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工艺研究
本文选题:就地热再生 切入点:沥青混合料 出处:《公路》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利用正交试验对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工艺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在固定再生剂用量及加热温度、新料材质和温度的前提下,以旧料掺配率、旧料加热温度、拌和时间和成型温度为试验因素,模拟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的各种情况设计了L9正交表分别进行马歇尔试验。运用极差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本再生沥青混合料再生工艺的优选方案为"旧料掺加率70%+旧料加热温度155℃+‘中’拌和时间+成型温度135℃"。最后分析了几个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机理。
[Abstract]:Experiment on the regeneration process of hot in place recycling of asphalt mixture by orthogonal test. The fixed rate of regeneration agent and heating temperature, and the temperature of the premise of the new material, with the proportion of old mixture, the temperature of the old mixture, mixing time and temperature as the factors, simulation of pavement is geothermal regeneration conditions the construction design of the L9 orthogonal table were Marshall test. By range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test results, the recycled asphalt mixture recycling technology is the optimal scheme of the "old material blend rate 70%+ old material heating temperature of 155 DEG C + +" in "mixing time molding temperature of 135 degrees Celsius. The final analysis of the the mechanism of several experimental factors which effect on the test indicators.
【作者单位】: 武汉轻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基金】:湖北省建设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17 住建部建设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K5-006
【分类号】:U416.26;U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谢娟;范建华;伍石生;;沥青混凝土工厂热再生配合比设计及沥青再生剂研究[J];公路;2008年09期
2 侯睿;黄晓明;李海军;;再生工艺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3期
3 周志刚;李琼;李强;刘振兴;周文;张清平;;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施工控制温度的研究[J];中外公路;2011年03期
4 王蓓;高及阳;;就地热再生中再生沥青及混合料研究[J];公路工程;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萍;吴会荣;路明周;;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前后其体积参数变化规律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2 何兆益;欧祖敏;刘楠;陈宏斌;;加热温度和时间对沥青混合料老化的影响[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3 高艳娥;邹海萍;;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对旧沥青混合料进行热再生设计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04期
4 周志刚;沙晓鹏;李炎炎;张清平;;旧沥青混合料再生方案的比较分析[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0年04期
5 田小革;祝海折;;石灰为稳定剂的就地冷再生基层应用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12年01期
6 陈志一;郝培文;吕光印;汪海年;;SGC方法与马歇尔方法确定不同级配最佳沥青用量的比较研究[J];公路;2007年09期
7 胡曙光;李潜;黄绍龙;丁庆军;;相变材料聚乙二醇应用于沥青混合料可行性的研究[J];公路;2009年07期
8 况栋梁;余剑英;蔡正文;宋献东;;再生剂对不同老化程度沥青再生性能的影响[J];公路;2011年05期
9 程英伟;何晓鸣;;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成型工艺研究[J];公路;2012年04期
10 桂峰锐;;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的主要因素和施工控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洪军;姜晓伟;孙莉安;;纤维对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作用及改善分析[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09卷)[C];2009年
2 刘平;;高比例RAP厂拌热再生的推广应用[A];2013年二省二区大型桥梁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陈明强;赵松;;温拌沥青混合料在干线公路中应用研究[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4 任晓刚;曹卫东;;Sasobit温拌橡胶沥青SMA性能研究[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5 刘江涛;;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改性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控制要点[A];2014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6 吴晓琳;;压浆法在107国道漯河境段改建工程旧路面病害处理中的应用[A];2013年9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7 周宏戈;;沥青针入度、软化点试验误差分析[A];2014年全国建工建材检测实验室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李猛;;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层维修质量控制要点分析[A];2013年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王锋;;浅谈微表处施工质量控制[A];2013年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汪立诚;朱发明;;ATB-25柔性基层配合比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A];2013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永明;热拌再生沥青混凝土技术研究及应用[D];天津大学;2010年
2 陈静云;沥青路面再生方法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马庆雷;基于刚性基层的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4 邢明亮;排水路面沥青混合料的胶浆特性与矿料组成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车法;HMAC性能评价及其在特殊路段应用的数值模拟[D];长安大学;2011年
