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竖向地震作用下桥梁碰撞响应的动态子结构方法

发布时间:2018-04-26 21:19

  本文选题:动态子结构方法 + 桥梁 ; 参考:《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摘要】:该文研究了竖向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的碰撞响应问题。考虑多次碰撞和多次分离过程以及桥梁支座的影响,针对多跨连续桥梁建立动态子结构模型,导出了模态坐标表示的碰撞动力学方程,并将动态子结构方法应用于竖向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的碰撞响应问题。采用Newmark隐式积分法对动力学控制方程进行数值求解,研究了竖向地震作用下桥梁与桥墩的碰撞动力学响应。数值收敛性结果和理论解的对比分析表明,该动态子结构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值收敛性和较高的计算精度,可有效地分析竖向地震作用下桥梁的碰撞响应。
[Abstract]:The impact response of bridge structure under vertical earthquake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Considering the process of multiple collisions and separ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bridge support, the dynamic substructure model of multi-span continuous bridg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dynamic equation of collision is derived. The dynamic substructure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collision response of bridge structure under vertical earthquake.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bridge to pier under vertical earthquake is studied by solving the dynamic control equation numerically by Newmark implicit integration metho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numerical convergence results and the theoretical solutions shows that the dynamic substructure method has good numerical convergence and high computational accuracy, and it can effectively analyze the collision response of bridges under vertical earthquake.
【作者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常州大学机械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372138)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23219110036) 总装预研重点项目
【分类号】:U442.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徐然;尹晓春;;竖向地震作用下桥面与桥墩的多次重撞击力的计算[J];工程力学;2010年10期

2 向树红,邱吉宝,王大钧;模态分析与动态子结构方法新进展[J];力学进展;2004年03期

3 沈煜年;尹晓春;;柔性体撞击瞬态波子结构法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4 骞朋波;尹晓春;沈煜年;杨钧;孔德平;;简支梁弹塑性碰撞响应动态子结构方法[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广庆;朱勇;;离散化包装耦合体动刚度的间接逆子结构分析计算方法[J];包装工程;2008年10期

2 丁海平;卜超鹏;杨朝辉;;震后城市地震动场快速评估方法——以福州盆地为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年01期

3 ;Performance-based methodology for assessing seismic vulnerability and capacity of buildings[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10年02期

4 李伟雄;邱惠清;卢凯良;邓国萍;;低架桥固有特性模态综合分析法及其模型试验验证[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0年03期

5 沈煜年;尹晓春;;非均质柔性杆撞击瞬态动力学动态子结构法[J];工程力学;2008年11期

6 李真;李海荣;;浅谈立交桥墩施工技术及养护措施[J];甘肃科技;2011年07期

7 骞朋波;尹晓春;沈煜年;孔德平;;梁撞击弹塑性波传播的动态子结构方法的研究[J];工程力学;2012年12期

8 巫建伟;陈崇成;吴小竹;林剑峰;黄昭;张锦福;郑师春;张颖;;基于GeoKSCloud的地震影响场分析云服务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3年05期

9 温亚枫;杨海霞;;桥台伸缩缝处的碰撞对地震反应的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13年12期

10 He-Qing Mu;Rong-Rong Xu;Ka-Veng Yuen;;Seismic attenuation relationship with homogeneous and heterogeneous prediction-error variance models[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郑钢铁;刘明辉;;子结构模态综合的研究进展与应用[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下册[C];2011年

2 邱吉宝;张正平;;航天飞行器结构动力学一些研究与进展[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下册[C];2011年

3 刘小川;王彬文;张凌霞;马君峰;齐丕骞;;基于混合建模的带外挂飞机固有振动特性与颤振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邱吉宝;王建民;;航天器结构动态试验仿真技术新进展[A];2005全国结构动力学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5 邱吉宝;张正平;黄波;韩丽;;基础激励结构动力学问题求解新方法[A];2007全国结构动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凌霞;刘小川;马君峰;齐丕骞;;基于混合建模的机翼/外挂系统固有振动特性分析[A];第二十一届全国振动与噪声高技术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杜爽;郑小平;;航天结构模态分析的等效模型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小波;汶川地震强震动记录分析及应用[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2 沈煜年;复杂柔性系统多次撞击动力学的动态子结构方法[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3 徐然;竖向地震诱发桥梁结构多次重撞击问题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4 苏荣华;随机参数结构的模态分析及其应用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5 方英武;机床结构动力边界元建模解析中的关键问题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6 刘文华;大跨复杂结构在多点地震动激励作用下的非线性反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7 郑继周;弹性管束换热器各组件动态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杨建荣;车—桥耦合作用下公路桥梁局部振动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田阿利;柔性杆结构重复撞击瞬态动力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10 胡彦超;模态分析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及其在统计能量分析中的推广[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翔;基于GIS的地震动强度(烈度)速报系统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2 刘飞;基于子结构方法的微电子集成电路封装互连焊球可靠性的建模与仿真[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3 吴仕超;频域子结构法的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徐春铃;Lamb波在结构中传播的谱有限元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唐宝宝;46D混凝土泵车臂架有限元建模、模态分析及应力计算[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翔;基于空间杆—锥式对接机构的柔性杆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熊礼明;压铸铝合金车门设计与性能有限元仿真计算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卢剑;渡槽模型模态分析与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范宣华;电动振动台建模与试验仿真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年

