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土体接触耦合机制的模态特征分析
本文选题:盾构隧道 切入点:模态特征 出处:《岩土力学》2016年12期
【摘要】:盾构隧道动力特征受隧道衬砌结构及壁后土体相互耦合作用影响,为了分析隧道-土体接触耦合机制,以上海地铁某区间盾构隧道为研究背景,采用Bucket搜索法通过分析节点接触和弹性地基接触两种不同类型接触耦合下隧道结构的模态特征,并将分析结果与地铁隧道现场动力实测提取的模态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隧道结构受土体耦合约束作用,呈现低频特性,前10阶模态频率在0~100 Hz范围内,模态振型幅值在10?4 m的数量级上。弹性地基接触与实测提取模态特征误差较小,可用于隧道结构动力分析模型简化和理论研究,为隧道结构动力损伤识别提供依据。
[Abstract]: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hield tunnel are affect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tunnel lining structure and soil behind the wall.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mechanism of tunnel-soil contact coupling, a shield tunnel in a certain section of Shanghai Metro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The modal characteristics of tunnel structure under the coupling of node contact and elastic foundation contact are analyzed by Bucket search method,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modal features extracted from the field dynamic measurement of subway tunn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unnel structure is constrained by soil coupling and presents low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The first 10 modes are in the range of 0 ~ 100 Hz and the modal mode amplitude is in the order of 10 ~ 4 m.The error between the contact of elastic foundation and the measured modal feature is small, which can be used to simplify the dynamic analysis model of tunnel structure and to study the theory,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dynamic damage of tunnel structure.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资助(No.2011CB013803)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计划资助(No.13231200100,No.14231200602)~~
【分类号】:U455.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治国;朱合华;张建军;;火灾对隧道衬砌结构的损害及防范措施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2 姜舜华;隧道衬砌结构的概率有限元分析[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3 王建宇,胡元芳;对岩石隧道衬砌结构防水问题的讨论[J];现代隧道技术;2001年01期
4 赵万强;隧道衬砌结构可靠性设计浅论[J];铁道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5 温树林;元磨高速公路隧道衬砌结构质量检测与控制[J];云南交通科技;2003年01期
6 孙富学;梁本亮;;隧道衬砌结构耐久性寿命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7 章元爱;;铁路客运专线新型隧道衬砌结构的模型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2006年06期
8 赵尚毅;郑颖人;宋雅坤;郑宏录;;地下隧道衬砌结构内力计算方法探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招国忠;谭忠盛;曾磊;朋改非;;龙头山隧道衬砌结构耐久性试验分析[J];混凝土;2007年09期
10 闫治国;朱合华;;隧道衬砌结构火灾安全及高温力学行为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治国;朱合华;;隧道衬砌结构耐火性能试验方法研究[A];面向低碳经济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隧道及地下空间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华牢;刘学增;李宁;谢东武;;纵向裂缝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评价与加固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陶伟明;;高水位富水隧道衬砌结构设计刍议[A];铁路长大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孙兆海;;隧道衬砌结构防火设计探讨[A];201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5 宋玉香;景诗庭;张彦兵;;含有相关随机变量的隧道衬砌结构随机有限元分析[A];矿井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发展[C];1997年
6 李忠友;刘元雪;刘树林;谭仪忠;葛增超;;火灾作用下隧道衬砌结构变形理论分析模型[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朱苦竹;庄宁;;滑坡与隧道相互作用实例监测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8 廖少明;侯学渊;彭芳乐;;软土隧道纵向剪切传递效应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A];东北岩石力学与工程分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鲁亮;欧阳冬;兰学平;;上海长江隧道衬砌结构整环试验研究[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10 王伟民;;火灾作用下隧道衬砌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A];201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特约记者 赵建平;天定高速公路全线贯通[N];天水日报;2011年
2 徐琳;建立功业于求实创新、攻坚克难之中[N];建筑时报;2011年
3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詹天佑土木工程科技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土木工程科技创新最高奖——詹天佑大奖[N];中国建设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熠;多场耦合条件下高海拔寒区隧道温度场及安全性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滕宏伟;隧道特殊大变形段初支开裂机理及二次衬砌结构可靠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张素磊;隧道衬砌结构健康诊断及技术状况评定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孙富学;海底隧道衬砌结构寿命预测理论与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朱苦竹;边坡与隧道相互作用分析及数学二次规划法应用[D];同济大学;2007年
6 牛泽林;基于可靠度理论的黄土隧道衬砌结构安全评价与分析方法[D];长安大学;2012年
7 王建炜;列车-隧道动力耦合系统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皇民;浅埋双洞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9 王晓明;高速公路服役隧道结构可靠性分析与后评估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10 王戍平;破碎围岩隧道的模拟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亮;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的横向变形加固分析与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小雨;隧道结构开裂病因力学正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陈明奎;强震作用下拱顶背后空洞对隧道结构稳定性影响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鲁金铭;新大成隧道基底脱空病害区动力特性分析及注浆加固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郑淳;两江新区过水隧道施工全过程力学行为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6 熊桂开;地面高层建筑对重庆轨道三号线隧道的影响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7 林家桢;活动断裂区隧道动力响应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8 胡豹;地铁车辆—隧道动力非线性耦合系统数值模拟方法与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9 卢颖明;宜万铁路石院子隧道病害成因及整治措施优化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10 李文桦;佛岭隧道衬砌结构耐久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13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713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