥梁建设;2011年01期

6 项贻强;吴孙尧;段元锋;;基于刚度相似原理的斜拉桥模型设计方法[J];实验力学;2010年04期

7 胡建华;沈锐利;张贵明;唐茂林;王忠彬;;佛山平胜大桥全桥模型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8 沈锐利;齐东春;唐茂林;;杭州江东大桥静力特性全桥模型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9 张俊平;黄海云;刘爱荣;梅力彪;李永河;;空间缆索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过程中受力行为的全桥模型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10 赵煜;张锋;周勇军;贺拴海;;多跨斜拉-自锚式悬索组合体系桥全桥静力模型试验[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旭明;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受力特性与极限承载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山雾;蔡敏;;结构模型试验的工程检测应用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2 邱景;李光凤;沈锐利;;自锚式悬索桥与上承式拱桥组合体系桥梁稳定性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3 房贞政;陈永健;张超;;三塔自锚式悬索桥模型试验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张俊平;黄海云;刘爱荣;梅力彪;李永河;;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过程非线性行为与施工控制方法的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9年S2期

5 徐岳;邹存俊;陈万春;任更锋;;自锚式悬索与斜拉组合体系桥梁换索模型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4期

6 王成树;严伟飞;余茂峰;;东苕溪大桥斜拉-悬索组合体系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1年05期

7 黄海云;张俊平;刘夏平;刘爱荣;梅力彪;;广州猎德大桥施工过程中关键参数的试验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8 陈明宪;潘权;龙跃海;颜东煌;许红胜;;山区特大跨度悬索桥主梁架设新工艺整体模型试验研究[J];中外公路;2011年06期

9 阮坤;陈作银;陈冠桦;;基于悬索桥修正成桥线形的索夹弯曲应力分析[J];世界桥梁;2011年06期

10 蔡骏乐;贾丽君;;刚性索悬索桥主缆张拉施工控制方法[J];世界桥梁;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俊平;黄海云;刘爱荣;梅力彪;李永河;;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过程非线性行为与施工控制方法的试验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9年

2 朱建甫;沈锐利;唐茂林;;自锚式悬索桥吊索安装张拉方案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杜武男;岳前进;赵岩;梁辉;武永波;;深水S型托管架模型试验方法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邹存俊;自锚式悬索—斜拉组合结构体系桥梁静力学性能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余晓琳;自锚式悬索桥静力可靠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任更锋;自锚式悬索—斜拉组合体系桥梁模型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4 宋旭明;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受力特性与极限承载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文颖;结构稳定极限承载力分析的力素增量方法[D];中南大学;2010年

6 高小妮;多塔斜拉—自锚式悬索组合体系桥梁结构理论分析与模型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7 陈永健;多塔自锚式悬索桥受力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1年

8 江祥林;大跨径钢桁架桥健康监测方法及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长龙;自锚式悬索桥静载试验和动力特性预测[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2 蔡瑞瑞;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静力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王少华;三塔斜拉—自锚式悬索连续协作体系桥模型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李光凤;自锚式悬索桥与上承式拱桥组合体系桥梁的稳定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任永明;公路桥梁车桥耦合振动模型试验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6 何伟;大跨径连续钢桁系杆拱桥静力模型实验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7 李竞;东江大桥钢桁梁合龙参数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余山雾;结构模型分析与土木工程检测技术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9 刘文明;钢管混凝土拱桥模型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吴孙尧;面向健康监测的斜拉桥试验模型设计及其损伤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珍,强士中;悬索桥主缆空缆状态的线形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2 徐君兰,向中富;关于悬索桥的重力刚度[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向中富,徐君兰,代正宏;悬索桥施工控制分析的恒定无应力索长迭代法[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梁硕,曾庆元,张起森;大跨度混凝土斜拉桥极限承载力分析综述[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5 李亚非,颜东煌,田仲初;大型三塔斜拉桥铝合金试验模型的研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颜东煌,田仲初,陈常松,李亚非;岳阳洞庭湖大桥三塔斜拉桥全桥静动力模型设计[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 曾庆元;;薄壁箱形梁计算的板梁框架法[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79年01期

8 陈政清;颜全胜;;大跨度斜拉桥的非线性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9 叶梅新;蒋彪;;混合型自锚式悬索桥连接部位传力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10 石磊,张哲,刘春城,檀永刚;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设计及其力学性能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唐茂林;大跨度悬索桥空间几何非线性分析与软件开发[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2 邱文亮;自锚式悬索桥非线性分析与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3 赵翔;拉索损伤对斜拉桥结构性能影响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4 荆龙江;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损伤识别理论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彭苗;空间自锚式悬索桥非线性分析与成桥状态确定[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黄琼;钢—混凝土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受力性能与计算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志诚;自锚式悬索桥静动力特性挠度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2 王晖;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健康监测评估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石健;面向健康诊断的悬索桥损伤灵敏度模型试验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4 刘伟长;大跨度斜拉拱桥的稳定性及模型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5 张红雷;基于动态特性的结构损伤诊断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李翠;悬索桥分离式箱形加劲梁力学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李小年;自锚式悬索桥合理成桥状态确定及吊索张拉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哲,石磊,黄才良,刘春城;延吉市布尔哈通河局子街自锚式混凝土悬索桥设计[J];公路;2003年S1期

2 徐风云,陈德荣,宋凤立;自锚式悬索桥评述[J];公路;2005年11期

3 张立军;;佛山平胜大桥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施工简介[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14期

4 吕雪梅;我国最大自锚式悬索桥即将开工[J];中外公路;2004年03期

5 林昱,雷俊卿;自锚式悬索桥喇叭形散索箍处主缆安装试验[J];世界桥梁;2004年04期

6 ;低高度钢筋混凝土主梁自锚式悬索桥施工关键技术获大奖[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年04期

7 周云开;郑子恒;;自锚式悬索桥恒载吊索力设计方法探讨[J];广东建材;2009年06期

8 张喜胜;自锚式悬索桥悬索的安装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2004年04期

9 谢红兵;韩国桥梁建设的一个顶峰[J];国外桥梁;2000年01期

10 张哲,窦鹏,石磊,刘春城;自锚式悬索桥的发展综述[J];世界桥梁;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自林;喻春林;常汝鸿;;绍兴解放三桥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李子奇;樊燕燕;;自锚式悬索桥张拉过程吊杆力相邻性原理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3 张超;房贞政;;三塔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分析[A];全国结构振动与动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沈庆志;张永生;;独塔自锚式悬索桥缆索系统施工质量控制[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5 范志甫;谭红霞;涂莉;唐先彬;;拱形加劲梁自锚式悬索桥静动力特性分析与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6 郑本辉;戴利民;;自锚式悬索桥施工过程的几何非线性缆索计算[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4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张超;房贞政;;独塔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徐风云;陈德荣;宋凤立;;自锚式悬索桥评述[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张连振;;大跨径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地震反应分析[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宋香娥;雷俊卿;;悬索桥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赵江平 张少锋;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受力体系转换成功[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2 陈娟 叶诚;国内最宽自锚式悬索桥建成通车[N];建筑时报;2010年

3 方玲 许鹏翔 王斌 陈亚秋;长江上的第一座独塔自锚式悬索桥[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4 记者 刘家铭 李强;鼓山大桥正式通车[N];福州日报;2010年

5 记者 韩庆s⊥ㄑ对,

本文编号:1511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511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5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