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混合料级配优化设计

发布时间:2018-04-17 15:15

  本文选题:道路工程 + 沥青路面 ; 参考:《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8期


【摘要】: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时,级配的变异性会引起混合料出现离析、压实困难、层间连接不良等许多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再生后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从就地热再生材料级配控制出发,对原路面材料级配及沥青老化程度进行测试,并依据测试结果对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材料级配进行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再生混合料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开裂性等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就地热再生混合料各级配组成材料的严格控制与优化设计,可以获得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要求的就地热再生混合料,能够恢复沥青路面原有的路用性能。
[Abstract]:The gradation variability of asphalt pavement will cause many problems such as segregation of mixture, compaction difficulty, poor connection between layers and so on, which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road performance of recycled asphalt pavement.Based on the gradation control of geothermal regenerated materials, the gradation of raw pavement materials and the degree of asphalt aging are tested, and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 the gradation of geothermal regenerated materials of asphalt pavement is optimized.On this basis, the performance tests of recycled mixture such as water stability, high temperature stability and low temperature cracking resistance were carried out.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rough strict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composition materials for each grade of geothermal reclaimed mixture, the technical indexes can be obtained and the original road performance of asphalt pavement can be restored.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广东能达高等级公路维护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202036) 长安大学高速公路施工机械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3G1502059)
【分类号】:U416.217;U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国钧;正交异性钢板桥面的磨耗路面[J];世界桥梁;1979年04期

2 台电仓;沥青路面材料及结构组合设计[J];公路;2000年07期

3 周雷;高性能沥青混合料在济南西外环高速公路上的应用[J];铁道建筑技术;2000年01期

4 李晓明,史景宏;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与工艺控制技术[J];公路交通技术;2000年04期

5 雒泽华;沥青路面压实设备的革命[J];建筑机械;2001年07期

6 陈胤甫;浅谈沥青路面拌和法施工质量的保证[J];湖南交通科技;2001年03期

7 谢永彰,程永舟,高飞;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J];公路与汽运;2001年02期

8 蔡岳雄,朱梦良;高速公路路面结构选型[J];中外公路;2002年04期

9 许润龙,胡文华;昌九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的思考[J];华东公路;2003年04期

10 黄腊泉;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J];中外公路;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光;;重载下沥青路面的力学响应的ANSYS模拟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程杰;;如何避免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产生[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3 钱国超;;江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十五”技术回顾与展望[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4 孟书涛;;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与结构设计的关系[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肖宁;;沥青路面技术研究的思考与探索[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苗;;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7 黄经纬;;浅谈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应用[A];中国公路学会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于波;;浅谈沥青路面早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沈金安;;引进国外成熟技术实现公路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10 吴强;;魁道沥青复原剂CAP——在沥青路面的应用[A];海南省公路学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泗珍 谢培宁 刘玉琴;江苏高速公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N];新华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刘布阳;苏交科:在改制“炼丹炉”中浴火重生[N];中国交通报;2011年

3 杜贵昌;浅谈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和预防措施[N];晋中日报;2010年

4 朱振宇;江苏交通科学研究院集成研究打造抗水损沥青路面[N];中国交通报;2011年

5 实习记者 赖囝楠;浙江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换颜”[N];中国交通报;2011年

6 王远洋 孙燕 程佳祺;城市非主干道推广沥青路面[N];蚌埠日报;2009年

7 记者 王远洋 通讯员 陈丁丁;沥青路面封层工效提高近百倍[N];蚌埠日报;2009年

8 朱玉清 谢春霖;市区六条主干道将铺设沥青路面[N];湄洲日报;2009年

9 李闯民;让路面告别“水世界”[N];中国交通报;2002年

10 忻州公路分局 张建强;浅析水对沥青路面造成的破坏及预防措施[N];山西科技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博;沥青路面节能减排量化分析方法及评价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2 王虹;基于融雪化冰的传导沥青路面优化设计及粘弹性响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福明;长寿命沥青路面损伤行为及其结构寿命合理匹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克非;极端气候下沥青路面破坏机理与修复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徐鸥明;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与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6 郭红兵;设置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抗裂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7 张光海;北方滨海地区沥青路面损伤机理及使用寿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王书云;基于生心理因素的沥青路面性能关键参数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9 袁宏伟;沥青路面典型基层材料和结构性能试验与工程对比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董忠红;重型车辆—沥青路面系统动力响应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其践;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与老化梯度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姜华木;再生型沥青路面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薛文;重载作用下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4 蔡云梅;沥青路面水损害——孔隙水压力影响因素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5 孙岩松(Xayasone Xongyongyar);老挝沥青路面气候分区及混合料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郭毅;西藏地区柔性粒料基层沥青路面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7 刘斌清;基于控制反射裂缝的沥青路面复合基层合理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孙德栋;重载交通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理论与工程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9 马士宾;低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10 高智杰;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疲劳寿命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641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7641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4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