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技术和有限元方法的沥青混合料数值蠕变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沥青混合料 切入点:蠕变 出处:《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摘要】:为弄清二维条件下,均质模型与非均质模型对数值蠕变试验结果的影响以及数值蠕变试验中最佳试验面的选取问题,基于X-ray CT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采用Burgers模型表征沥青砂浆和沥青混合料的黏弹性,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二维数值模型研究上述两种模型的蠕变试验特性,通过建立三个沿试件高度方向截面的数值模型分析最佳试验面的位置.结果表明,与均质模型相比,非均质模型数值试验的蠕变变形曲线与室内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沿试件高度方向不同截面的数值模型的蠕变变形曲线变化基本相同,且非均质模型可以显示试件内部各组分相的复杂应力分布状态.以上结果表明,非均质蠕变模型可以更准确地模拟室内蠕变试验,且沿试件高度方向的任意截面均可作为最佳试验面.
[Abstract]: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influence of homogeneous model and heterogeneous model on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creep test and the problem of selecting the best test surface in the numerical creep test, based on X-ray CT technology and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The viscoelasticity of asphalt mortar and asphalt mixture is characterized by Burgers model, and the creep test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two models are studied by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position of the best test surface is analyzed by establishing three numerical models along the height of the specime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eep deformation curve of the heterogeneous model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laboratory test, compared with the homogeneous model. The creep deformation curves of the numerical models with different cross sections along the height of the specimen are basically the same, and the heterogeneous model can show the complex stress distribution of each component in the specimen. The non-homogeneous creep model can simulate the indoor creep test more accurately, and any section along the height of the specimen can be used as the best test surface.
【作者单位】: 大连海事大学道路与桥梁工程研究所;辽宁省公路工程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8BAG10B02) 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09212512000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1QN136;31320133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808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3132014223)
【分类号】:U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牟瀚林;王顺洪;朱敏;;沥青混合料蠕变试验的数值模拟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08年05期
2 虞将苗;李晓军;王端宜;张肖宁;;基于计算机层析识别的沥青混合料有限元模型[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灵涛;毕玉洁;左建民;郝丽娜;王欢;;基于CT图像分析建立岩土材料数值模型的方法研究[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0年04期
2 王江洋;钱振东;;基于细观结构有限元模型的环氧沥青混合料间接拉伸试验研究(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1年01期
3 万成;张肖宁;王邵怀;吴文亮;吴志勇;;基于X-CT技术的沥青混合料三维数值化试样重建[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11期
4 梅庭玉;任晓;;沥青混合料在单轴压缩试验中的位移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6期
5 梅庭玉;任晓;;沥青混合料在单轴压缩试验中的位移场分析[J];公路;2012年12期
6 陈明;万成;;间接拉伸虚拟试验模式下沥青混合料的应力分布[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01期
7 王志臣;孟祥竹;李宏亮;;基于Mimics的沥青混合料三维重构技术研究[J];中外公路;2013年01期
8 王聪;郭乃胜;赵颖华;谭忆秋;;基于CT技术和有限元方法的沥青混合料虚拟劈裂试验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9 张肖宁;段跃华;李智;吴文亮;万成;;基于X-ray CT的沥青混合料材质分类方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郭红兵;陈拴发;;沥青路面热-荷载耦合应力数值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段跃华;基于X-ray CT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基础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黄晚清;SMA粗集料骨架结构的细观力学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3 万成;基于X-ray CT和有限元方法的沥青混合料三维重构与数值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常明丰;基于颗粒物质力学的沥青混合料细观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锋;端面状态对沥青混合料强度影响分析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杨圣枫;利用三维随机模型分析沥青混合料的力学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黄碧霞;体视学与图像分析技术在沥青混合料级配分析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冯师蓉;沥青玛蹄脂粘弹性特性的DSR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5 魏星;云南高海拔地区沥青混合料性能仿真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6 李辉忠;沥青胶砂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7 徐瑞;沥青混合料快速三维数值建模技术[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郝书亮;基于CT图像的混凝土细观三维有限元模型重建[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9 张志辉;基于拓扑优化方法的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张冬冬;沥青混合料集料几何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肖宁,李智,虞将苗;沥青混合料的体积组成及其数字图像处理技术[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1期
