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盾构施工影响因素分析及邻近桩基稳定性研究
本文选题:盾构施工 切入点:Mindlin解 出处:《东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急剧增多,地下空间被不断的开发利用,城市地铁建设日益增多,地铁线路的不断增多也导致了盾构施工不可避免的会穿越复杂的地下结构,对既有的建筑物和基础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中如何控制地面沉降及其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是亟待解决的工程难题。因此研究地铁盾构施工影响因素及进行临近桥桩基稳定性研究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沈阳地铁延长线穿越于虎铁路区间做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理论计算中根据Mindlin解,并假设土体损失、正面附加推力和摩擦力产生的地层位移相互独立,归纳出计算盾构隧道开挖过程中,地表横向、纵向沉降计算公式。同时根据两阶段分析法以及Winkler地基模型,提出了一种考虑不同土层条件的隧道开挖对邻近桩基沉降计算方法。此外通过数值模拟对理论计算部分进行验证和补充,分析了不同埋深、正面支护压力和摩擦力对地层沉降的影响以及不同桩基条件下隧道开挖对桩基的影响研究,数值模拟的分析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趋势相同。针对沈阳地区盾构施工对桩基影响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各因素量化比选分析得到:对地表沉降影响最大的一项为隧道的埋深,其次是盾构机与土体间的摩擦力,正面附加推力产生的影响最小。当隧道埋深较深,摩擦系数较大时,开挖面前方地表会产生一定的隆起。隧道开挖对邻近桩基的影响随着桩基与隧道间的水平距离以及桩长的增加而减小,当桩隧间的距离大于4R时,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计算的桩顶沉降不足3mm,可以不考虑隧道开挖对桩基的影响。本文在综合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对沈阳地区的工程实例中双线隧道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先开挖的右线隧道上方地层沉降略大于后开挖的左线隧道,双线隧道开挖完成后,偏右侧(先开挖一侧)的桩基桩顶沉降略大于另一侧,同一侧的桩基桩顶沉降中,中间的桩基沉降最小,靠前的桩基沉降最大,桩基最大沉降为9.8mm,满足规范要求。
[Abstract]: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city scale and the rapid increase of population, the underground space is continuously developed and utilize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subway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subway lines also leads to the inevitable passage of the shield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complex underground structure. How to control the settlement of the land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adjacent buildings during construction,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hield tunneling construction and the stability of pile foundation of adjacent bridges. In this paper, the extension line of Shenyang Metro is used as th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in the section of the Tiger Railway. In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Mindlin solution and assuming that the soil loss, the positive additional thrust and the friction force are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used. The formulas for calculating the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settlement of the ground surface during the excavation of shield tunnel are summarized.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two-stage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Winkler foundation model,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settlement of adjacent piles by tunnel excavation considering different soil conditions is proposed. In addition,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part is verified and supplemen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 different buried depths are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front support pressure and friction on ground settlem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tunnel excavation on pile foundation under different pile foundation conditions are studied. The result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the same as the result of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In view of the deep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shield construction on pile foundation in Shenyang area, through the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various factor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ground subsidence is the buried depth of the tunnel. The second is the friction between shield machine and soil, and the influence of positive additional thrust is the least. When the tunnel is buried deep and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is large, The influence of tunnel excavation on adjacent pile foundatio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horizontal distance between pile foundation and tunnel and pile length, when the distance between pile and