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经验约束规则和证据理论进行出租车异常轨迹检测
本文关键词: 异常轨迹检测 D-S证据理论 经验约束规则 出租车轨迹 出处:《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提出了一种根据择路经验特征,利用证据理论检测出租车异常轨迹的方法。该方法考虑最短路径与轨迹长度的比值、规避路径代价、出行发生时间3个因素,利用证据理论综合这3个证据来判别轨迹的异常程度,检测出行距离和路径选择明显不同于正常情况下的异常轨迹。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有效识别不符合正常认知的异常轨迹,不依赖于单一起始点和终点对(origin-destination,OD)中的轨迹数目,能快速处理海量GPS数据,可用于大规模浮动车数据择路行为分析前期的数据过滤。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to detect the abnormal track of taxi by using evidence theor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oad selection experience. The method takes into account the ratio of the shortest path to the length of the track, avoids the cost of the path, and the travel time. The evidence theory is used to synthesize the three evidence to judge the abnormal degree of the track.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dentify abnormal trajectories that do not accord with normal cognition, and do not depend on the number of tracks in the single origin point and destination pair origin-destation ODs. It can deal with massive GPS data quickly and can be used to filter the data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analysis of data path selection behavior of large scale floating vehicl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空间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深圳市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377,41231171) 国家863计划(2012AA12A403-4) 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ZDSY20121019111146499,JSGG20121026111056204) 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JCYJ20121019111128765)~~
【分类号】:U492.4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元鉴;;D-S证据理论及其改进算法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0年10期
2 夏祖勋,刘同明,,解洪成;关于证据理论中辨识框不同类型下的信息综合[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3 倪明,单渊达;证据理论及其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6年03期
4 齐占伟;辜承林;;基于改进的D-S证据理论在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5 董彦佼;韩元杰;刘洁莉;;D-S证据理论在多传感器目标识别中的改进[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年04期
6 郑德玲,汤新蓓;证据理论支持下的多专家求解理论框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7 张建华,陈新,王红军;基于证据理论的最佳联盟评价方法研究[J];机械设计;2004年07期
8 周凌柯,刘瑞兰;对证据理论检测显著误差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9 陈炜军;景占荣;袁芳菲;朱安福;;D-S证据理论的不足及其数学修正[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宋建勋;张进;吴钦章;;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特征数据融合算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永一;沈怀荣;彭颖;;对D-S证据理论几种改进方法的分析与讨论[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郑德玲;汤新蓓;方巍;王俊然;;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专家意见综合方法[A];1996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6年
3 孙怀江;杨静宇;;证据理论的改进及其应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潘巍;王阳生;;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情感辨识算法[A];第一届中国情感计算及智能交互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周凌柯;刘瑞兰;;对证据理论检测显著误差的研究[A];2005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三)[C];2005年
6 孔鹏程;周健;;基于D-S证据理论的改进算法的研究[A];2011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赵韩;方艮海;王勇;;证据理论在机构评价与选型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谢楠;李靖;李建爽;黄绚烨;;基于证据理论的施工中人为过失改错效果的评估方法[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3年
9 马小平;汪永东;樊阳;;模糊证据理论的深入研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朱靖;王晨熙;鄢茂林;郑义成;;D-S证据理论在多传感器身份融合中的改进[A];全国第一届信号处理学术会议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信号处理分会筹备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专刊[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海生;基于证据理论的分类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肖建于;证据理论研究及其在矿井突水预测中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3 栗峥;后现代证据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梁伟光;基于证据理论的在轨航天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缪燕子;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理论及在矿井瓦斯突出预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6 锁斌;基于证据理论的不确定性量化方法及其在可靠性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2年
7 肖明珠;基于证据理论的不确定性处理研究及其在测试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晓;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的高速列车走行部故障诊断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王睿虹;基于广义证据理论的多模式智能推理与融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宋姝婷;基于Rough集、T-范数和证据理论的属性约简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何俊;基于证据理论的在线消费者备选商品评价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杨星亚;基于证据理论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6 刘晓光;基于D-S证据理论的推理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侯俊;证据理论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8 段林珊;基于证据理论的多源证据分析技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周哲;证据理论中的证据生成和融合方法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俞捷;面向动态多Agent系统的两维D-S证据理论研究与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19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519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