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X射线CT技术评价沥青路面结构内部质量均匀性
本文选题:道路工程 + 竖向变异系数 ; 参考:《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12期
【摘要】:利用沥青路面芯样,简单采取压实度指标评价施工质量,无法有效反映沥青混合料的体积组成特性和内部结构信息。利用高精度X射线CT锥束扫描成像技术生成了虚拟重构试件,并采用了竖向分层切片与颗粒数字处理与分析技术。为评价芯样位置路面结构的竖向颗粒离析,提出了粗集料不均匀系数、试件颗粒竖向变异系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同一级配混合料在不同施工控制条件下,沥青路面内部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粗集料颗粒在试件内部分布呈现中间均匀、两端离析的规律;施工控制较好的路段其试件均匀性曲线平缓,竖向变异系数小。
[Abstract]:Using the core sample of asphalt pavement and simply adopting compaction index to evaluate construction quality can not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volume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nal structure information of asphalt mixture.The virtual reconstruction specimen was generated by using the high-precision X-ray CT cone-beam scanning technique, and the techniques of vertical slicing and particle digital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were used.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vertical particle segregation of the pavement structure in the core sample position, the inhomogeneous coefficient of coarse aggregate and the coefficient of vertical variation of the sample particle were propo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asphalt pavement under different construction control conditions of the same grade mixture, the distribution of coarse aggregate particles in the sample is uniform and the law of separation between the two ends is presented.The uniform curve of the specimen is smooth and the coefficient of vertical variation is small.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38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378223) 湖南省交通厅科技进步与创新计划项目(200809)
【分类号】:U416.2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姜旺恒;李智;张肖宁;;级配离析对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坏能力的影响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2期
2 万成;张肖宁;王邵怀;吴文亮;吴志勇;;基于X-CT技术的沥青混合料三维数值化试样重建[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旺恒;张肖宁;李智;;沥青混凝土的动水压力模拟试验[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10期
2 李红杰;张肖宁;马林;万成;;测量标距对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11期
3 王志臣;孟祥竹;李宏亮;;基于Mimics的沥青混合料三维重构技术研究[J];中外公路;2013年01期
4 夏惊涛;王群书;李斌康;黑东炜;盛亮;马继明;魏福利;马戈;;多层球状物角度稀疏投影CT重建仿真研究[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4年02期
5 张朝宗;;工业CT的系统结构与性能指标[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4年03期
6 易富;金艳;柴源;高健;;两种方法下的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细观分析[J];硅酸盐通报;2014年07期
7 王道档;陈茜茜;徐杨波;孔明;赵军;;基于空间解析几何的锥束CT系统角度偏差测量[J];光电子.激光;2014年10期
8 邱渝峰;杨博;聂现会;潘勤学;;沥青路面施工温度影响压实质量的敏感性分析[J];中外公路;2014年05期
9 汪海年;卜胤;周洋;李晓燕;尤占平;;基于X-Ray CT技术的沥青混合料扫描影响因素及其优化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11期
10 王江洋;钱振东;Wang Lin-bing;;环氧沥青混凝土裂纹发展的三维可视化离散元模拟[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韩放达;肖永顺;常铭;朱晓骅;;X射线源焦点尺寸测量方法和标准综述[A];2014年全国射线数字成像与CT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2 肖永顺;王凤娟;;工业CT在3D打印领域的新应用[A];2014年全国射线数字成像与CT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段跃华;基于X-ray CT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基础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郭庆林;沥青混合料内部应力分布及其对粘弹性能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张瑞秋;面向SMT的锥束CT图像重构关键理论与BGA焊点检测算法[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琛;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合料隔离层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刘佳辉;基于OTSU法分区图像识别技术及其在路面均匀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任飞;基于离散元方法的热沥青混合料螺旋输送级配离析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4 秦f ;水泥混凝土投料搅拌工艺及其影响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5 王晓鹏;锥束CT重建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中北大学;2014年
6 张晓梦;基于FPGA实现CT图像重建加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7 王玮;225keVX射线源平台射线的产生与分布模拟[D];兰州大学;2014年
8 彭真;偏置探测器CT重建算法研究及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高建波;基于工业CT断层图像的三角网格模型重建与优化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10 严强;用于皮带钢绳检测的探测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D];重庆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晓光;丛林;郭忠印;;沥青混合料温度离析对路面性能的影响[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2 沈金安;论压实沥青混合料的密度、空隙率与压实度问题[J];公路;1996年06期
3 贾渝,张全庚;论我国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J];公路;2001年08期
