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卵石地层中大断面泥水盾构泥膜形态研究
本文选题:大断面泥水盾构 + 模型试验 ; 参考:《现代隧道技术》2014年06期
【摘要】:文章以南京地铁十号线越长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与室内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砂卵石地层条件下,大断面泥水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泥膜生成—破坏—再生成的动态过程以及泥浆渗透范围,探讨了不同泥水压力条件下盾构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的离散元方法能较好地重现泥水盾构施工过程中泥膜的动态变化过程;在泥水盾构施工中,泥水压力的选取对控制地层变形与掌子面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砂卵石地层条件采用试验配置的泥浆,在泥水盾构开挖过程中可以形成渗透性泥膜,试验中泥膜最后形成的外曲线为椭圆的纯圆锥体,锥体最大旋转半径约为0.3D,泥膜最大渗透距离在盾构前方0.4~0.5D处,泥膜范围随着盾构掘进而向前推进。
[Abstract]: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tunnel of Nanjing Metro Line 10 over the Yangtze Rive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discre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with indoor model test is used to study the sand and pebble strata. The dynamic process of mud film formation, failure and re-formation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section mud water shield tunnel and the scope of mud permeation are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shield construction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under different mud pressure conditions i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can reproduce the dynamic process of mud fil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ud water shield, an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ud water shield, The selection of mud pressur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deformation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face of the face.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s of sandy pebble formation, the permeable mud film can be formed during the excavation of mud water shield. In the experiment, the final outer curve of the mud membrane is an elliptical pure cone, the maximum rotation radius of the cone is about 0.3 D, the maximum permeable distance of the mud membrane is 0.40. 5 D in front of the shield, and the range of the mud membrane moves forward with the tunneling of the shield.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973计划(No.2010CB7321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134208,U136121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No.2013BAB10B04)
【分类号】:U455.43;U2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学臣;;泥水盾构施工中的设备管理[J];隧道建设;2006年S1期
2 陈馈;韩亚丽;;泥水盾构控制系统模拟试验台[J];建筑机械化;2007年04期
3 钟志全;杨自华;;特殊地段的泥水盾构施工[J];建筑机械化;2007年08期
4 苏清贵;;泥水盾构的掘进模式及操作[J];现代隧道技术;2008年S1期
5 闫岢宏;;泥水盾构超长距离掘进的盾尾选型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08年01期
6 黎向平;;泥水盾构施工重大技术风险控制措施及其效果[J];施工技术;2008年S1期
7 寇晓林;;泥水盾构保险轴断裂原因浅析[J];建筑机械化;2009年04期
8 袁大军;李兴高;李建华;叶旭洪;于娇;;北京地下直径线泥水盾构泥浆特性参数确定[J];建筑技术;2009年03期
9 翟志国;;泥水盾构施工技术[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9年02期
10 吉鹏宇;;泥水盾构项目成本管理模型初探[J];山西建筑;2009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旭;黄平华;叶忠;孙宏伟;;中继泵技术在泥水盾构施工中的应用[A];第二届隧道掘进机(盾构、TBM)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铁隧道集团城市盾构项目管理、施工技术、设备维保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潘茁;付秀勇;江华;;大直径泥水盾构穿越海河管片上浮控制问题探究[A];2011中国盾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雷鸣;张庆贺;;泥水盾构隧道上浮机理与控制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立;;粘土层中泥水盾构掘进施工技术探讨[A];第二届隧道掘进机(盾构、TBM)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铁隧道集团城市盾构项目管理、施工技术、设备维保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苏清贵;翟志国;邓亨义;;泥水盾构施工废弃泥浆的环保处理技术[A];2012年中铁隧道集团低碳环保优质工程修建技术专题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陈馈;孙谋;;泥水盾构高水压施工防水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黄学军;;高水压下泥水盾构掘进技术[A];中国中铁隧道集团2007年水底隧道专题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8 苏清贵;;泥水盾构的掘进模式及操作[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苏清贵;;泥水盾构的掘进模式及操作[A];中国中铁隧道集团2007年水底隧道专题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杨自华;钟志全;;泥水盾构穿越桩基础掘进施工[A];施工机械化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第八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段宏杰;大直径泥水盾构机研制进入试验阶段[N];人民铁道;2007年
2 关志强;四公司承建国内纬度最高泥水盾构隧道安全贯通[N];石油管道报;2010年
3 宋世斌 王正长 郭文红;泥浆池里做文章[N];中国交通报;2010年
4 通讯员 张建宾 记者 刘德联 张勇;蛟龙今又越扬州[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3年
5 通讯员 张仁群 记者 孙进修 方玲;连接深港高铁隧道向香港方向掘进[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3年
6 记者 于海;市领导检查地铁建设情况并慰问建设者[N];沈阳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韦良文;泥水盾构隧道施工土体稳定性分析与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陈孟乔;高水压砂土地层中泥水盾构隧道开挖面失稳机理与风险评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3 周松;大型泥水盾构近距离穿越运营地铁的扰动位移特性及施工风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威然;泥水盾构越江工程施工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2 肖衡;大直径泥水盾构掘进对土体的扰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3 曹成勇;浅埋透水复合地层泥水盾构开挖面稳定性及掘进参数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4 蒋洪进;泥水盾构穿越既有隧道的影响及施工参数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何然;基于Elman-PSO耦合智能算法的泥水盾构参数预测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李震;地面超载条件下泥水盾构斜穿防汛墙扰动位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孙道广;泥水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可靠度分析[D];中南大学;2014年
8 蒋龙;砂卵石地层泥水盾构泥浆材料选择及配比优化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9 叶旭洪;砂卵石地层泥水盾构泥浆特性对开挖面稳定性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梁奎生;台山核电海底泥水盾构隧洞基岩及风化孤石地层深孔爆破技术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09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809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