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普通钢筋锈蚀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疲劳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4 09:15

  本文选题:桥梁工程 + 预应力混凝土梁 ; 参考:《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4期


【摘要】:借助传统应变片和891拾振器的疲劳试验实时测试系统,通过9片1/6缩尺模型梁疲劳试验,研究了普通钢筋锈蚀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疲劳破坏形态以及振幅、刚度、非预应力筋和预应力筋应变、混凝土应变随重复荷载次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梁底普通钢筋锈蚀后(预应力筋不锈蚀),只要钢筋没有发生锈蚀断裂破坏,混合配筋合适的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静载承载力与普通没有锈蚀梁的承载力相差不大。锈蚀率超过一定界限后(20%),钢筋在坑蚀处断裂,梁的静载承载力会急剧降低,表现为少筋梁的脆性破坏特征。疲劳反复荷载作用下构件的中性轴位置基本保持不变,不像非锈蚀试件那样呈现出明显的3阶段变化过程;锈蚀率超过7%以后,容许疲劳疲劳寿命会急剧减少,达40%左右。
[Abstract]:With the help of the traditional strain gauge and 891 vibration pick-up system, the fatigue failure pattern, amplitude and stiffness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 after corrosion of common steel bar were studied by 9 1 / 6 scale model beam fatigue tests. The variation of strain and concrete strain of non-prestressed tendons and prestressed tendons with repeated loa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tic load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 with suitable mixed reinforcement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normal non-corroded beams after the corrosion of the common steel bars at the bottom of the beam (the prestressed bars are not corroded), as long as the steel bars do not occur rusting fracture damage. If the corrosion rate exceeds a certain limit and the steel bar breaks in the pit, the static load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beam will decrease sharpl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brittle failure of the beam with less reinforcement. The neutral axis position of the member under fatigue repeated load basically remains unchanged, which does not show the obvious three-stage change process as the non-rust specimen does, and the allowable fatigue life decreases sharply, about 40%, when the corrosion rate exceeds 7%.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八六三计划)资助项目(2009AA11Z101)
【分类号】:U446;U4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潘华;邱洪兴;;基于损伤力学的混凝土疲劳损伤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彭建新;张建仁;;RC桥梁碳化腐蚀下的开裂风险、耐久性和全寿命成本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2期

3 赵羽习,金伟良;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本构关系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2年01期

4 张伟平;商登峰;顾祥林;;锈蚀钢筋应力-应变关系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5 王海超;贡金鑫;曲秀华;;钢筋混凝土梁腐蚀后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11期

6 易伟建;孙晓东;;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7 余志武;李进洲;宋力;;重载铁路桥梁疲劳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晓燕;吴胜兴;;锈蚀钢筋与混凝土动态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2 邓宗才;张鹏飞;阚德新;薛会青;李建辉;;已腐蚀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特性[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3 许江;李树春;唐晓军;陶云奇;杨红伟;;基于声发射的岩石疲劳损伤演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刘磊;张运坤;荣辉;;损伤力学理论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技术进展[J];材料导报;2011年09期

5 张建仁;岳建彬;;混凝土中光圆与变形钢筋腐蚀对比分析[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卫军,王艺霖,罗晓辉;钢筋拉拔试验中粘结应力分布的曲线拟合[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7 卫军;张华;徐港;王薇;黄滢;王腾;;锈蚀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8 张伟平;王晓刚;顾祥林;商登峰;;加速锈蚀与自然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比较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2期

9 蒋德稳;邱洪兴;;拔出型试验钢筋与混凝土间滑移量的简化解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朱劲松;高嫦娥;;退化钢筋混凝土桥梁概率耐久性评估方法(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伟平;王晓刚;顾祥林;商登峰;;加速锈蚀与自然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比较分析[A];第五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王晓刚;张伟平;顾祥林;王加晋;;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付厚利;申明亮;邵伟;;隧道路面基层混凝土缩缝中传力杆的力学分析[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7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C];2007年

4 张妍妍;李士彬;张鑫;;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研究现状[A];中国老教授协会土木建筑(含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九届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唐先习;梁金宝;唐先周;徐岳;;疲劳荷载作用下受压混凝土应变性能试验研究[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3年

6 石南南;张润潇;黄达海;;关于配筋方式与混凝土裂缝宽度关系的量化分析[A];建筑结构高峰论坛——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红兵;公路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疲劳试验与剩余寿命预测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唐先习;混凝土桥梁合理耐用结构构造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陆春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开裂性能及耐久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唐国斌;基于全寿命设计的混凝土箱梁桥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商峰;钢筋—混凝土界面张开滑移模型及锈蚀RC结构疲劳分析[D];清华大学;2010年

6 杨红伟;循环载荷作用下岩石与孔隙水耦合作用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张华;钢筋锈蚀对混凝土压弯构件变形性能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吴庆令;海洋环境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赵造东;水工混凝土受压疲劳性能及累积损伤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苑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检测、评定及优化设计方法[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莉荔;500MPa级热轧带肋钢筋机械锚固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李殿文;细晶粒钢筋粘结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胡俊;锈蚀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试验及其承载力计算模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雷鸣;锈胀损伤RC拱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强;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和梁裂缝的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11年

