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预应力孔道超声检测回波法数值模拟的频散特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18 09:35

  本文选题:桥梁工程 切入点:频散特性分析 出处:《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利用有限差分超声脉冲回波法对预应力梁压浆孔道的注浆密实性进行数值模拟时,波动方程的数值频散会严重影响波场模拟的精度和分辨率。针对所采用的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本文从空间网格离散、时间网格离散两方面分析了网格间距、差分精度、介质速度和时间步长等因素对数值频散的影响,指出由频散导致的假频现象及其主要特点。数值算例和模型正演结果表明: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用于预应力梁中的超声脉冲数值模拟可压制回波频散,有利于提高波场数值模拟的精度和效率。
[Abstract]:The finite difference ultrasonic pulse echo method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grouting compactness of prestressed beams. The numerical frequency dispersion of wave equation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accuracy and resolution of wave field simulation. In this paper, the space and the difference accuracy are analyzed from two aspects of spatial grid dispersion and temporal grid discretization, aiming at the staggered grid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The influence of medium velocity and time step on numerical dispersi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false frequency phenomenon caused by dispersion and its main characteristics. Numerical examples and forward model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ultrasonic puls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igh-order staggered grid finite difference can suppress the echo dispersion in prestressed beam. 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wave field numerical simulation.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4122)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JJ6033) 中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1QNZT019)
【分类号】:U445.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国忱,王华忠;波场模拟中的数值频散分析与校正策略[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01期

2 肖建平;王凡;朱自强;鲁光银;密士文;;基于T梁三维声波模拟信号的S变换时频分析技术[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03期

3 董良国,马在田,曹景忠,王华忠,耿建华,雷兵,许世勇;一阶弹性波方程交错网格高阶差分解法[J];地球物理学报;2000年03期

4 邹春江;陈征宙;董平;曹东方;吴咏敬;;冲击回波主频对箱梁预应力孔道注浆饱满度的响应及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1期

5 辛公锋;王兆星;刘家海;郑子腾;;箱梁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实性检测技术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S1期

6 周正干;魏东;;时域有限差分法在超声波声场特性分析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7 蔡其新,何佩军,秦广胜,秦亚玲,计平,孟凡冰,王锡文;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的最小频散算法及其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年03期

8 孙成禹;宫同举;张玉亮;张文颖;;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法中的频散与假频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9年01期

9 李胜军;孙成禹;高建虎;刘军迎;;地震波数值模拟中的频散压制方法分析[J];石油物探;2008年05期

10 董良国,李培明;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中的频散问题[J];天然气工业;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永;赵长青;陈秉岩;;FDTD(2M,2N)的一种实现方法[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刘阿男;刘思彤;陈可洋;杨微;;三维似French模型高精度弹性波正演数值模拟及其波场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奚先,姚姚;二维粘弹性随机介质中的波场特征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年03期

4 奚先,姚姚;二维横各向同性弹性随机介质中的波场特征[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年04期

5 裴正林,牟永光;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年04期

6 吴国忱,王华忠;波场模拟中的数值频散分析与校正策略[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01期

7 奚先,姚姚;二维弹性随机介质中的波场特征[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01期

8 奚先,姚姚,顾汉明;随机溶洞介质模型及其波场模拟[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02期

9 奚先,姚姚;弹性随机介质模型的特征频率[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03期

10 李幼铭;;对“油储”项目在大庆实施获得成果的概述及认识[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兰海强;刘佳;白志明;;VTI介质起伏地表地震波场模拟[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2 刘礼农;崔凤林;张剑锋;;三维复杂构造中地震波模拟的单程波方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四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油气·矿产·水资源)[C];2004年

3 冯英杰;杨长春;吴萍;;地震波有限差分模拟综述[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六卷)[C];2008年

4 程冰洁;李小凡;龙桂华;;基于广义正交多项式褶积微分算子的地震波场数值模拟方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5 叶芳;褚春雷;;低频散有限差分算子及其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佘德平;李佩;胡中平;;孔洞储集体的地震响应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兵;;基于谐波分析的地震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胜军;刘军迎;雍学善;高建虎;;波动方程数值模拟中的频散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宋建国;纪聪智;刘田田;;复杂近地表地震波波场特征分析[A];山东地球物理六十年[C];2009年

10 公绪飞;杜启振;;三维弹性波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及其GPU并行实现[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思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童思友;南黄海地震资料多次波形成机理及压制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邓居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三维交错采样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廉玉广;庐枞盆地金属矿地震波场精细模拟及属性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朱四新;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低幅构造速度研究与PSDM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宓铁良;自适应网格细化算法模拟地震波传播[D];清华大学;2010年

7 陈山;求解波动方程的龙格—库塔型方法及其地震波传播模拟[D];清华大学;2010年

8 张慧;非均质储层双变网格正演模拟和弹性逆时偏移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杨思通;矿井巷道地震超前探测三维全波场数值模拟与探测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10 石彦;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禹;煤岩双相介质弹性波场数值模拟[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宫妍;波动方程的非结构化网格改进有限差分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侯鹏;基于双曲型方程RKDG法在流场及声场中的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张晓明;非零井源距VSP资料处理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王智丰;预应力管道压浆质量评估试验及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6 欧阳永永;金属矿地震数值模拟与波场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7 张明财;三维复杂介质中瑞雷面波传播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唐磊;基于改进BISQ机制的双相介质地震波场数值模拟及频散校正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李艳杰;基于HT46F49E的超声波测距系统[D];长安大学;2011年