tunnel is greater than 4R, The settlement of pile top calculated by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less than 3 mm, so the influence of tunnel excavation on pile foundation can not be consider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und settlement of the first right line tunnel is slightly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left line tunnel, and after the double line tunnel excavation is completed, The settlement of the pile top on the right side (one side of the excavation first) is slightly larger than that on the other side. In the same side of the pile foundation, the settlement of the pile foundation in the middle is the smallest, the settlement of the pile foundation in the front is the largest, and the maximum settlement of the pile foundation is 9.8 mm, 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pecification.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U231.3;U455.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惠平;夏明耀;;盾构运动过程的数值分析[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2 贾连辉;陈馈;;盾构推进系统的设计与控制分析[J];建筑机械化;2009年02期
3 唐震华;;盾构曲线推进中的路径指使探讨[J];地下工程与隧道;1988年04期
4 唐经世;高国安;何大比;;盾构机械的研究(3)[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1990年02期
5 徐永福;盾构推进引起地面变形的分析[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0年01期
6 李强,曾德顺;盾构千斤顶推力变化对地面变形的影响[J];地下空间;2002年01期
7 李强,曾德顺;盾构千斤顶推力变化对地面变形的影响[J];特种结构;2002年04期
8 何其平;盾构选型[J];建筑机械;2003年01期
9 杨乃刚;盾构机中的铰接装置[J];建筑机械;2003年04期
10 王启耀,郑永来,杨林德,凌宇峰;挤压式盾构施工对邻近隧道的影响分析[J];勘察科学技术;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磊;孙连;;基于盾构施工数据库的盾构动态设计数据分析方法研究[A];2011中国盾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沈斌;;“盾构之星软件”产品研究与开发技术综述——盾构姿态自动监测的原理与方法[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朱继文;;盾构隧道与下立交长距离叠交工程设计施工技术[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张志鹏;方江华;张智宏;;小半径隧道中盾构分体始发施工技术[A];2011中国盾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沈斌;;“盾构之星软件”研究与开发技术综述——盾构姿态自动监测的原理与方法[A];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朱合华;徐前卫;廖少明;傅德明;张冠军;;土体-盾构机器系统的相似理论研究[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方依文;李青林;王文治;郑仔弟;;盾构下穿城铁线施工技术[A];北京市政第一届地铁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龚国芳;胡国良;杨华勇;;盾构推进系统同步协调控制实验分析[A];第四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庄欠伟;龚国芳;杨华勇;;盾构机推进液压系统比例压力流量复合控制仿真[A];第四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潘国荣;徐然;陈晓龙;;盾构姿态可视化自动测量系统的开发与应用[A];数字测绘与GIS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章华平;上海大型盾构长距离穿越浅覆盖层[N];中国建设报;2009年
2 记者 李媛 通讯员 焦绪;为了让盾构在老街“足下”穿行[N];建筑时报;2009年
3 通讯员 冯玉平;十八局集团四公司盾构施工创“天津速度”[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夏艺心 通讯员 孟娜;时刻以劳模标准为标尺[N];中华建筑报;2010年
5 本报通讯员 刘健 高锐轩;“滴水不漏”穿越长湖[N];人民铁道;2009年
6 记者 徐瑞哲;崇明隧道未动一土完成“彩排”[N];解放日报;2006年
7 记者白秀喜 通讯员高锐轩 刘健;我国最长湖底盾构隧道贯通[N];中国建设报;2009年
8 记者 周炜;地铁一号线盾构昨开钻[N];西安日报;2010年
9 记者 王蔚 通讯员 陈烨;11号线大直径盾构顺利出洞[N];文汇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袁弘;宁愿地下苦 确保地面安[N];成都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志斌;盾构推进电液系统动力学特性及轨迹实时精确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矫伟刚;盾构推进对在建地铁风井或车站结构的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3 曹奕;软土中盾构隧道的长期非线性固结变形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秋石;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桥梁桩基础的影响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任瑛楠;基于实测数据的盾构隧道环境影响分析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史运杰;砂土与全风化花岗岩中双线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高架桥的影响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赵杨中;盾构区间下穿高铁路基的沉降控制技术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石威;盾构推进系统分区布局的动力传递特性及优化设计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6 李春波;地下盾构穿越施工对飞行区既有管线的影响[D];中国民航大学;2015年
7 姜磊;地铁盾构施工影响因素分析及邻近桩基稳定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8 苏守一;盾构隧道穿越群房屋安全风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刘浩;盾构直接切削大直径桩基的刀具选型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10 张丰收;盾构隧道探地雷达探测的介电特性试验、数值模拟及应用[D];同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55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655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