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运河开凿的生态环境效应
本文选题:开凿 + 生态环境 ; 参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摘要】:结合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分析了山东运河贯通后所面临的河床起伏较大、水源匮乏和黄河泛滥影响等问题.认为山东运河的开凿与变迁不仅影响着本区湖泊的形成与演化,也改变了水系的天然格局,致使原有河湖系统功能紊乱,沿运地区旱涝灾害发生频率明显增大,土地生产质量下降,同时也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这对南水北调工程有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历史借鉴.
[Abstract]: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problems of river bed fluctuation, water shortage and Yellow River flooding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Shandong Canal are analyzed.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excavation and vicissitudes of Shandong canals not only affect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lakes in this area, but also change the natural pattern of rivers and lakes, resulting in the dysfunction of the original river and lake systems,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frequency of drought and flood disasters along the transport areas. The quality of land production declined, but also led to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is is a historical reference to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聊城大学运河研究院;
【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3DL003)
【分类号】:U612;X1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伟,俞孔坚,李迪华;遗产廊道与大运河整体保护的理论框架[J];城市问题;2004年01期
2 韩昭庆;南四湖演变过程及其背景分析[J];地理科学;2000年02期
3 张强;;漕运与淮安[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王云;;明清以来山东运河区域的嗜酒与尚武之风[J];东岳论丛;2009年03期
5 喻宗仁,窦素珍,赵培才,刘桂成,张成,裴放;山东东平湖的变迁与黄河改道的关系[J];古地理学报;2004年04期
6 王方;刘欣;胡忠民;李宏军;孙杰;;天津市南运河生态治理方案特点及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0年20期
7 朱士光;;运河研究刍议[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邹逸麟;;试论我国运河的历史变迁[J];历史教学问题;1982年03期
9 郑民德;;明清京杭运河城镇的历史变迁——基于张秋镇为视角的历史考察[J];中国名城;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亚仁;略论李澄中《艮斋笔记》及其与《聊斋志异》的共同题材[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2 张文澍;蒲松龄远祖蒲鲁浑与蒲居仁小考[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3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4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5 刘斌;;明代“土达”及其归宿[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朱仰东;;“郭孝子寻亲”本事再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7 赵华富;元代契尾翻印件的发现[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8 张金铣;;元两都之战及其社会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9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陈瑞;;元代安徽地区的书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4 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5 吴海涛;;元明之际淮北地区的社会变迁[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辛德勇;;论所谓明铜活字印书于史初无征验——附论明代的金属活字印本[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7 毛锋;周文生;李强;黄健熙;;空间信息技术在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8 梁尔铭;;明代乡试考官的选取制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杨增强;;碑志所见明清时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宫海峰;元代制度中的若干蒙古文化因素考察[D];南京大学;2010年
7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文芝;万历朝的市民运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卢莹;清代东北地区物产变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7 彭珊珊;红军长征湖南段红色文化遗产廊道旅游开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雅兰;归有光文学散论[D];湘潭大学;2010年
9 刘飞;陈维崧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要琦;李东阳法律思想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美锷,李海晨,宋家泰;山东苏北南四湖区域的地理概况[J];地理学报;1954年02期
2 李长安,殷鸿福,于庆文,黄长生;昆仑山东段的构造隆升、水系响应与环境变化[J];地球科学;1998年05期
3 吴锡浩,蒋复初,王苏民,薛滨;关于黄河贯通三门峡东流入海问题[J];第四纪研究;1998年02期
4 吴艳宏,沈吉,夏威岚,张振克,潘红玺;南四湖3000年来南北沉积差异[J];古地理学报;1999年02期
5 张维英,韩美,李艳红;山东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消亡原因初探[J];古地理学报;2003年02期
6 张祖陆,聂晓红,卞学昌;山东小清河流域湖泊的环境变迁[J];古地理学报;2004年02期
7 俞孔坚,李迪华,潮洛蒙;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J];规划师;2001年06期
8 王景慧;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层次[J];规划师;2002年06期
9 郭永盛;;历史上山东湖泊的变迁[J];海洋湖沼通报;1990年03期
10 张汉洁;;黄河下游山东段古湖泽的变迁[J];人民黄河;198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董哲仁;;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与补偿[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本文编号:1840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840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