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介入下海口乡村聚落景观的变化与营造研究
本文关键词:融合性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探析——以海口绿色慢行休闲系统规划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海南大学》 2014年
乡村旅游介入下海口乡村聚落景观的变化与营造研究
文运
【摘要】: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提出,乡村旅游迅速发展,不仅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也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的心愿,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海口乡村聚落发展的一大趋势。然而乡村旅游这一新的生产方式的介入,给海口乡村聚落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众多学者主要从经济,文化方面研究旅游对乡村聚落的影响,而景观视角的研究较为薄弱。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乡村旅游对海口乡村聚落景观的影响,即以乡村聚落景观为核心,在旅游背景下研究其变化特征与存在问题,并以规划设计手段来尽量避免问题的产生。 首先,通过文献整理与分析,对论文中的相关概念,国内外研究综述,理论依据等进行研究。其次,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海口市乡村旅游发展较为集中的石山镇、演丰镇两大组团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并对其中部分典型聚落进行了详细的案例分析。经过研究发现,旅游介入下海口乡村聚落景观变化主要存在局部变化与整体变化两种类型,虽具体变化内容存在差异,但两种聚落景观变化拥有相似点。因此,总结出旅游介入下海口乡村聚落景观变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功能旅游化,尺度扩大化,空间开阔化、丰富化,具体反映在道路,建筑,庭院等景观方面。然后,进一步对乡村聚落景观变化的动因与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变化原因都源于满足乡村旅游的可达性、娱乐性、服务性。而聚落景观变化中存在的问题,大多反应出因建造者审美偏差、规划缺失所导致的景观混乱与乡村性的丧失。最后,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旅游介入下海口乡村聚落景观的规划设计思想与原则,并从聚落的形态布局、道路、建筑、公共空间方面进行具体景观设计,以期在保护海口乡村聚落的同时发展乡村旅游。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982.2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芳;对乡村旅游起源及概念的探讨[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6期
2 冯文兰;周万村;李爱农;张宝雷;;基于GIS的岷江上游乡村聚落空间聚集特征分析——以茂县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1期
3 马晓冬;李全林;沈一;;江苏省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异及地域类型[J];地理学报;2012年04期
4 丘忠慧;梁雪君;邹妮妮;谢春荣;;融合性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探析——以海口绿色慢行休闲系统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2年09期
5 邓卓鹏;;海南发展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海口市演丰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8期
6 黄仲琪;张琪;;海南东寨港 海上红树林[J];风景名胜;2010年03期
7 杨定海;肖大威;;石头筑就神话,朴实彰显美丽——海口荣堂村古村落景观初探[J];华中建筑;2009年03期
8 金其铭;;太湖东西山聚落类型及其发展演化[J];经济地理;1984年03期
9 范少言,陈宗兴;试论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研究内容[J];经济地理;1995年02期
10 石田宽;马广志;;日本的乡村聚落[J];人文地理;198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涛;浙北乡村集聚化及其聚落空间演进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浩强;;大学食堂规划设计要素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2 焦雷;程建敏;;“窑”字与“窑洞”建筑所蕴涵的建筑历史文化探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3 唐佳;刘远;林吾国;;市民眼中的春熙路——从使用者的角度考察(POE)春熙路商业地段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4 向岚麟;朱克勤;;外部空间中边缘空间的形态构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5 李香敏;陈茜夷;;住宅建筑空间与景观环境整合途径[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6 银周妮;王宁;向振华;;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层面的引导和控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7 程昊淼;张昕;;明代皇家金丝楠木大殿建筑艺术特征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8 张巍;王一平;;街道的意义——城市住区模式的演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9 付飞;李异;张健;;高龄老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10 王琰;李志民;;大学校园广场环境行为调查分析——以西安交通大学康桥苑广场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锦河;王群;朱棣;姜坤;;循环经济与大别山生态旅游开发[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刘志勇;张兴国;李震;;中国古代城镇安全防卫体系营建空间绩效探微——以宋代东京城和巴蜀地区城镇防卫体系空间绩效分析为例[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3 崔勇;;20世纪中国台湾地区现代建筑发展透视[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4 于海漪;许方;朱灶芳;;婺源游山古村落空间体系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5 高亚光;王飙;王洪魁;王琪;;城市立体绿化在园林应用的效果研究[A];辽宁省农林业无害化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游碧竹;戴美琪;;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荆福全;;沈北大学城公共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8 荆福全;;沈北大学城公共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9 黎慧;;民族聚居区建筑的地理空间与社会空间分层研究[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卫东;贺文霞;;建设“喜剧式”形体特征的乡村社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丹;旅游规划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彭永祥;基于旅游者收益的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蒋莹;医疗园林的起源与发展[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李冠衡;从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角度探讨植物造景艺术[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9 郝大江;要素适宜度与其区域经济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闫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静帆;滇西德宏地区傣族传统村寨景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冬丽;城市公园中的空间立体系统营造[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洁;武汉市城市公园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孙敏;武汉市武昌地区道路绿地配置及景观效果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黄远鸣;武汉市居住小区边界空间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黄兰;中山沙田水乡聚落户外空间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沈海鹏;休闲农业服务质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骆向洁;铜川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刘阳;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张舒;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凌华;;乡村聚落景观生态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1期
