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无粘结预应力装配式桥墩抗震性能分析
本文选题:装配式桥墩 切入点:有限元模型 出处:《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摘要】:目的研究节段预制无粘结后张预应力环形截面桥墩的抗震性能,为此类桥墩抗震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贯穿柱段的纵向钢筋(耗能钢筋ED)提供柱的滞回耗能,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实体模型,对耗能钢筋配筋率、预应力筋配筋率、预应力度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ED配筋率为0.75%时的抗震性能比0.5%时提高较多,配筋率为1.0%的抗震性能比0.75%时提高不大.预应力筋配筋率在0.5%时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在此基础上提高配筋率没有显著效果.预应力度的增加使得屈服强度有所提高,但耗能能力提高不明显.结论在一定范围内提高ED配筋率和预应力筋配筋率对于提高桥墩抗震性能有较为显著的效果,超过此范围提高不明显,预应力度影响不大,以此实现节段拼装桥墩经济性和力学性能的优化.
[Abstract]:Aim to study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prefabricated unbonded prestressed ring section piers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 seismic design of this kind of piers. Methods the hysteretic energy dissipation of columns is provided by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EDR) through columns. ABAQU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was used to establish solid model to analyze the reinforcement ratio of energy dissipation bar, the reinforcement ratio of prestressing bar and the degree of prestress, etc. Results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Ed reinforced bar with 0.75 reinforcement ratio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with 0.5 reinforcement ratio. When the reinforcement ratio is 1.0%,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is not much higher than that at 0.75. The prestressing reinforcement ratio has better seismic performance at 0.5%, and on this basis, the increase of reinforcement ratio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The yield strength i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restress degree. However, the improvement of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is not obvious. Conclusion the improvement of Ed reinforcement ratio and prestressed reinforcement ratio in a certain rang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bridge piers, but beyond this range the improvement is not obvious, and the influence of prestress degree is not obvious. The optimization of economic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egmental assembled piers is realized.
【作者单位】: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824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2012-K2-31)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项目择优资助(2012921047)
【分类号】:U442.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丹,韩样;CRCP加HMA加铺层应力及弯沉分析[J];江苏交通;2003年02期
2 刘涛;王清湘;;钢筋混凝土桥柱新配筋方式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年10期
3 高英;黄晓明;陈锋锋;;基于可靠度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配筋率设计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朱坚和;陈强;;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年08期
5 赵世忠;杜晓玲;;基于湖底隧道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试与裂缝原因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9年03期
6 赵华;雷茂锦;;双层钢筋混凝土路面有限元应力分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7 房园;鲍亚文;赵秀玲;;混凝土路面钢筋机械连接性能的数值分析[J];吉林交通科技;2009年04期
8 叶丹,于天,韩样;CRCP加HMA加铺层荷载应力分析[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9 赵华;雷茂锦;;双层钢筋混凝土路面应力分析[J];公路;2011年06期
10 付春敏;;防撞墙设计问题探讨[J];北方交通;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剑;韩大建;谭毅平;;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收缩、徐变效应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朱剑;韩大建;谭毅平;;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收缩、徐变效应分析[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三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蒋彦征;李国平;;预应力混凝土梁拱组合桥受力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一九九九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4 贺拴海;宋一凡;赵小星;崔军;;钢筋混凝土梁桥裂缝特征与损伤评估方法试验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1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5 佘健;何川;林刚;;连拱隧道二次衬砌在软弱围岩中的力学行为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吴亮;卢文波;章克凌;易长平;严鹏;;侵彻爆炸荷载作用下坑道衬砌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郑愚;秦怀泉;李春红;;采用GFRP配筋解决混凝土碳化对桥梁面板的负面影响[A];2011复合材料桥梁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郑愚;于国友;;钢混桥梁面板抗冲切承载力算法研究及程序设计[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9 蒲黔辉;何广汉;;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受力性能研究[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10 郭暖雄;;G324线海丰县赤雁大桥新桥病害分析及维修加固[A];广东省公路学会桥梁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春红;GFRP筋混凝土桥面板设计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张云龙;温度作用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受力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管仲国;外贴FRP加固混凝土桥梁的加固效率与可加固性[D];同济大学;2006年
4 王伯昕;简支转连续体系自应力法加固旧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钟春玲;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板底摩阻及端部锚固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6 侯文崎;铁路钢—混凝土组合桥及剪力连接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李俊;钢筋混凝土拱桥的弯矩增大系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曹东伟;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9 杨莉;体外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受力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宪政;预应力简支梁固有频率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2 崔军;混凝土结构性能评估的损伤元模式[D];长安大学;2000年
3 魏志刚;寒冷地区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4 陈杰;桥墩盖梁悬臂端受力分析[D];长安大学;2011年
5 龚运高;地震作用下低配筋率箱涵力学分析与可靠度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王志超;隧道钢架喷混凝土支护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姜秀娟;高烈度区钢筋混凝土桥墩延性设计与抗震能力评估[D];长安大学;2008年
8 朱永;悬索桥索塔横系梁延性抗震性能计算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9 纪厚强;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李湘前;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早期裂缝分析及修补材料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77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677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