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RP索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分析
本文选题: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 切入点:CFRP 出处:《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摘要】: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主跨800 m的CFRP索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进行了计算,并与钢索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跨径下的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前10阶自振频率为0.1~0.7 Hz,振型表现出明显的三维性及相互耦合等特点;CFRP索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振型相同的各阶自振频率,高于相同结构布置形式的钢索体系桥,表明将传统钢索替换为CFRP索有利于结构抵抗低频激励;在地震波作用下,CFRP索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的位移响应值与钢索桥接近,但内力响应值较钢索桥小;在响应的衰减速度方面,CFRP索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衰减速度较钢索桥快,在抗震性能上具有一定优势.
[Abstract]:The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seismic response of a CFRP cable-stayed suspension system bridge with a main span of 800m. The results of comparison with cable-stayed suspension system bridge show that the first 10 order natural vibration frequency of the cable-stayed suspension system bridge is 0.1 卤0.7 Hz, and the vibration mode show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dimensional and mutual coupling. The natural vibration frequency of the bridge with the same vibration pattern is the same for the cable-stayed suspension system with CFRP cables. Above the cable system bridge with the same structural arrangement, it shows that replacing the traditional steel cable with CFRP cable is advantageous to resist the low frequency excitation, and the displacement response value of the cable stayed suspension system bridge is close to that of the cable bridge under the action of seismic wave. However, the response value of internal force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steel cable bridge, and the attenuation speed of CFRP cable-stayed suspension system bridge is faster than that of steel cable bridge, so it has some advantages in seismic performance.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78170)
【分类号】:U441;U442.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汝诚,项海帆;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力学特性及其经济性能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1999年03期
2 任国红;;南平市闽江大桥斜拉-连续梁悬臂协作体系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04期
3 李辉,庄继德;我国汽车零部件协作体系及其战略组合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0年03期
4 曾攀,钟铁毅,闫贵平;大跨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动力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02年04期
5 黄海新;张哲;韩立中;;协作体系斜拉桥接头部位构造及抖振响应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7年01期
6 冯琦;王专峰;;设计参数对独塔协作体系斜拉桥的影响研究[J];山西建筑;2007年28期
7 张哲;万其柏;;斜拉桥与其他桥型的协作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8年02期
8 张蓓雯;金婺大桥施工挠度控制[J];铁道标准设计;2004年09期
9 余报楚;邱文亮;李生勇;万其柏;李天飞;;混凝土斜拉桥与T构协作体系的极限承载力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8年S1期
10 余报楚;邱文亮;张哲;万其柏;李天飞;;广东金马大桥的极限承载力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报楚;邱文亮;李生勇;李斐然;;大跨径独塔斜拉桥与T构协作体系的扭转振动的理论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项海帆;;中国斜拉桥的发展前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8年
3 徐履平;黄大健;韩振勇;何铭;;宁波大桥的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998年全国市政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4 丁建明;何初生;费梁;张洪俊;张恒平;;浙江湖州南太湖大桥主桥设计[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4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余报楚;邱文亮;李生勇;李斐然;;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与T构协作体系的地震时程反应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6 黄大健;徐履平;韩振勇;何铭;钱永龄;;招宝山大桥的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8年
7 孙运国;;宁波大桥主梁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998年全国市政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8 陈德伟;韩振勇;黄大健;钱永龄;张立超;;宁波大桥施工控制简要[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998年全国市政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9 杨崇正;;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与两岸海上通航近程政策规划之探讨(部分)[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10 肖汝诚;庄冬利;贾丽君;孙斌;王鹏;卫璞;高佳;;广东省虎门二桥概念设计[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杨华;南平跨江大桥设计方案敲定[N];闽北日报;2006年
2 赵聪;“黄金通道”铸水上“安全长城”[N];珠海特区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裴礼辉;南平跨江大桥动工[N];闽北日报;2006年
4 罗春艳;广东海事局辖区事故数连续六年下降[N];中国交通报;2007年
5 记者 牛彦君 通讯员 尚高峰;西长凤高速公路泾河特大桥合龙[N];甘肃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苗峰;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动力学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叶毅;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参数敏感性与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牟瑛娜;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的Pushover分析及减隔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夏国平;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的结构体系研究及其弹性地基梁算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颜娟;金马大桥工程的结构分析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6 余报楚;混凝土斜拉桥与T构协作体系的极限承载力及动力响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韩立中;大跨度自锚式斜拉悬索桥分析方法与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续东;1700米主跨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梁方案设计和静动力计算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曹飞;斜拉—自锚式悬索协作体系桥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3 汤金涛;三塔自锚式悬索—斜拉协作体系桥计算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岳丽娜;Y型刚构提篮拱协作体系空间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06年
5 王少华;三塔斜拉—自锚式悬索连续协作体系桥模型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王信宗;超大跨径吊拉组合桥结构体系及分析方法的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3年
7 曹均旺;自锚式悬索—斜拉组合结构体系桥梁索力优化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张潘;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锚式悬索—斜拉混合体系桥梁施工监控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戚士权;自锚式悬索—斜拉混合体系桥梁换索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10 陈忆前;超大跨径斜拉桥的结构体系[D];同济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55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655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