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车辆荷载作用下炭质泥岩路堤动力变形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23 00:09

  本文选题:炭质泥岩 + 路堤 ; 参考:《中外公路》2014年01期


【摘要】:为了研究车辆荷载作用下炭质泥岩路堤动力变形特征,运用FLAC3D模拟实际工况,在不连续半正弦波荷载作用下,考虑单轮组加载,分析路堤的动力响应以及不同工况下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炭质泥岩路堤在单次或重复车辆荷载作用下,均表现出明显的弹塑性变形特点;路堤横向位移在加载区域两侧向两边发展,在坡脚处达到最大值,路堤竖向位移在加载区域附近变形较大,且路堤变形以竖向位移为主,主要工作区范围为路床顶面以下3~6m;车速越大,路堤变形越小;车载越大,荷载影响深度越深,路堤变形越显著;比较满车道布载方式和单车道居中布载方式,前一工况时路堤的竖向变形和工作区范围更为显著。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dynamic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aceous mudstone embankment under vehicle load, FLAC3D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actual working conditions. Under the action of discontinuous semi-sinusoidal wave, single wheel group loading is considered.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embankment and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bonaceous mudstone embankment exhibits obvious elastic-plastic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under single or repeated vehicle loads, the lateral displacement of the embankment develops to both sides of the loading area and reaches the maximum at the foot of the slope.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embankment is larger near the loading area, and the deformation of embankment is mainly vertical displacement. The main working area is 3 ~ 6 m below the top of the road bed; the larger the speed is, the smaller the deformation of embankment is; the bigger the vehicle is, the deeper the influence of load is. The more obvious the deformation of embankment is, the more obvious the vertical deformation of embankment and the scope of working area are in the former working condition.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51078042;51278067)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编号:2013FJ2008)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编号:CX2012B353)
【分类号】:U416.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付宏渊;王意明;刘新喜;;炭质页岩路堤变形特性研究[J];中外公路;2012年01期

2 周建,龚晓南;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应变软化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0年05期

3 邓辉;;炭质泥岩在玉铁高速公路上的试验研究与应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年03期

4 黎冰,高玉峰,魏代现,刘汉龙;车辆荷载的影响深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岩土力学;2005年S1期

5 汤连生;张庆华;尹敬泽;吴玉刚;廖化荣;;交通荷载下路基土动应力应变累积的特性[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素锦;郭明伟;李兆源;陈东平;;浅析车辆荷载对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影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2 杨坪;叶为民;张亚为;;列车动力荷载作用下路基土动力变形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3 李洪亮;王晓华;沈可;;天津滨海新区重载交通工作区深度的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7期

4 赵俊明;刘松玉;石名磊;张海军;;交通荷载作用下低路堤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5 季朝将;蒋军;;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的砂土动力特性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6期

6 徐毅青;唐益群;任兴伟;王元东;叶桂明;;地铁振动荷载作用下隧道周围加固软黏土动弹性模量试验[J];工程力学;2012年07期

7 蒋华忠;李国维;余湘娟;贺冠军;;交通荷载作用下低路堤软基的室内试验研究和沉降计算[J];公路;2006年10期

8 章行远;;高速公路低路堤软土地基沉降有限元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年08期

9 刘伟;汤连生;张庆华;;车辆动载下路基土竖向动应力及扩散规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郁晓军;隆海健;;路基工作区的影响因素研究[J];公路;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洪亮;王晓华;沈可;;天津滨海新区重载交通工作区深度的分析[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唐益群;张曦;叶为民;黄雨;王艳玲;周念清;;地铁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土体的动力特性和动强度研究[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黎冰;高玉峰;;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堤高度对高速公路软基沉降的影响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仇敏玉;交通荷载对道路工后沉降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乔东生;深水平台锚泊定位系统动力特性与响应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王建峰;复合加载下软土地基桶形基础承载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张锋;深季节冻土区重载汽车荷载下路基动力响应与永久变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5 付兵先;高速列车作用下水泥改良粉土路基的动力特性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6 贺建清;石灰改良土路基填料的动力特性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7 王直民;交通荷载作用下埋地管道的力学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高翔;高速公路新老路基相互作用分析与处理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9 刘飞禹;交通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动力特性及加筋道路动力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沈扬;考虑主应力方向变化的原状软粘土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涛;移动荷载作用下基坑支护结构响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郑坚昭;复杂荷载作用下软土基坑变形特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胡滔;重复荷载作用下高液限粘土路基永久变形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4 马灏;汕头软土在不规则循环荷载下的动力性能分析[D];汕头大学;2011年

5 赵致艺;循环荷载频率对K_0固结饱和粘土动力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林奇;振动频率对土动力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于海舰;辽西风积土路基振陷研究及数值模拟[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8 方晔;Gibson地基的一维固结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9 吴钰骅;软土深基坑工程流变及共同变形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董亚钦;循环荷载下软粘土一维非线性固结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连生;廖化荣;刘增贤;张庆华;;路基土动荷载下力学行为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2006年02期

2 殷跃平,胡瑞林;三峡库区巴东组(T_2b)紫红色泥岩工程地质特征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4年02期

3 刘涌江,邓卫东,杨青,严秋荣;高速公路路堤稳定性与沉降变形规律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05年05期

