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电动汽车光伏充换电站集成系统的优化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5 17:15

  本文选题:电动汽车 切入点:光伏电源 出处:《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摘要】:发展电动汽车被世界主要生产国普遍确立为提高汽车产业竞争力、保障能源安全和转型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在智能电网的发展背景下,研究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与分布式光伏电源的集成模式,有利于实现电动汽车对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利用,提升整体运行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针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与分布式光伏电源的优化组合问题,从系统集成模式、容量配置、经济运行、控制策略、实验平台等多个方面开展深入研究。遵循电动汽车对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利用的基本思想,首先分析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与分布式光伏电源集成的适用性,结合集成系统可采用的电气结构形式,探索并归纳总结出了分散式充电桩与光伏发电、充电站与光伏发电、换电站与光伏发电、大/中型充换电站与小型光伏电站等四种典型集成模式。容量优化配置是集成系统规划设计的基础环节,分别以含光伏发电系统的充电站和换电站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多目标容量优化配置方法。根据站内充换电需求,以系统投资、运行综合成本最小化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最大化等为目标,分别构建两种典型模式下容量优化配置的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并采用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对算例进行求解,通过对不同优化结果的综合分析,验证了优化模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所建容量优化配置模型为含光伏发电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针对光伏发电与充、换电站的应用集成系统,提出了日前、实时两种时间尺度的优化运行方法。针对日前优化问题,以充电需求预测为基础,建立了光伏充电站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并通过NSGA-Ⅱ算法求解,可获取未来24小时内光伏充电站的优化调度方案。针对实时优化问题,提出了面向换电服务可用性的换电站实时功率分配模型,当换电需求预测具有较大误差时,实时功率分配模型可动态调整充电功率,保障换电服务的可用性。采用优化运行模型,可有效提升电动汽车对可再生分布式光伏电源的利用率,降低充电成本。通过数字仿真方法建立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与可再生分布式电源的优化控制模型。在装置级层面,对现有充放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及控制策略;对已有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数字仿真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可方便地分离出模型参数,并自由设置初始荷电状态的数字仿真模型。在系统级层面,建立了含多组光伏发电、典型充电装置等交流电气单元集成的系统级数字仿真模型;针对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三种状态,提出了并网、离网及过渡方式的系统优化控制策略。基于以上研究,对集成物理实验平台的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分别进行相应配置与设计,构建了一套含光伏发电、模拟双馈风电机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锂离子储能电池组及其双向功率变换系统(PCS)、交流负载、二次控制与监测装置等电气单元的交流集成物理实验平台。通过实验平台的单元调试、整体联调,可分别在并网和离网运行模式下,实现可再生分布式电源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对所提出的系统运行基本控制策略、联络线功率控制策略、并网转离网以及离网转并网无缝切换控制策略等进行了物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的优化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U491.8;TM6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士刚;艾芊;;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在多目标无功优化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12期

2 康继光;卫振林;程丹明;徐凡;;电动汽车充电模式与充电站建设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9年05期

3 鲁宗相;王彩霞;闵勇;周双喜;吕金祥;王云波;;微电网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19期

4 王成山;杨占刚;王守相;车延博;;微网实验系统结构特征及控制模式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1期

5 吴春阳;黎灿兵;杜力;曹一家;;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24期

6 于大洋;宋曙光;张波;韩学山;;区域电网电动汽车充电与风电协同调度的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4期

7 唐现刚;刘俊勇;刘友波;冯瀚;谢连方;马玮;;基于计算几何方法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08期

8 冯巍;;电动汽车充电站10kW光伏发电系统[J];电气技术;2010年10期

9 滕乐天;何维国;杜成刚;楼晓东;;电动汽车能源供给模式及其对电网运营的影响[J];华东电力;2009年10期

10 杨为;丁明;毕锐;高研;丁银;;微电网实验平台的设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16640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6640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c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