10 刘钦鹏;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空间精密展开机构动力学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吉宝,王建民,谭志勇;运载火箭结构动力分析的一些新技术 第一部分:模态综合技术[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1年02期

2 王文亮;Hurty-Craig约束模态综合法的动力原理和它的一种变体[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2期

3 李忠献;岳福青;周莉;;地震时桥梁碰撞分析的等效Kelvin撞击模型[J];工程力学;2008年04期

4 沈煜年;尹晓春;;非均质柔性杆撞击瞬态动力学动态子结构法[J];工程力学;2008年11期

5 王大钧,任钧国,陈平;用模态综合法计算旋转壳的振动[J];固体力学学报;1981年03期

6 王文亮;杜作润;陈康元;;模态综合技术短评和一种新的改进[J];航空学报;1979年03期

7 ;Dynamic substructure model for multiple impact responses of micro/nano piezoelectric precision drive system[J];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2009年03期

8 郭安萍,洪嘉振,杨辉;柔性多体系统接触碰撞子结构动力学模型[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2年06期

9 刘锦阳;研究柔性体撞击问题的子结构离散方法[J];计算力学学报;2001年01期

10 向树红,邱吉宝,王大钧;模态分析与动态子结构方法新进展[J];力学进展;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大裕,许佳平,洪清庄;沈阳市富民桥5号主塔墩特大吨位球形支座安装技术[J];桥梁建设;2004年S1期

2 ;千吨级盆式橡胶桥梁支座研制成功并通过鉴定[J];铁道建筑;1980年07期

3 都锡龄;德国的高速公路和桥梁建设[J];天津建设科技;1995年01期

4 李军歌;对桥梁支座简化模型的一点思考[J];四川建筑;2005年02期

5 田真,周路舟;桥梁支座病害的整治方法[J];铁道建筑;2003年06期

6 黄克兵;;浅议新型桥梁支座更换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2期

7 李友林;;柔性桥梁支座更换装置[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1年07期

8 ;桥梁支座设计实施规范[J];铁道标准设计;1985年06期

9 武凤远;立交桥支座病害原因分析与整治[J];铁道建筑;2002年07期

10 徐忠阳,张成全;桥梁支座检测方法的探讨[J];交通标准化;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乔;;桥梁支座的有限元模型[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2 夏禾;阎贵平;张鸿儒;;支座位移对桥上高速列车运行安全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3 臧晓秋;庄军生;张士臣;;铁路客运专线用新型可调高桥梁支座的研究[A];扩大铁路对外开放、确保重点物资运输——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暨中国铁道学会学术年会和粤海通道运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吴俊明;赵东奎;;液压同步顶升系统在更换桥梁支座施工中的应用[A];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赵育松;;铁路桥梁支座病害的预防[A];郑州铁路局“十百千”人才培育助推工程论文集[C];2011年

6 秦洪德;纪肖;申静;;船舶碰撞研究综述[A];2009年船舶结构力学学术会议暨中国船舶学术界进入ISSC3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9年

7 田真;;高寒地区铁路桥梁支座病害的整治方法[A];高速重载与普通铁路桥隧运营管理与检测修理技术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金增芳;;煤矿采空区铁路隧道病害变形特征及原因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高原;;桥梁橡胶支座整体更换施工技术研究[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10 陈贵红;李海清;;龙溪隧道典型震害分析[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索班;桥梁支座生产能力上台阶[N];中国船舶报;2003年

2 河北沙蔚铁路有限公司 赵生;浅析铁路桥梁支座支承垫石病害整治[N];河北经济日报;2011年

3 记者 陈佳南;江海桥墩有了新式“防护服”[N];中国船舶报;2007年

4 通讯员 贾洪虎;七二五所球铰建功京城[N];中国船舶报;2003年

5 阿武;衡水两项目获国家创新基金支持[N];中国建材报;2010年

6 记者 黄伟清;长江大桥4号桥墩昨起更换支座[N];南京日报;2008年

7 ;稳稳支撑住高速铁路桥梁[N];人民铁道;2009年

8 张路;超快硬混凝土粘结料诞生[N];中华建筑报;2004年

9 赵志刚 周俊 孙玉平 刘兵 王轩;钢铁巨龙舞神州[N];人民铁道;2009年

10 记者 李敬;整改桥面平整度 提高通行舒适度[N];蚌埠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于媛媛;山岭隧道衬砌结构震害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3年

2 李军;超大吨位球型支座的结构设计[D];重庆大学;2006年

3 刘少源;高速公路汽车与护栏碰撞的动力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1994年

4 刘鹏;地震作用下桥梁梁体与横向挡块动态碰撞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晁春峰;悬浮隧道流固耦合动力响应分析及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维;桥梁支座结构分析及疲劳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刘岳兵;铁路桥梁支座数值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钱劲松;不对称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4 曹科华;不对称连续刚构桥动力特性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5 朱勇;基于UG的桥梁支座数字化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6 方水平;基于模态分析理论的桥梁结构损伤诊断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7 张磊;考虑碰撞和限位作用的三跨悬臂梁桥地震反应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高常亮;城市轨道桥梁更换支座对轨道结构影响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宋丹;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10 张江;底板索水平布置的连续刚构桥地震反应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07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807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c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