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Bonifiber纤维对沥青混合料抗疲劳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13 07:20

  本文选题:Bonifiber + 沥青混合料 ; 参考:《硅酸盐通报》2014年04期


【摘要】:本文采用MTS-810材料测试系统,对AC-20及SMA-13两种沥青混合料进行疲劳测试,标本总共96份,分别采用0.3 MPa、0.4 MPa、0.5 MPa、0.6 MPa、0.8 MPa、1.0 MPa、1.2 MPa、1.6 MPa的常应力、三分点加载,对AC-20、AC-20+0.2%Bonifiber与SMA-13、SMA-13+0.1%Bonifiber分别做疲劳试验对比,每组24份样本,每种常应力下做3份样本,由实验结果可知,加入Bonifiber纤维的沥青混合料强度和刚度明显提高,拟合四组疲劳试验结果,得到的线性回归。尤其对SMA-13,抗弯刚度增长了142%,极限荷载提高了38%。在允许应力范围内,掺入Bonifiber纤维的AC-20,随应力的增长疲劳寿命的变化率也在增长。掺入Bonifiber纤维的SMA-13,随应力的增长疲劳寿命变化率反而在减小。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strength and stiffness of asphalt mixture with Bonifiber fiber were improved obviously, and the linear regression was obtained by fitting the results of four groups of fatigue tests.Especially for SMA-13, flexural stiffness increased by 142 and ultimate load increased by 38.Within the allowable stress range, the fatigue life of AC-20 doped with Bonifiber fiber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tress.The change rate of fatigue life of SMA-13 doped with Bonifiber fiber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tress.
【作者单位】: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分类号】:U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克非;;纤维沥青胶浆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陈国明,谭忆秋,王哲人,张跃文;沥青混合料级配曲线走向的分形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1期

3 司秀勇;潘慧敏;;纤维对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1年06期

4 于本田;王起才;周立霞;张粉芹;;矿物掺合料与水胶比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2年02期

5 于o';汪德元;张松林;严继康;袁君;;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J];公路;2013年04期

6 平树江;申爱琴;李鹏;;长寿命路面沥青混合料疲劳极限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9年01期

7 赵丽华;徐刚;;矿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及机理分析[J];公路工程;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学军;谢群峰;赵立梅;傅秋红;;OGFC混合料的分形研究[J];安徽建筑;2008年05期

2 花可可;魏朝富;邵景安;张平仓;丁文峰;;重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参数及机耕道路面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11期

3 马新;郭忠印;杨群;;基于分形方法的沥青混合料抗剪性能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4 陈国明;;矿料级配走向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J];公路;2009年03期

5 蒋双全;张争奇;杨博;;分形几何理论在沥青混合料研究中的应用[J];公路;2009年10期

6 吕松涛;郑健龙;;宽应力比条件下的沥青混合料疲劳特性:改进的S-N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8期

7 王绍怀;李智;吴文亮;张肖宁;;沥青混合料数字图像分形特性分析[J];中外公路;2009年02期

8 谭忆秋;姚李;张锐;纪伦;徐慧宁;;级配对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的影响[J];中外公路;2012年01期

9 刘亚敏;韩森;徐鸥明;高世君;;疲劳试验中沥青混合料的弯拉劲度模量[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吕松涛;;考虑加载速度影响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方程[J];工程力学;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叱干春旺;许志鸿;杨瑞华;张超;;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的分形特征[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黄琪;沥青路面施工过程质量评价与支付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盛燕萍;基于抗冲刷性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半刚性基层材料组成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刘慧;嵌挤骨架型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顺先;基于使用性能的钢桥面铺装环氧沥青混合料设计研究与疲劳寿命预测[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董伟智;季冻区高速公路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建平;基于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理念的沥青混合料疲劳阀值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2 赵士辉;基于分形理论的SAC-16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曾冠博;基于分形的沥青混合料级配评价与路用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4 顾义明;废旧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定量化组成设计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5 柴智;塔河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6 徐慧宁;体积指标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蔺瑞玉;半刚性基层抗弯拉性能模型和强度指标关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张嘉林;多孔排水沥青混合料空隙精细描述与分布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江厚权;公路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及修补方案[D];天津大学;2008年

10 周吴军;基于分形理论沥青路表面离析判别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丽华,孔永健,尚彦宇;纤维对沥青结合料性能改善的研究和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年06期

2 唐咸燕;肖佳;陈雷;;粉煤灰及水胶比对水泥净浆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粉煤灰;2008年01期

