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通径分析与可拓学的公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本文关键词: 工程地质学 公路泥石流 危险性评价 通径分析 可拓学 出处:《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利用通径分析,将公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因子进行精简,选取对泥石流危险性影响较大的主沟长度、一次泥石流最大冲出量、流域面积、泥沙补给段长度比、流域最大相对高差、主沟床弯曲系数以及24h最大降雨量等7个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可拓学方法对泥石流危险性进行评价。选取大西沟地区泥石流沟,根据可拓集合的关联函数计算可得到泥石流沟关于四类危险性级别的关联度分别为K1(p)=-0.2889,K2(p)=0.0344,K3(p)=-0.6265,K4(p)=-0.7504,由此可判断该泥石流沟危险性等级属于中度危险,该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时所用的刘希林模型、灰关联度方法评价结果一致,说明本文所选用的评价因子及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可为减轻公路泥石流灾害提供依据。
[Abstract]:By using path analysis, the risk assessment factors of highway debris flow are simplified, and the length of main ditch, the maximum flow volume of primary debris flow, the area of river basin and the length ratio of sediment recharge section are selected, which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risk of debris flow. The maximum relative height difference of the basin, the bending coefficient of the main trench bed and the maximum rainfall in 24 hours are 7 factors. On this basis, the risk of debris flow is evaluated by extension method, and the debris flow gullies in the Daxigou area a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ion of correlation function of extension set, the correlation degree of debris flow gully about four kinds of dangerous grades is K1 ~ (1) ~ (-0.2889) ~ (-0.2889) K ~ (2 +) ~ 0. 034 4 ~ 0. 034 ~ 4 ~ 0. 6265N ~ (4) K ~ (4) P ~ + -0.7504.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risk grade of debris flow gully belongs to medium danger.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Liu Xilin model used in the actual investigation and the grey correlation degree method. It shows that the evaluation factors 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elected in this paper are reasonable and reliable to a certain extent. It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reducing the disaster of highway debris flow.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北京大学工学院;武警工程大学基础部;
【基金】:“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0CB731503)
【分类号】:U418;P64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谷复光;王清;张晨;;基于投影寻踪与可拓学方法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2期
2 郭继发;崔铁军;崔伟宏;;适宜尺度区间上的多尺度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1期
3 张艳;钟诗胜;李江;;实例推理的可拓方法及其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2期
4 申桂香;邵娜;张英芝;何宇;王晓峰;;基于可拓理论的数控机床顾客满意度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S1期
5 赖海林;孟庆辉;敖翔;;可拓方法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J];路基工程;2009年02期
6 杜家菊;陈志伟;;使用SPSS线性回归实现通径分析的方法[J];生物学通报;2010年02期
7 敬艳辉;邢留伟;;通径分析及其应用[J];统计教育;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夏添;震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及预警减灾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芳;马军;郭玉平;郭显;刘圆圆;孙学振;宋宪亮;;棉花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2 庄树裕;李广杰;王钢城;汪悦;;灾害熵-可拓综合评判理论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3 由学策;尹东红;曹淑青;常亚青;;缢蛏体形性状对活体重和肉重的影响效果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匡乐红;徐林荣;刘宝琛;;组合赋权法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权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5 林秀丽;;基于可拓法的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综合控制体系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2期
6 王满莲;唐辉;孔德鑫;史艳财;邹蓉;蒋海英;;甜茶光合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北方园艺;2011年18期
7 李晓非;葛新权;;基于区间值可拓集员工绩效评价模型研究[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8 邵颂东,王礼先;北京山区泥石流运动数值模拟及危险区制图[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9 敖浩翔;刘晶;况明生;张洪;鲍华兵;;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灾害评估方法——以大寨沟流域泥石流灾害评估为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李洪然,李广杰,秦胜伍;和龙市东城镇泥石流灾害趋势多元分析与危险性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永千;燕红丽;;河南济源市下冶铝土矿区泥石流潜势度评价[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2 王文俊;;三峡库区重庆-巫山段崩塌滑坡的危险性评价[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周陈生;杨晓莉;白金玉;郭会川;;近坝区泥石流(群)沟的危险性及其对电站的影响评价[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高阳;高甲荣;肖斌;;泥石流危险区区划的原则及步骤[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5 许瑾璐;张文开;梁发超;;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力分析——以福州市为例[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少军;张京红;田光辉;蔡大鑫;;基于Model builder的海南岛台风危险性评价[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闫福春;陈青;徐秀珍;;小麦产量因素对产量形成贡献大小研究[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8 方兴;刘章军;;基于模糊概率的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A];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赵建康;孙乐玲;唐小明;;浙江省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技术方法[A];2006年浙江省地质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何隆祥;王清;熊辉;栾海;王宏刚;马玉飞;;膨胀土边坡稳定影响因素敏感度的通径分析[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俊杰;基于ArcGIS Server的震害风险管理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柏松平;云南复杂地质环境公路地质病害诱发机理及其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3 闫峰;影响土壤中Cr(Ⅵ)吸持与Cr(Ⅲ)氧化的主要土壤理化性质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雷军;宜万铁路施工期隧道岩溶突水地质灾害形成规律与危险性评估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张晨;基于非线性系统的金沙江攀西河段水系形态及泥石流危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孟凡奇;基于GIS的泥石流预测预报[D];吉林大学;2011年
