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突变理论的山岭隧道塌方风险预测
本文关键词: 安全管理工程 隧道塌方 突变理论 风险预测 出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建立隧道施工穿越冲沟段塌方风险的预测模型,统计分析了200例隧道塌方事故,总结出影响隧道塌方的11大风险因素,将各因素归纳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设计施工等三大指标,并对其进行分解,建立山岭隧道的塌方风险评价体系,利用突变理论对隧道塌方风险进行风险评估.应用该模型对某隧道施工穿越冲沟地段进行塌方风险预测,结果能较好反映该工程实际情况,研究成果能够为类似隧道工程塌方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Abstract]:In order to establish a prediction model of collapse risk in tunnel construction through gully section, 200 cases of tunnel collapse accidents a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11 risk factors affecting tunnel collapse are summarized, and each factor is summed up as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hydrogeology. Three indexes, such as survey,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are decomposed to establish the landslide risk evaluation system of mountain tunnel. The catastrophe theory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tunnel collapse. The model is used to predict the collapse risk of a tunnel through the gully, and the result can well reflect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project.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similar tunnel project collapse risk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金地集团西北区域公司;陕西煤业化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建设项目管理)(2012-R3-17) 包头市科技计划项目(2011x1006;2012x1002)
【分类号】:U456.3;U45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孜军;石东平;;基于粗糙集-模糊评判-神经网络的隧道施工安全状态评估[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年06期
2 黄宏伟;;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3 闫长斌;徐国元;;基于突变理论深埋硬岩隧道的失稳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4期
4 黄奕龙;突变级数法在水资源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J];干旱环境监测;2001年03期
5 胡长明;贡少瑞;梅源;张文萃;赵楠;;山岭隧道穿越冲沟段塌方风险预测与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年03期
6 毛儒;隧道工程风险评估[J];隧道建设;2003年02期
7 洪亮;王会萍;;基于突变理论的煤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评价[J];煤矿安全;2009年11期
8 许传华,任青文;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的模糊综合评判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1期
9 冯玉国;灰色优化理论模型在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类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1996年03期
10 陈洁金;周峰;阳军生;刘宝琛;;山岭隧道塌方风险模糊层次分析[J];岩土力学;2009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春梅;许金余;;坑道工程围岩稳定性可拓评价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2 杨太华;郑庆华;;越江隧道工程大型泥水盾构进出洞施工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3 曹志强;杨本水;王文;李琴琴;刘磊磊;吴安斌;;恒晋煤矿巷道围岩稳定的模糊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4 李瑞英;;城市隧道穿越建筑物施工的技术措施[J];安全;2011年12期
5 陈红江;李夕兵;高科;;突变级数法在采空区塌陷预测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年06期
6 王岩,黄宏伟;地铁区间隧道安全评估的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J];地下空间;2004年03期
7 胡全舟;吴超;陈沅江;;风险评价方法在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级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8 陈神龙;陈龙珠;宋春雨;;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地铁车站施工风险评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9 顾雷雨;黄宏伟;胡群芳;;对某拟建海底隧道运营期的风险评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10 王燕;黄宏伟;李术才;;海底隧道施工风险辨识及其控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戚增坤;突变控制机制及其在船舶非线性横摇运动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钦;炭质页岩隧道软弱破碎围岩大变形机理与控制对策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玉凤;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健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毛树华;灰关联决策与灰生成算子的理论及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彭念;原位扩建隧道围岩力学响应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余宏亮;基于工程图纸的地铁车站施工安全风险自动识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赵冬安;基于故障树法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余宏亮;基于工程图纸的地铁车站施工安全风险自动识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永杰;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及风险分析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周建昆;云南省山区高速公路工程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银银;隧道围岩应力与位移数值模拟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徐磊;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机制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李小浩;地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邓加亮;公路瓦斯隧道施工风险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易花;南昌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研究及应对措施[D];南昌大学;2010年
6 邹国富;大屯海截污排水隧洞围岩稳定性分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赵长江;云南省龙陵勐兴铅锌矿巷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鲍家亮;云南澜沧老厂铅锌矿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吴卉;基于西安市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地方政府作用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马化洲;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轨道系统安全风险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小平;刘梦婷;李伟;;事故预测方法研究述评[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年03期
2 李孜军;石东平;;基于粗糙集-模糊评判-神经网络的隧道施工安全状态评估[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年06期
3 王岩,黄宏伟;地铁区间隧道安全评估的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J];地下空间;2004年03期
4 黄宏伟;;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5 褚东升;刘志;靳柒勤;阳军生;;山岭隧道穿越冲沟段施工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6 王威;田杰;马东辉;苏经宇;韩阳;;基于云模型的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综合评估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7 杨士弘;广州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预测及调控研究[J];地理科学;1994年02期
8 刘启千 ,徐光黎;工程岩体质量分级的模糊综合评判[J];地球科学;1989年03期
9 温琰茂,柯雄侃,王峰;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1期
10 刘贵应,刘新喜,魏新颜;隧道塌方的尖点灾变模型及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明媛;城市承灾能力及灾害综合风险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蔡广奎;围岩稳定性分类的BP网络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2 郑宇;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与应急需求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3 赖永标;支持向量机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4 周峰;山岭隧道塌方风险模糊层次评估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威;;旗山形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处理技术[J];公路工程;2008年06期
2 夏福奎;;浅析隧道塌方成因与措施[J];建设科技;2009年07期
3 李旭;;浅谈注浆技术在隧道塌方处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5期
4 韩士洲;陕北黄土隧道塌方注浆治理效果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08期
5 汪成兵;朱合华;;隧道塌方影响因素离散元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6 杨桦;;试析隧道塌方的成因与防治[J];民营科技;2009年05期
7 赵文忠;;微型抗滑桩在某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应用研究[J];建筑;2010年01期
8 张金保;;河卡山隧道塌方治理方案[J];青海交通科技;2010年02期
9 刘勇;;隧道多发安全事故分析及对策[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35期
10 汪祖民;苏嘉杭高速公路高填路堤土体稳定性分析[J];勘察科学技术;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e,
本文编号:1512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512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