4 杨枫,张洋;浅谈单机宽幅作业法和并机梯形施工法对沥青混合料离析的影响[J];公路;2003年06期
5 麻旭荣;李立寒;;沥青混合料级配离析判别指标的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2期
6 陈少幸;张肖宁;;应用PQI评价沥青路面离析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5期
7 丁立;刘朝晖;史义;;沥青路面冲刷冻融劈裂的水损害试验模拟环境[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9期
8 马林;陈佩林;徐科;王端宜;张肖宁;;粗集料颗粒几何形状对VCA_(DRC)的影响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12期
9 姜海涛;罗青;曾国东;刘洪海;;沥青路面离析的表现形态与机理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11期
10 郑晓光;徐健;丛林;郭忠印;;离析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有贵,林家胜,罗竟;超载汽车对沥青路面的影响[J];广西交通科技;2000年04期
2 林有贵,罗竞;广西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的研究[J];广西交通科技;2000年S1期
3 王进满,黄广忻,李智荣,邓卫明;沥青路面早期推移防治的探讨[J];山西交通科技;2000年02期
4 王东伟,李永胜,阮川民,靳长征;沥青路面的加热修补[J];山西交通科技;2000年02期
5 余东坡,王鲁军;沥青路面低温开裂问题的探讨[J];公路交通技术;2004年02期
6 刘春波,董秀梅;沥青路面的裂缝预防及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年02期
7 姜海波,杨文婷,洪沛;沥青路面的水损害分析[J];森林工程;2004年03期
8 刘桂强;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及其防治措施[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4年03期
9 赵保平;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J];山西交通科技;2004年02期
10 陈造奇;一种由美国引进的沥青路面保护剂悄然进入我国高速公路[J];上海公路;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姬东;李黎;;沥青路面水破坏原因分析与设计探讨[A];第四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承斌;穆杰;邵龙潭;;微波加热沥青路面及其控制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9年微波创造美的生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张泽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关键施工质量管理实践[A];湖北省公路学会二○○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钱国超;;江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十五”技术回顾与展望[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5 万里鹏;程琳;;浅谈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6 许志鸿;董占文;吴文海;;沥青路面结构的可靠性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茅以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1995年
7 陈景;沈金安;李福普;;沥青路面渗水测定方法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2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2年
8 张晓冰;黄晓明;;沥青路面温度状况分析[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C];2002年
9 贺俊;;沥青路面的施工与监理的质量控制[A];沥青路面施工监理交流材料汇编[C];2002年
10 镇亦明;戴建军;胡爱梅;;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A];沥青路面施工监理交流材料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珍珍;美专家提出系统考虑沥青路面质量[N];中国交通报;2006年
2 赵会;岷江大道沥青路面全面开铺[N];眉山日报;2008年
3 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王乐飞 通讯员 蒋恒;港城“尝鲜”沥青路面修复新技术[N];苏州日报;2011年
4 实习生 李茜邋杨捷;彩色沥青路面制作“独占鳌头”[N];长江日报;2007年
5 记者袁岚;沥青路面寿命可达50年[N];中国建材报;2010年
6 朱振宇;江苏交通科学研究院集成研究打造抗水损沥青路面[N];中国交通报;2011年
7 楚天高速公路养护中心 王云波;沥青路面顶成“麻麻脸” “千斤顶”配块枕木如何[N];湖北日报;2005年
8 张春跃;我市一项沥青路面修复技术达到国际水平[N];保定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陈淑华 通讯员 郭晓萍;探索沥青路面“长寿”之道[N];泉州晚报;2012年
10 记者 陈云芬;沥青路面关键技术破题[N];云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立涛;沥青路面温度应力及超孔隙水压力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王书云;基于生心理因素的沥青路面性能关键参数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3 黄志义;特长隧道沥青路面火灾过程燃烧机理与安全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聂鹏;辽宁省沥青路面合理结构类型与区划原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关彦斌;大孔隙沥青路面的透水机理及结构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罗辉;沥青路面粘弹性响应分析及裂纹扩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王端宜;设计沥青路面及其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8 郭红兵;设置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抗裂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9 蔚旭灿;应用数学力学方法研究沥青路面结构特性[D];长安大学;2008年
10 王虹;基于融雪化冰的传导沥青路面优化设计及粘弹性响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继忠;云南省高海拔地区沥青路面温度场及温度应力数值计算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2 胡勇;沥青路面质量动态控制系统[D];长安大学;2009年
3 程亮;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的沥青路面结构分析[D];长安大学;2009年
4 张文;沥青路面极限承载力与使用寿命预估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李雪莲;沥青路面关键质量指标与付费系数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邓融;水和荷载耦合作用下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孙兆刚;干旱寒冷地区沥青路面温度应力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史恒志;邯郸地区运煤道路超重型交通沥青路面结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0年
9 娄峰;基于模糊理论的沥青路面可靠性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10 偶昌宝;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响应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53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753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