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驾驶行为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24 11:17

  本文选题:长大纵坡 切入点:驾驶行为 出处:《公路工程》2014年05期


【摘要】:长大纵坡路段事故多发,为研究事故多发路段的事故致因机理,对长大纵坡段的驾驶行为进行基础研究。通过利用激光检测仪,选取长大纵坡段进行交通检测,提取相关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对长大纵坡段车辆速度特性、车辆位置等进行分析发现,长大纵坡段小型车速度上升较快并持续保持高速运行,长大纵坡段大型车速度上升相对缓慢,并在速度上升到一定范围之后,制动保持在自身认为相对安全的速度行驶,长大纵坡段大小型车速度差较大,并且随着速度的增加车辆更加趋于行车道中间行驶,存在较大的追尾事故隐患。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accident cause mechanism of the long longitudinal slope section, the driving behavior of the long longitudinal slope section is studied. By using the laser detector, the long longitudinal slope section is selected for traffic detec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vehicle speed characteristics and vehicle position in the long longitudinal slope, it is found that the speed of the small car in the long longitudinal slope increases faster and keeps running at high speed. The speed of large vehicles in the long longitudinal slope is relatively slow, and after the speed reaches a certain range, the brake stays at the speed that they think is relatively safe, and the speed difference of the large and small cars in the long longitudinal slope is large.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speed, the vehicle tends to drive in the middle of the carriageway, there is a bigger trouble of rear-end accident.
【作者单位】: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基金】:交通运输部西部中心科技项目(201231836520)
【分类号】:U491.25;U49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付仲才;廖军洪;邬洪波;唐朱宁;王芳;;山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驾驶员特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08期

2 潘兵宏;杨少伟;赵一飞;;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界定标准研究[J];中外公路;2009年06期

3 李文亮;周炜;高利;;基于长下坡路段车速与制动器温度实时监测的模糊推理预警算法[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06期

4 杜博英;方守恩;迟爽;;货车制动在公路长大下坡安全研究中的应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5 陈斌;袁伟;付锐;郭应时;;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交通事故特征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6 杨宏志;胡庆谊;许金良;;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安全设计与评价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7 薛娟;王伟;;山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驾驶行为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1年03期

8 许源;朱顺应;彭武雄;刘兵;孙琴梅;管菊香;;基于汽车动力学的振动减速带设置间距研究[J];交通科技;2008年01期

9 方靖;荣建;祝站东;周建;;自由流状态的判别标准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0年S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都厚;基于公路长下坡车辆制动性能的事故预防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斌;邬洪波;廖军洪;;山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安全性分析及保障措施研究[J];公路;2011年10期

2 张逢桂;;山区高速公路长坡路段路线设计之探索[J];公路;2012年01期

3 黄冰娥;彭春露;陆键;;长江三角洲区域大型公路桥梁交通事故特征分析及安全对策[J];公路;2012年04期

4 田海宁;;新疆乌赛高速公路改建工程第二合同段长大下坡段安全改善设计[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年06期

5 郑剑;梁山;朱勤;李从刚;熊庆宇;;路面连续减速带下汽车悬架的混沌振动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1期

6 郭也平;;浏醴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安全性评价研究[J];公路;2012年11期

7 李文亮;周炜;高利;;基于长下坡路段车速与制动器温度实时监测的模糊推理预警算法[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06期

8 王文义;刘剑涛;;云南山区高速公路安全保障设计方法与效果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年07期

9 屠建波;;长大纵坡路段轮胎接地压力分布的研究[J];中外公路;2013年04期

10 青光焱;;山区高速公路事故多发路段事故原因分析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慕慧;山区高速公路限速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钱宇彬;夜间高速公路长途大型客车驾驶员心电与操作行为特征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贾锦绣;沥青路面与桥面铺装抗剪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张(韦华);山区高等级公路控速诱导技术及大范围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张娟;基于驾驶员因素的公路连续长坡路段线形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6 赵利苹;风雨耦合作用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与控制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7 闫彬;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路段行车安全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8 于仁杰;交通事件下高速公路限速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司徒莉英;考虑制动温升的长下坡段驾驶员视觉控速设计方法[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文斌;视知觉理论模型在中长隧道进口安全改善中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周颖;面向安全意识培训的典型道路交通情景设计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叶俊明;新疆干线公路安全性评价中的坡长、坡度指标阈值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5 高明明;山区高速公路运营期行车安全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曹杰;山区高速公路缓坡设计参数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徐滨;冰雪条件下城乡结合部交通事故预防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葛明;长大下坡路段运行速度计算模型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郑剑;减速带激励下非线性汽车悬架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付晓敏;冰雪条件下吉林市城乡结合部交通安全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滨刚,姜正根;汽车制动过程的理论分析与试验[J];兵工学报(坦克装甲车与发动机分册);1998年04期

2 孟宪强;边成友;李一微;钟小明;;高速公路纵坡上的中型车自由流运行速度模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6年02期

