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土体密实度的钢-土界面剪切特性研究
本文选题:钢-土接触界面 切入点:剪切特性 出处:《水运工程》2014年04期
【摘要】:土体密实程度对内河码头大尺寸钢护筒嵌岩桩的承载性状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一定含水率及颗粒级配条件下,控制试样土体干密度分别为1.80,1.85,1.90 g/cm3进行土体与钢板的往复剪切室内试验,探索了不同干密度条件下试样在不同法向应力条件下的剪应力-剪位移关系、极限剪切强度以及界面往复剪切的残余强度。研究发现钢-土界面的剪切过程主要有3个阶段:弹性阶段、塑性阶段和破坏阶段;极限剪切强度满足摩尔库伦准则且随干密度增大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均增大,且呈线性增加;往复剪切过程中,研究剪应力的变化情况发现同方向不同循环过程中最大剪应力几乎保持不变,不同方向剪切循环过程中,负方向剪应力均比正方向稍大。
[Abstract]:Soil compactness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bearing behavior of large-size steel retaining-tube rock-socketed piles in inland river wharf.Under the condition of certain moisture content and particle gradation, the experiment of reciprocating shear between soil and steel plate was carried out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dry density of soil was 1.80 ~ 1.85 ~ 1.90 g/cm3, and the dry density of soil was 1.80 ~ 1.85 ~ 1.90 g/cm3, respectively.The shear stress-shear displacement relationship, the ultimate shear strength and the residual strength of interfacial reciprocating shear under different dry densities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different normal stress conditions.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three main stages in the shear process of the steel-soil interface: elastic stage, plastic stage and failure stage, and the ultimate shear strength meets the Moore Coulomb criterion and the cohesion and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increase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e of dry density.In the reciprocating shear process, it is found that the maximum shear stress remains almost unchanged in the same direction and different cycles, and the negative direction shear stress is slightly larger than the positive direction in the different direction shear cycle.
【作者单位】: 重庆交通大学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交通大学水利水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
【基金】: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20130115)
【分类号】:U655.5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怀忠;王汝恒;张桂富;郭文;贾彬;;土与结构接触面的本构关系与数值模拟[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2 李雪峰;王建国;;土钉桩抗拔承载性能试验与仿真分析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3 马乾;陈政;;钻孔压灌混凝土单桩沉降的数值分析[J];安徽建筑;2011年05期
4 姜陈钊;;管桩竖向承载性状数值分析研究[J];安徽建筑;2012年02期
5 周常春,邓安福,张明义,干腾君,潘晋;水平荷载下群桩前后土抗力分布的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2003年01期
6 袁灯平,黄宏伟,马金荣;软土地基桩侧负摩阻力三维非线性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2004年04期
7 杨林德;刘齐建;;土-结构物接触面统计损伤本构模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8 孟海;陈隽;李杰;唐光武;郑罡;;地下管线-土非一致激励振动台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9 郭海柱;张庆贺;;土与结构接触面模型的对比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10 冯亮亮;叶华静;;刚性桩复合地基的非线性有限元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黎明;濮家骝;;土与结构物接触面数值模拟[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2 张明义;周伟;;静压桩贯入地基的模拟计算[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3 金宝宏;马彩霞;简政;;桩-土三维等厚度接触单元模型及其工作性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4 汤飞;杨广庆;李广信;;土工格栅拉拔与直剪试验研究[A];全国第六届土工合成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沈慧萍;束一鸣;;土与构件(织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A];全国第六届土工合成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大坝应力变形分析[A];水布垭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C];2010年
7 卢华喜;;三维桩土动力接触模型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8 殷宗泽;;高土石坝应力变形分析[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9 赵锡宏;刘国楠;;基坑开挖与地下工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应宏伟;;软土深基坑中工程桩的效应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甄晓霞;大跨径钢桥桥面铺装体系力学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姚锦宝;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及隔振措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董彦莉;土工格栅加筋砂土的特性研究及加筋垫层的承载力计算[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章荣军;土体开挖引起的邻近受荷桩基附加响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石茜;稻草加筋滨海盐渍土的强度与变形特性[D];兰州大学;2011年
6 陈辉;超高层建筑桩基础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与模拟分析[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7 徐望国;加筋强风化软岩粗粒土路堤填料工程性质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李青松;加强型袋装砂井综合治理可液化砂土—淤泥质软粘土互层地基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孙冬明;采动区送电线路铁塔力学计算模型及塔-线体系共同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10 马立秋;爆炸荷载下城市浅埋隧道动力离心模型试验和数值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通阳;基于ABAQUS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三维应力应变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柳东委;土工格栅在六潜高速公路中处理桥头跳车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齐平;后注浆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及沉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谢守鹏;斜顶桩板桩承台驳岸结构数值模拟[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建华;降雨条件下膨胀土与土钉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李涛;软土深基坑隔断墙保护邻近建筑物的效果和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赵三青;粘土固化注浆胶结复合体力学性能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8 宋海;小间距加筋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孙晓东;成层地基土中静压桩挤土效应的模型试验研究及有限元数值模拟[D];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10年
10 刘美思;斜向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力学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嘎,张建民;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受载过程中的损伤[J];力学学报;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博生,刘树林;路面基层土标准干密度设计[J];岩土工程界;2004年10期
2 吴国永;;填土合格干密度的判定[J];东北水利水电;2006年03期
3 王洪海;;浅谈瞬态面波波速与黄土干密度[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6年03期
4 颜凌瑞;孟军省;尹小涛;;松干密度的测定及其在灰土地基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11期
5 王志杰;骆亚生;谭东岳;李浩东;;干密度对预剪应力下重塑黄土动力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04期
6 牛红凯;王岩;李永华;;粗粒料干密度与碾压遍数的关系研究[J];路基工程;2008年01期
7 王可用;;砂砾卵石混合料干密度与碾压的关系研究[J];山西建筑;2007年19期
8 袁铁柱;刘涛;;粗粒料干密度和细料含量强度参数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11年01期
9 何建新;刘亮;张敬东;;超径粗粒土现场干密度确定方法[J];人民黄河;2012年02期
10 余沛;柴寿喜;魏厚振;孟庆山;;不同干密度下玄武岩残积土土水特征曲线分析[J];工程勘察;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双福;杜晓;吴贻起;;砂卵石扰动基础处理碾压试验研究[A];2014年9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伟;TDR探头设计及含水量和干密度的联合监测技术[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84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684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