10 刘鹏;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损伤检测及评价方法[D];长安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建林;向礼丹;柳莎莎;贺艳梅;周明辉;;超声波传感器在混凝土无损检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8年07期

2 张金泽;单甘霖;;SVM技术与ANN方法对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性能的比较[J];电光与控制;2006年03期

3 吴清岭,张平,施泽龙;波动方程正演模型及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8年03期

4 潘冬明,杨顶辉,张慧;含煤层地质环境下地震波场的数值模拟[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7年01期

5 杨慧珠,张友生,陶果;井眼条件下弹性波传播问题的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年02期

6 裴正林,牟永光;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年04期

7 吴国忱,王华忠;波场模拟中的数值频散分析与校正策略[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01期

8 窦玉坛;郭常升;毛中华;丁伟;;井间地震波动方程正演数值模拟及其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6期

9 孙若昧;地震波传播有限差分模拟的人工边界问题[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6年03期

10 靳平;徐果明;楼沩涛;;点力源在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激发的弹性波[J];地球物理学报;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中仓;李振田;;桥梁预应力真空压浆施工技术[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9年08期

2 徐进前;;GPR在公路桥梁质量无损检测中的应用[J];工程与建设;2009年04期

3 曹银良;;谈桥梁工程无损检测技术[J];知识经济;2010年11期

4 宋焕生;赵祥模;王国强;戚秀真;;混凝土结构层析成像检测系统[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5 范洪军;刘铁英;;闭口肋正交异性板钢桥面的疲劳裂纹及检测[J];中外公路;2009年05期

6 甘爱民;胡琼贤;陈勐达;徐莉;俞大旺;;新型超声波检测技术检测管道灌浆质量的实践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6期

7 黄永新;;真空辅助压浆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1期

8 宋迎军;;桥梁检测新技术[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28期

9 林志勇;;超长预应力管道真空压浆解决方案[J];福建建筑;2009年01期

10 冯德飞;邹永伟;吴文平;;真空辅助压浆技术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深圳土木与建筑;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江明;王进明;;网络时代中的无损检测探讨[A];无损检测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刚铁;;焊接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A];第十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01年

3 吴文术;左宪章;原亮;;无损检测信息支持系统的开发[A];’2004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孙晓晴;王渝;;便携式无损检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研究[A];《制造业自动化与网络化制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舒晓平;;提高无损检测准确度保证方法探讨[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会2006年论文集[C];2006年

6 白艳平;秦玉文;樊海波;曲日;;一种新的复合材料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凌树森;;无损检测的可靠性研究——NDT可靠性软件的研制[A];全国材料理化测试与产品质量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物理测试部分)[C];2002年

8 李国豪;;前言[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6年

9 严春妍;李午申;;金属磁记忆(MMM)检测方法[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5年

10 彭涤非;;电子鼻在水果无损检测中的应用[A];园艺学文集——湖南省园艺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行业公约[N];中国质量报;2004年

2 张轶;浅谈无损检测的发展及作用[N];中国石油报;2003年

3 孙志恒;水工混凝土结构的无损检测[N];中国水利报;2004年

4 记者 史爱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无损检测中心”等通过评审[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惜纯;搭建无损检测服务新平台[N];中国质量报;2010年

6 记者 甘丰录;《材料与焊接规范》2011年修改通报生效[N];中国船舶报;2011年

7 李秀贤 记者 栾哲;吉林石化与哈工大共建无损检测实验室[N];吉林日报;2009年

8 杨明邋通讯员 佘军;辽河油建大型储罐施工得心应手[N];中国石油报;2007年

9 龚春艳;SGS无损检测培训考试中心落户上海[N];大众科技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郭海方;为了高速公路不再“开膛破肚”[N];河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延广;基于锁相红外热像理论的无损检测及疲劳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刘鹏;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无损检测鸡蛋品质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许明;锚固系统质量的无损检测与智能诊断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4 徐凯宏;压阻式木材内部缺陷类无损检测理论与技术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5 刘宝会;多功能数字散斑干涉无损检测技术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沈剑峰;基于光热效应的热波成像检测系统及其应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张秀峰;基于时频分析的粗晶材料超声检测技术与系统[D];清华大学;2005年

8 安源;基于应力波的木材缺陷二维成像技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9 杨涛;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油管无损检测与缺陷量化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陈香维;猕猴桃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柯大观;基于介电特性的苹果无损检测系统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2年

2 朱晓冬;小波分析在中密度纤维板无损检测中的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3 江杰;应力波法锚杆加固无损检测与锚固效果评价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秦莹;锚杆无损检测及锚固质量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张一新;桥梁预应力孔道弹性波传播特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6 张炜;应用于建筑热工现场检测的红外热像技术与定量化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7 庞彦伟;工业CT技术研究——提高CT图像质量的几个途径[D];华北工学院;2001年

8 李刚;激光超声技术及其在金属无损检测方面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唐圣学;X射线底片图像处理系统[D];湖南大学;2004年

10 焦标强;基于DSP技术的超声波无损检测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290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6290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f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