6 赵斌;沥青混合料热再生机理及技术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7 莫石秀;湖沥青改性沥青作用机理及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8 赵丽华;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机理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张光海;北方滨海地区沥青路面损伤机理及使用寿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刘燕燕;非连续短纤维增强乳化沥青碎石应力吸收层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炎炎;就地热再生PE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方锐;萧山机场路透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李轩;钢渣在沥青稳定碎石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小龙;柔性基层用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云鹏;水泥沥青(CA)砂浆用沥青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欧祖敏;RA抗车辙剂路用性能及施工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7 孙莉安;公路隧道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的研究[D];吉林建筑工程学院;2010年
8 赵文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压实与质量控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9 胡鸿燕;基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温度场和温度应力数值模拟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7年
10 李丽慧;寒区道路排水性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性能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朝晖;欧阳f;沙庆林;;高粘度基质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剪性能试验研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刘登普;高等级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及施工[J];湖南交通科技;2002年02期
3 侯睿,李海军,黄晓明;高等级路面旧沥青混合料热再生分析[J];中外公路;2005年04期
4 卢超;洪伟华;刘至飞;余剑英;;沥青类与改性剂用量对高粘度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J];国外建材科技;2008年06期
5 邓喜昌;庞立果;;TPS高粘度改性沥青在OGFC路面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09年04期
6 李光林,姚百恕;现场热再生沥青路面复拌工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7 刘朝晖;欧阳f;沙庆林;;高粘度硬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07年01期
8 黄晓明,赵永利,江臣;沥青路面再生利用试验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9 侯睿;李海军;黄晓明;;沥青热再生中老化沥青的转移规律分析[J];中南公路工程;2006年03期
10 王慧;刘黎萍;朱琨琨;魏冰;;排水性面层高粘度改性沥青的选择[J];公路工程;2010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魏荣梅;道路沥青的老化与再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江燕青;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欣;;溶剂法测定再生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密度[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年06期
2 余建民;吴为义;吴玉霞;;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在城市道路中的试应用[J];浙江建筑;2008年07期
3 崔普查;;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长期水稳定性分析[J];山西建筑;2009年33期
4 陈静云;孔令然;李正阳;;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抗冻融循环性能试验[J];山西建筑;2010年22期
5 赵亚兰;陈拴发;;再生沥青混合料老化性能研究[J];中外公路;2011年01期
6 熊全裕;肖波;;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年04期
7 徐志荣;;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研究[J];山西建筑;2012年27期
8 黄明;王鹏;李彦伟;黄卫东;;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关键技术研究与性能评价[J];公路;2012年10期
9 杨丽英;谭忆秋;董雨明;李恩光;;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10期
10 韩丽;;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机理分析与应用价值研究[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松;熊巍;邹云华;刘勇;;厂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在低等级公路应用的可行性探讨[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2 熊巍;卢柯;;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研究[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3 黄冲;黄绍龙;黄修林;丁庆军;;废橡胶粉在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的性能研究[A];第一届两岸三地绿色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金喜;藤原忠司;;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设计针入度对其使用性能的影响[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志祥;吴建浩;;再生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6 刘浩;李涛;;EC120温拌改性剂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作用与影响[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7 梁伟光;卢铭伊;许先琴;;我国城市废旧沥青料的再生利用[A];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叶子 马芳;为绿色奥运献一份力[N];中国环境报;2005年
2 杨彦海;变废为宝 经济环保[N];中国交通报;2007年
3 通讯员 冯文华;亏本订单逼出来的创新[N];绍兴日报;2007年
4 张东平;给黑土地添一抹亮丽的“绿色”[N];首都建设报;2008年
5 记者 罗源源;节能巧算“三笔账”[N];首都建设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斌;沥青混合料热再生机理及技术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令然;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振;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年
3 田帅团;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4 刘玉磊;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5 李龙;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6 邱健;再生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与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李如凯;胶粉再生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8 高超;基于不同成型方式的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
9 谷雨;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10 王涤;再生沥青混合料在柔性基层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34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634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