6 徐冲;超载下既有桥梁加固后疲劳性能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李立;冷轧螺纹钢筋混凝土实心板刚度与裂缝的研究[D];沈阳大学;2011年

8 魏国亮;利用光纤光栅测量技术研究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大为;模拟酸雨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龙玉凤;莫高窟栈道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杰;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研究新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2 潘华;邱洪兴;;基于损伤力学的混凝土疲劳损伤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3 易成,沈世钊,谢和平;局部高密度钢纤维混凝土弯曲疲劳损伤演变规律[J];工程力学;2002年05期

4 王建秀;秦权;;考虑氯离子侵蚀与混凝土碳化的公路桥梁时变可靠度分析[J];工程力学;2007年07期

5 秦权;基于时变可靠度的桥梁检测与维修方案优化[J];公路;2002年09期

6 彭建新;邵旭东;;CO_2排放、气候变化及其对混凝土结构开始腐蚀时间和时变可靠度评估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10期

7 洪乃丰;混凝土中钢筋腐蚀与防护技术(3)——氯盐与钢筋锈蚀破坏[J];工业建筑;1999年10期

8 张平生,卢梅,李晓燕;锈损钢筋的力学性能[J];工业建筑;1995年09期

9 邓年春;欧进萍;周智;张志春;朱万旭;;光纤光栅在预应力钢绞线应力监测中的应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10 贡金鑫;水金锋;赵尚传;;基于碳化的既有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的概率分析[J];混凝土;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冯秀峰;混合配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卫国;;预应力混凝土梁超载能力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2 王钧利;;海水中钢筋混凝土桥墩承载力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9年04期

3 薛伟辰;胡于明;王巍;;预应力混凝土梁徐变性能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08年04期

4 吕枫;日本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发展[J];铁道工程学报;1992年01期

5 李结定;;桥梁空心板梁底开裂成因及其处理防范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1年05期

6 叶华文;T. Ummenhofer;强士中;;预应力CFRP板加固钢梁抗弯疲劳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12期

7 林生;;基于后张法在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施工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2010年21期

8 李忠平;侯登高;吕凯;;钢-混凝土混合梁桥设计[J];市政技术;2010年05期

9 彭向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外环公路江门至肇庆高速公路西江特大桥主桥方案设计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6年03期

10 梁志虎;王学云;鲁桂忠;荆国强;;浅谈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中的质量控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龄嘉;贺拴海;;基于竖向位移测试的PC梁有效预应力预测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2 李国豪;;前言[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6年

3 金清平;;随机理论在桥梁可靠性分析中的运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4 ;前言[A];全国城市桥梁青年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5 吴铭汉;祝国华;李鹏;;梨温高速公路A段台背回填质量控制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泽生;;钢管混凝土结构在紫洞大桥工程中的应用[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7年

7 郭爱民;邹德辉;;我国桥梁用钢的现状及耐候桥梁钢的发展[A];2008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8年

8 李士恩;;F.C.在桥梁工程的应用及其向大跨度桥梁发展的可行性[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9 李国豪;;前言[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6年

10 郑凯峰;唐继舜;;全桥结构仿真技术和对新世纪大跨桥梁的作用[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剑 赵越超;五座新建改造跨汾桥梁工程有序推进[N];太原日报;2009年

2 记者 胡晓峰;中船股份虹桥枢纽桥梁工程首制分段完成拼装[N];中国船舶报;2009年

3 ;我国桥梁工程建设用钢发展状况[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4 通讯员 吴永清 刘海明 本报记者 吴晋娜;打造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的创新平台[N];科技日报;2011年

5 记者 刘家铭;贵新隧道上半年贯通[N];福州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王璐瑶;让天堑变通途[N];贵州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许琦敏;以柔克刚,大桥装上抗震关节[N];文汇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杨秀权;黄河见证[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8年

9 记者 罗炜;谈山隧道昨日开工[N];黄石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曾实;成绵乐铁路首片箱梁提前灌注成功[N];四川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毅;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温度作用的观测与分析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2 姜浩;基于环境激励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模态参数识别与损伤诊断[D];吉林大学;2009年

3 刘文会;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结构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阮欣;桥梁工程风险评估体系及关键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耿波;桥梁船撞安全评估[D];同济大学;2007年

6 冉志红;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动力指纹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7 张杰;大跨度桥梁施工期风险分析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唐国斌;基于全寿命设计的混凝土箱梁桥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吴彬;铅芯橡胶支座力学性能及其在桥梁工程中减、隔震应用的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3年

10 胡铁明;简支变连续法加固混凝土梁桥疲劳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荣泉;预应力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非线性有限元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2 李旭;预应力混凝土梁下挠机理及开裂后的计算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张学广;反复荷载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梁力学性能模型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张振华;桥梁工程标准化施工管理[D];长安大学;2012年

5 段宏伟;高速铁路用HRBF500钢筋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王东升;市政桥梁工程质量等级评价体系的构筑[D];浙江大学;2003年

7 李胜;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梁拱度控制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8 徐祖恩;桥梁工程质量评定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9 王轩;预应力门机轨道梁检测与承载力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10 董水英;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开裂后挠度模型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96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796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4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