2 陈成;;海南省村镇空间集聚动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3 谢志林;陈升忠;;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新农村规划探索——以广东省饶平县新丰镇洞泉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4 罗雅丽;张常新;;县域村镇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以金湖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5 乌恩,蔡运龙,金波;试论乡村旅游的目标、特色及产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6 张祖群,赵荣,杨新军,黎筱筱,张宏;中国传统聚落景观评价案例与模式[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黄立华;;日本新农村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8 国巧真;孙金华;;村镇空间结构演变与驱动力分析——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J];测绘科学;2010年02期
9 叶延琼,陈国阶,樊宏;岷江上游脆弱生态环境刍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4期
10 王云才;陈田;郭焕成;;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特征与整体保护机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晓东;牛叔文;刘正广;;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以葫芦河流域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巍强;空间理论与空间复杂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2 赵之枫;城市化加速时期村庄集聚及规划建设研究[D];清华大学;2001年
3 贺勇;适宜性人居环境研究——“基本人居生态单元”的概念与方法[D];浙江大学;2004年
4 雷振东;整合与重构[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5 侯鑫;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余斌;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住区系统演变与人居环境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郭晓东;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陈晓华;乡村转型与城乡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敬峰;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10 魏秦;黄土高原人居环境营建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斌鑫;海盐县于城镇周边农村聚落形态的现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李振鹏;乡村景观分类的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郑健民;浙江省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城市化机理及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杨阳;人文地理学视野下的乡土聚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5 李荣;我国城镇密集地区农村聚落发展趋势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年
6 王文靖;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村镇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所根;传统聚落保护与更新的自力型模式探析[D];南昌大学;2007年
8 李微微;徽州古村落空间的类型化初探[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9 于慧芳;湖州长兴新川村山地聚落空间结构与规划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沈燕;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琼;乔征;王葆华;;关中平原乡村聚落景观变迁典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2 马晓冬;李全林;沈一;;江苏省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异及地域类型[J];地理学报;2012年04期
3 王广超;李全林;王亚平;开黎黎;徐瑶瑶;奚秋燕;史华莹;吴敏;;苏州与徐州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比较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4 马利邦;郭晓东;张启媛;;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以甘肃省通渭县为例[J];山地学报;2012年04期
5 刘永伟;张阳生;李奕;;近10年来国内乡村聚落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5期
6 浦欣成;王竹;黄倩;;乡村聚落的边界形态探析[J];建筑与文化;2013年08期
7 谢显奇;甘淑;余莉;任鹏飞;陈应跃;;岩溶山地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分析:以广南县为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年S1期
8 李红波;张小林;吴江国;朱彬;;苏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其驱动机制[J];地理科学;2014年04期
9 廖燕青;;探讨城郊乡村聚落景观的设计——以云头村为例[J];福建建筑;2014年03期
10 文运;赵书彬;张娟;;乡村旅游发展下海口乡村聚落景观的变化——以美社村为例[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力;;乡村聚落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为例[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郭晓东;牛叔文;刘正广;;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以葫芦河流域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范霄鹏;;新乡村聚落的营建基础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任慧子;曹小曙;李丹;;乡村聚落历史空间演化及其内部关联网络——以广东省连州市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汪晓春;梅耀林;段威;许珊珊;;城市时代乡村聚落空间特征、优化及规划对策——以金坛市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6 孙健;;乡村聚落绿化的景观美学原则[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7 宋若蔚;;延续川西传统乡村聚落空间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以都江堰某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年
8 刘安生;陈伟前;胡金燕;;常州市特色村庄规划引导浅论[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9 李扬;范霄鹏;;基于区域资源整合的新乡村聚落研究——旅游产业视野下的京郊新农村建设[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周复多;;乡村聚落的生态文化基础——文化名村规划布局的启示[A];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郭晓东;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褚兴彪;山东乡村聚落景观评价模型构建与优化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3 雷振东;整合与重构[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4 朱炜;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浙北乡村聚落空间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岳大鹏;陕北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发展与土壤侵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雪梅;诸神的居所—西部中国的信仰社区[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继珍;类型学在豫西乡村聚落更新与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姚尚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下的当代乡村聚落布点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3 周亮亮;金华市区乡村聚落空间集聚规律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祥熙;四川盆周山区乡村聚落发展度及其重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5 范宁;苏南新农村乡村聚落绿化模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韩思;易县山区乡村聚落景观生态设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7 陈海峰;512地震后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策略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林丽艳;青海古代乡村聚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苏小莲;当代移民背景下的乡村聚落变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冀亚哲;基于最佳分析粒度的市域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及其优化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融合性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探析——以海口绿色慢行休闲系统规划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5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75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