3 王稷良;王雨利;李进辉;李北星;周明凯;;粉煤灰和矿粉对高强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7年02期

4 汤寄予;高丹盈;韩菊红;;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影响的研究[J];公路;2008年01期

5 李忠祥;杨云东;周应新;朱止波;周彬;王浩;岳锐强;王捷;;掺入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研究[J];公路;2009年04期

6 徐刚;赵丽华;赵晶;;玄武岩矿物纤维改善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J];公路;2011年06期

7 武贤慧,张登良;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低温性能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2期

8 张志祥;陈荣生;白琦峰;;LSM沥青混合料疲劳极限的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4期

9 吴少鹏;叶群山;刘至飞;;矿物纤维改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11期

10 赵旭光,赵三银,曾小星,余其俊,文梓芸;高性能矿渣基复合掺合料的研究[J];硅酸盐通报;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封基良;纤维沥青混合料增强机理及其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华鑫;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2 朱朝辉;外掺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3 丁智勇;纤维沥青混合料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4 张贤康;硅藻土材料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亚萍,马翔宇,王楷银;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06期

2 吴加山;;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交通;2008年08期

3 回尚勇;叶奋;;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J];上海公路;2008年03期

4 张建立;李元元;李玮健;;Superpave沥青混合料在高速公路的应用[J];今日工程机械;2008年11期

5 王文波;修林茂;;铺筑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年02期

6 魏安清;;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与四点弯曲动态模量对比研究[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9年05期

7 胡其峰;;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分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杜玉兵;侯进军;;沥青混合料用集料的选择与级配组成优化设计[J];科技信息;2010年36期

9 郝孟辉;郝培文;杨黔;杨凯;;玄武岩短切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史宏斌;;外部因素在车辙病害中的影响[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起森;冯俊领;;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沥青面层的应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何志勇;李自光;;沥青混合料再拌运输车试验研究[A];中国工程机械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倪富健;;聚酯玻纤布加筋沥青混合料应力疲劳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朝晖;黄云涌;李宇峙;;沥青混合料大型马歇尔击实试验方法与技术标准探讨[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孙燕娜;陈传尧;;沥青路面的车辙损伤预测[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6 卢永贵;;沥青混合料结构参数探讨[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上册[C];2005年

7 钟超敏;;城市桥梁面层沥青混合料特点及其技术对策初探[A];全国城市桥梁青年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8 刘大梁;刘小燕;罗立武;赵锋;;预拌式冷铺沥青混合料的研制与应用[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9 王随原;周进川;何演;;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试验研究[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金豹;;京津塘高速公路(天津段)沥青混合料的配比[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上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铮;环保沥青混合料扮靓长安街[N];科技日报;2009年

2 葛玲玲邋徐亚栋;南理工研发成功沥青混合料搅拌技术[N];科技日报;2008年

3 郭少言 刘崭;西安公路院成功研制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车[N];中国交通报;2010年

4 项煜虹;长安街披上环保衣[N];大众科技报;2009年

5 任晓明;温拌沥青混合料首次用于省城道路养护[N];太原日报;2009年

6 交轩;应用温拌技术 筑路节能无污染[N];中国交通报;2010年

7 记者袁岚 通讯员张东平;京西铺设北京首条低碳示范路[N];中国建材报;2010年

8 彭丽;长安街大修彰显绿色科技理念[N];中国化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艳 实习生 宫玉斐;废钢渣旧轮胎成辅料[N];科技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郑宗杰 孟庆丰;温度一降 污染骤减[N];中国交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勋;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吕得保;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吴俊;沥青混合料等效力热性质的细观力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苑苗苗;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的沥青混合料疲劳破坏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王春;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6 叶永;沥青混合料粘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易军艳;基于界面行为的多孔沥青混合料冻融损伤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郭庆林;沥青混合料内部应力分布及其对粘弹性能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李惠霞;基于细观力学的沥青混合料紫外光老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10 尹应梅;基于DMA法的沥青混合料动态粘弹特性及剪切模量预估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红红;基于层位功能考虑的各结构层沥青混合料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闫超;沥青混合料间接拉伸试验的弹粘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0年

3 孙杰;基于应力控制模式下的沥青混合料疲劳开裂预估模型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至飞;温拌助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谢君;活性矿粉对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能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孔令然;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贾建峰;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面层与基层间沥青混合料功能层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张慧鲜;基于抗剪强度的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影响因素分析及改善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尚晋;不同温度和轮载下沥青混合料车辙数值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田世亮;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温拌效果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434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7434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7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