3 陈汉汛;朱攀;;摩擦材料引起制动器热衰退的机理的研究与探讨[J];材料导报;2006年S1期

4 杨少伟;坡道上变速车道长度的修正[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5 李清波,谢珍;公路纵坡设计的理论分析[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6 张永波;陆化普;刘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与对策[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袁泉,张志杰,王永清;八达岭高速路恶性交通事故与超载大货车制动性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3年06期

8 刘倩文 ,陈永胜 ,刘小明 ,邵杰;长大下坡路段的安全分析与治理[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4年05期

9 王书灵 ,乔建刚 ,荣建 ,刘小明;山区公路避险车道设计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5年01期

10 冯红运;姜攀;张恒海;;连续下坡路段交通安全的改善措施[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6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余强;汽车下坡持续制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2 李都厚;基于公路长下坡车辆制动性能的事故预防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赵凯辉;汽车制动器热衰退性能及相关制动安全检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俊宝;公路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2 袁伟;鼓式制动器温升计算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3 杨鹏飞;鼓式制动器温度场的数值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4 张金柱;汽车制动试验台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5 张建军;连续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设置原则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6 郭凤香;道路线形安全分析与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7 马璐;道路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D];长安大学;2005年

8 闫莹;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线形指标对驾驶员心理生理影响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9 顾永田;车辆长大下坡持续制动制动鼓温升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孜政;陈崇双;王欣;;基于贝叶斯判别的驾驶行为危险状态辨识[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2 张凤;李永娟;蒋丽;;驾驶行为理论模型研究概述[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3 牧原;;十种最令人讨厌的驾驶行为[J];安全与健康;2012年20期

4 陈沅江;段莉;肖峗;;主成分分析法和德尔菲结合法的影响驾驶行为指标构建[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2期

5 丁靖艳;;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侵犯驾驶行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年12期

6 ;盘点十大最常见的不文明驾驶行为[J];安全与健康;2012年04期

7 龙科军;何林儒;龚雪雪;;倒计时表对黄灯启亮后的驾驶行为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年02期

8 段冀阳;李志忠;;驾驶行为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9 焦轩;;最大限度改善驾驶人的驾驶行为——深圳东运科技有限公司创新汽车行驶视频记录仪并推广应用[J];道路交通管理;2009年12期

10 魏立娟;朱亚峰;周卫宁;;倾情守护[J];道路交通管理;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靖艳;郑全全;;关于侵犯驾驶行为的若干问题[A];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第六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李勇;谭红英;刘丹平;;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客车不安全驾驶行为智能分析[A];2012中国信息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李勇;陈刚;刘丹平;;基于驾驶行为远程识别与监控的公交客运管理策略研究[A];2012中国信息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赵亮;胡江碧;;眼动与驾驶行为的相关性分析[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董旭;卢秀玲;;公交车司机攻击性驾驶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杨娇艳;杜峰;瞿炜娜;孙向红;;人格对驾驶安全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李靖宇;谢晓非;葛瑜;;小事件、大影响:公平感知觉与规则驾驶行为[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吴志周;陈天姿;张剑桥;;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公交驾驶险态行为辨识方法[A];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与安全[C];2013年

9 王秋鸿;常诗晴;谢晓非;;为什么我们不能友善驾驶——模型的初步探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任晓明;薛青;于希涛;;基于Agent的驾驶行为建模研究[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蒋菱枫;4月1日起整治货车“十大野蛮驾驶行为”[N];人民公安报;2013年

2 课题组成员 张勇 董晓宇;惩处醉酒驾驶行为 维护道路交通安全[N];人民法院报;2014年

3 何屹;不良驾驶行为也会堵塞交通[N];科技日报;2004年

4 陆秋丽邋黎敏;桂平重拳出击农村违法驾驶行为[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7年

5 ;开车讲点车德[N];重庆日报;2004年

6 记者 谢佳 通讯员 毛诚乾;两周收到1000余条[N];人民公安报;2010年

7 张学民 杨萌 夏裕祁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背景音乐影响汽车驾驶人员的视觉注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慕海燕 赵琳 薛明;“道德素质”决定“驾驶素质”[N];哈尔滨日报;2010年

9 记者 王春 通讯员 黄艾娇;国内首个“自然驾驶研究项目”在沪启动[N];科技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邓崎凡;“严格执行的话,,12分根本不禁扣”[N];工人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孜政;驾驶行为险态辨识理论与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2 骆勇;道路交通中攻击性驾驶行为分析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 李平凡;驾驶行为表征指标及分析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肖献强;基于信息融合的驾驶行为识别关键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5 王培;信息和沟通对不安全驾驶行为的影响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6 李凤芝;攻击性驾驶行为与交通事故的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付坤;基于驾驶员与道路环境因素的驾驶行为差错数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8 毛U

本文编号:1658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658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1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