7 黄芮;基于PPA的乌东德水电站库区泥石流流速模型建立与计算[D];吉林大学;2011年
8 牛全福;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柳新红;白花树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与油脂特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10 樊峗峗;泥石流动力过程模拟及特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春;小麦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及其在农业保险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袁小红;城市星级饭店空间布局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文雄;漾濞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及防治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王英华;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与质量对房地产业发展影响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5 白雪峰;太原市山西虎峪沟泥石流诱发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金鑫;鞍山市岫岩县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吴永铃;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土壤肥力状况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冯妍;太阳辐射减弱下冬小麦生物量变化的大田试验与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9 范俊瑛;陕南公路边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张琰婧;成都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鑫;刘孝盈;齐实;兰景涛;刘丹;;日本泥石流·滑坡的监测和预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2 陈储军,刘明,张帜;西藏年楚河冰川终碛湖溃决条件及洪水估算[J];冰川冻土;1996年04期
3 马寅;;物联网技术特点与应用[J];办公自动化;2012年12期
4 李青;史雅琴;周扬;;基于案例推理方法在飞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5 邱道宏;陈剑平;阙金声;安鹏程;;基于粗糙集和人工神经网络的洞室岩体质量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1期
6 张晨;陈剑平;肖云华;;基于神经网络对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1期
7 谷复光;王清;张晨;;基于投影寻踪与可拓学方法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孟凡奇;李广杰;秦胜伍;汪茜;马建全;;基于证据权法的泥石流危险度区划[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6期
9 万园;许建东;林旭东;潘波;;基于数值模拟的长白山天池火山泥石流灾害展布范围分析及预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安玉华;王清;张晨;赵传海;;基于突变模型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S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贾亚洲;[N];中国工业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铁永波;强震区城镇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与体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梅岩;四川省北川县5.12强震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邓辉;基于遥感和GIS的泸定县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高镇;数控车床产品顾客满意度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4 葛峤;基于WebGIS的三峡库区滑坡预警信息系统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5 汪月鹃;汶川震区北川县暴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6 于炎鑫;滚马岭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与防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小军;严学新;;可拓学理论在工程地质评价中的应用[J];上海地质;2007年01期
2 郝航程;朱方海;;基于可拓学理论的边坡潜在破坏模式识别方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3 李琴;王国会;陈清华;;可拓分类方法及其在流动单元分类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6期
4 夏玉成;唐利君;张海龙;;地质环境抗扰动能力的可拓学评价[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年01期
5 商卫东;杨占强;孙立平;;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和可拓学理论对泥石流危险度的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6 谭桂华;阮永芬;张敏;谭君;刘磊;;可拓学在滑坡预测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2009年06期
7 庄树裕;李广杰;王钢城;汪悦;;灾害熵-可拓综合评判理论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8 李辉;季惠彬;晏鄂川;杨举;;地下水封洞库岩体质量可拓评价[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08期
9 蒋淳!中国天津300201,田山!中国天津300201,陈化然!中国天津300201,王建国!中国天津300201;地震综合预测物元模型及其应用[J];地震学报;2000年04期
10 赵志俊;汪明武;王丽君;;岩体质量等级评价的改进集对分析模型[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郝航程;舒继森;;基于可拓学理论的边坡潜在破坏模式识别方法[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尚敏;韩建江;薛翊国;滕德宾;何祥;;城市建设用地工程地质条件分区可拓学评价[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京红;韦方强;邓波;曾文芹;顾林康;;暴雨泥石流预报模型与方法的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州为例[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山洪灾害监测、预报和评估”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春;基于支持向量机—可拓学的三峡库区丰都县水库塌岸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刘沐宇;基于范例推理的边坡稳定性智能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3 张丽;蓟县老虎顶采石矿复垦工程地质评价[D];吉林大学;2009年
4 黄静莉;长春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岩土体可利用性分析与评价[D];吉林大学;2013年
5 邱道宏;括苍山高速公路隧道岩爆非线性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张慧;基于计算智能和GIS的暴雨型泥石流分析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谢久兵;基于MAPGIS的广州市主要陆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8 李明;长白山龙门峰高陡边坡岩体质量评价[D];吉林大学;2012年
9 庄树裕;西藏喜马拉雅山地区冰湖溃决非线性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孟凡奇;基于GIS的泥石流预测预报[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淑萍;可拓工程方法在鹰瑞高速公路地灾危险性评估中的应用[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征亮;三峡库区长寿区库岸塌岸预测的可拓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刘p,
本文编号:1552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552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