2 葛折圣,黄晓明;运用损伤力学理论预测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3 李辉;张久鹏;黄晓明;;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单轴静载蠕变试验[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4 武建民,李晓军;沥青混合料小梁疲劳试验的有限元模拟[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5 李晓军,张登良;路基填土单轴受压细观结构CT监测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0年02期
6 徐皓,倪富健,刘清泉,沈恒,陈荣生;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渗透系数测试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肖宁;;基于X-ray CT的沥青混合料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研究进展[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0年02期
2 牟瀚林;王顺洪;朱敏;;沥青混合料蠕变试验的数值模拟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08年05期
3 王洪举;;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获取方法研究[J];建筑施工;2010年09期
4 肖昭然;胡霞光;刘玉;;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离散元分析[J];公路;2007年04期
5 张丽娟;张肖宁;陈页开;;沥青混合料变形的粘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1年02期
6 张久鹏;黄晓明;马涛;;沥青混合料损伤蠕变特性及模型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12期
7 周长红;陈静云;王哲人;乔英娟;;沥青路面动水压力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8 刘宇;张肖宁;邹桂莲;;基于半圆试件的沥青混合料疲劳裂纹扩展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19期
9 张久鹏;黄晓明;;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的弹黏塑-损伤力学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张丽娟;张肖宁;徐伟;;重复荷载下沥青混合料变形的数值模拟[J];公路;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起森;冯俊领;;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沥青面层的应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何志勇;李自光;;沥青混合料再拌运输车试验研究[A];中国工程机械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倪富健;;聚酯玻纤布加筋沥青混合料应力疲劳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朝晖;黄云涌;李宇峙;;沥青混合料大型马歇尔击实试验方法与技术标准探讨[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孙燕娜;陈传尧;;沥青路面的车辙损伤预测[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6 卢永贵;;沥青混合料结构参数探讨[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上册[C];2005年
7 钟超敏;;城市桥梁面层沥青混合料特点及其技术对策初探[A];全国城市桥梁青年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8 刘大梁;刘小燕;罗立武;赵锋;;预拌式冷铺沥青混合料的研制与应用[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9 王随原;周进川;何演;;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试验研究[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金豹;;京津塘高速公路(天津段)沥青混合料的配比[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上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铮;环保沥青混合料扮靓长安街[N];科技日报;2009年
2 葛玲玲邋徐亚栋;南理工研发成功沥青混合料搅拌技术[N];科技日报;2008年
3 郭少言 刘崭;西安公路院成功研制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车[N];中国交通报;2010年
4 任晓明;温拌沥青混合料首次用于省城道路养护[N];太原日报;2009年
5 项煜虹;长安街披上环保衣[N];大众科技报;2009年
6 交轩;应用温拌技术 筑路节能无污染[N];中国交通报;2010年
7 记者袁岚 通讯员张东平;京西铺设北京首条低碳示范路[N];中国建材报;2010年
8 彭丽;长安街大修彰显绿色科技理念[N];中国化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艳 实习生 宫玉斐;废钢渣旧轮胎成辅料[N];科技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白洪文 实习记者 吴洋 李靖 杨淑华;广巴高速是这样“炼”成的[N];广元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成;基于X-ray CT和有限元方法的沥青混合料三维重构与数值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段跃华;基于X-ray CT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基础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苏哈布;开孔钢板剪力键的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刘建勋;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吕得保;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吴俊;沥青混合料等效力热性质的细观力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苑苗苗;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的沥青混合料疲劳破坏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叶永;沥青混合料粘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尹应梅;基于DMA法的沥青混合料动态粘弹特性及剪切模量预估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易军艳;基于界面行为的多孔沥青混合料冻融损伤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宏;沥青路面数值模拟及单轴贯入蠕变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2 曹红红;基于层位功能考虑的各结构层沥青混合料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闫超;沥青混合料间接拉伸试验的弹粘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0年
4 孙杰;基于应力控制模式下的沥青混合料疲劳开裂预估模型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至飞;温拌助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谢君;活性矿粉对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能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孔令然;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贾建峰;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面层与基层间沥青混合料功能层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张慧鲜;基于抗剪强度的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影响因素分析及改善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尚晋;不同温度和轮载下沥青混合料车辙数值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61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661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