4 孔祥兴;王桂尧;肖世校;胡振南;赵娟芳;;高填方路基的沉降变化规律及其预测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06年02期

5 金雷;;高速公路路堤逐级填筑下路基沉降变形数值仿真分析[J];中外公路;2009年06期

6 要明伦,,聂栓林;饱和软粘土动变形计算的一种模式[J];水利学报;1994年07期

7 汤连生;张庆华;廖化荣;;公路软基工后沉降研究进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2期

8 胡昕;洪宝宁;王伟;孟云梅;;红砂岩强度特性的微结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10期

9 沈珠江;结构性粘土的弹塑性损伤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1993年03期

10 王建华,要明伦;软粘土不排水循环特性的弹塑性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199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明明;;车辆荷载作用下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动力反应分析[J];华东公路;2008年03期

2 林卓英;吴玉山;;岩石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及变形特征[J];岩土力学;1987年03期

3 陶向华,黄晓明,刘萌成;车辆荷载作用下路桥段结构的动态响应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9期

4 张春笋;吴进良;李晓军;陈福丰;;边坡荷载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5 卢正;姚海林;骆行文;胡梦玲;;公路交通荷载作用下分层地基的三维动响应分析[J];岩土力学;2009年10期

6 江学良;杨慧;曹平;;车辆荷载作用下岩石地下硐室顶板厚度分析[J];煤炭学报;2010年05期

7 房贞政;郑则群;程浩德;;空腹式刚架拱桥的车辆荷载静动力试验[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8 邓亚虹;夏唐代;陈敬虞;;车辆荷载作用下隔震沟隔震效率影响因素分析[J];岩土力学;2007年05期

9 宫旭黎;杨光;刘海霞;;关于等代土层法在挡土结构物设计中的应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7年01期

10 李存宝;李元鑫;戴玉双;朱哲明;;车辆荷载和静荷载对路肩式挡墙影响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冰;高玉峰;;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堤高度对高速公路软基沉降的影响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雷金波;殷宗泽;徐泽中;;路堤下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固结性状有限元分析[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陈明晓;;红砂岩路堑边坡的病害浅析[A];全国公路工程地质科技情报网2006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彭荣;宋肖冰;;浅析吊钟坝滑坡群形成机制及变形特征[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王连广;王庆利;;钢与轻骨料砼连续组合梁变形滑移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7年

6 王双绪;张希;张四新;;昆仑山口西大地震前区域块体边界带垂直运动与变形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7 聂百胜;张翔;刘水文;刘芳彬;张世杰;;利用CT技术探测煤体瓦斯吸附特性的探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薛宗明;严捍东;黄亮亮;;混凝土空心砌块填充墙湿胀干缩研究[A];第三届海峡两岸土木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方世虎;贾承造;宋岩;郭召杰;;准南前陆冲断带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成藏意义[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庆华;谢惠民;李翔;姜海昌;戴福隆;;云纹干涉法研究多孔TiNi合金的变形特征[A];第十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市路政局密云公路分局 马继洪;桥梁钢板加固好处多[N];中国交通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孟庆丰 通讯员 支纪强 整理;优化设计降路堤 公路“轻身”更省地[N];中国交通报;2010年

3 山西大宁县交通局 郭福科;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早期病害原因分析[N];山西科技报;2006年

4 姜官富;论在荷载作用下因温度变化而造成的砌体裂缝[N];经理日报;2004年

5 夏冬梅;沥青路面几种受损原因的分析[N];伊犁日报(汉);2006年

6 陈鸿金;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病害及预防措施[N];中华建筑报;2007年

7 记者 马桂敏;摸底调查市区桥梁[N];牡丹江日报;2007年

8 周闻;卧牛山两项科技成果通过评估[N];中国建材报;2007年

9 陈峰;浅谈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防治[N];伊犁日报(汉);2008年

10 刘洋;浙江交通“节约文章”有深度[N];中国交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直民;交通荷载作用下埋地管道的力学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刘晓明;红层软岩崩解性及其路基动力变形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3 朱志铎;粉土路基稳定理论与工程应用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杨林;高等级公路加宽路堤变形性状及稳定性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张勇;武汉软粘土的变形特征与循环荷载动力响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6 孙宏磊;高速交通荷载作用下饱和土体与线路系统的动力响应[D];浙江大学;2008年

7 王曙光;竖向荷载作用下梁板式筏形基础基底反力及变形特征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2年

8 王志斌;岩质斜坡地基上填方路堤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张宏博;长期往复荷载作用下无粘性材料累积变形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张军辉;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加宽变形特性及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彦峰;高填土路基沉降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2 彭巨为;浙北地区高速公路低路堤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孙韦;车辆荷载作用下连续梁桥的动态响应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4 安航;加筋土路堤地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史启超;深厚软基高速公路拓宽新老路堤相互作用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6 梁冠军;交通荷载作用下城市沥青道路路基的动力响应和塑性变形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7 朱克兆;车辆荷载作用下斜拉拱桥动力响应分析及模型车振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8 卢胜文;车—桥耦合非线性振动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王秀花;车辆荷载激励下钢结构人行天桥的动力响应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李军;安徽粉土路堤性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89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789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0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