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考虑不确定货流及其影响的轴辐式网络随机规划模型

发布时间:2018-05-05 14:31

  本文选题:物流 + 轴辐式网络 ; 参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摘要】:轴辐式网络通过节点之间的相互协作产生运输规模效应,从而降低物流成本.轴辐式网络节点之间货流的不确定性,使得对节点能力的确定具有风险,并影响节点对网络的贡献的分析.首先,考虑货流不确定性的特点,运用随机规划方法确定辐节点的吞吐能力,为了确定轴辐式网络的结构和枢纽节点的吞吐能力,在辐节点吞吐能力的基础上建立轴辐式网络设计的混合整数随机规划模型.然后,从节点流量规模、节点资源利用率、支线与干线对流平衡等角度对节点划分等级,建立多属性效用函数评估节点对网络贡献,并提出节点贡献率评价指标.最后,基于节点贡献率,分析了网络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网络调整策略,并通过算例验证了调整策略对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性.
[Abstract]:The axle-spoke network can reduce the logistics cost by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nodes. The uncertainty of cargo flow between axis-spoke network nodes makes the determination of node capacity risky and affects the analysis of node contribution to the network. First of all, considering the uncertainty of cargo flow, the random programming method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throughput capacity of the spoke nodes,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structure of the radial network and the throughput capacity of the hub nodes. A hybrid integer stochastic programming model for axis-spoke network design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throughput capacity of the radial nodes. Then, the nodes are classified from the aspects of node flow scale, node resource utilization ratio, branch and trunk line convection balance, and the multi-attribute utility function is established to evaluate the node contribution to the network, and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node contribution rate is proposed. Finally, based on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nod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network operation are analyzed, and the network adjustment strategy is discussed,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justment strategy for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network resources is verified by an example.
【作者单位】: 上海海事大学物流研究中心;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1088,7117112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ZD16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1M500077,2012T50442)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13121120002)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0YJC630087)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3A2041106) 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3ycx003,wk2013007)
【分类号】:U116;F252.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文博;张永胜;;浙江轴辐式现代物流网络构建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08期

2 赵晋;霍佳震;;轴辐式服务网络规划研究综述[J];上海管理科学;2010年06期

3 刘树林,邱菀华;多属性决策基础理论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年01期

4 丁伟;张亮;李健;;轴—辐式现代物流网络构建及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铭久,单盈真;一个多指标的综合权衡决策系统[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2 吕铭久,单盈真,朱伟民;基于判断评价的民营科技企业经济效益决策模型[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王旭坚;薛惠锋;解丹蕊;;基于近似支持向量回归机的多属性决策[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佟磊,姚俭;一种基于熵的线性组合评价矩阵法及其应用[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陈满意,刘莹,陈定方;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在冶金行业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6 孔峰;刘鸿雁;;AHP综合排序算法分析及其改进[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7 张利;陈士明;张建军;;不确定多因素下的多属性决策在任务分配中的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8 张卫红;刘永亮;;MADM中不同属性的规范化研究[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9 蓝元沛;孟庆春;李锋;许广兴;关志东;;基于多属性效用理论的飞机设计选材方法[J];航空材料学报;2010年03期

10 齐怡,沈士团,李驿华,白亮;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中诊断决策方法的研究[J];航空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春森;梁昌勇;陈蓉;;基于ELECTRE方法体系的多属性决策方法[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元继学;吴祈宗;;模糊多属性决策基础理论研究[A];中国运筹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2004年

3 周文坤;;基于最小偏差指标赋权的多属性决策方法[A];第四届全国决策科学/多目标决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宋光兴;杨槐;;多属性决策研究综述[A];2000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孔峰;刘鸿雁;;模糊多属性决策中的理想点法[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6 孔峰;乞建勋;刘鸿雁;;多属性决策问题中改进夹角度量法[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王林生;梅洪常;;影响商品房价格因素分析——以重庆市为例的实证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0(1)][C];2010年

8 孙昭旭;韩敏;;基于满意度和相对熵模型的多属性决策方法[A];第五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翼;陈宏;;灰色层次模型下的内河游船船型综合评价[A];福建省科协第十届学术年会船舶及海洋工程分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于新锋;杜跃平;;时序多指标决策问题进一步研究[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书齐;可变模糊集多属性决策理论在大型编队防空决策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军;基于功能与成本的产品艺术设计价值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毛树华;灰关联决策与灰生成算子的理论及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和媛媛;基于模糊集理论的不完全信息多属性决策方法与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邢德强;复杂机械产品性能驱动设计方法及其典型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方海恩;大规模供水管网多水源优化调配运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李为相;基于区间数的不确定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刘佳;电力系统中若干优化问题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9 王雪华;两种层次结构化决策方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AHP与AIM[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10 宋光兴;多属性决策理论、方法及其在矿业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明;深井底板突水判别和预测系统开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贺;基于目标满意度的多目标调运过程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田春艳;基于灰色关联逼近理想解方法的测试用例评价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于靖伟;航空公司安全危机管理体系构建项目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孙海波;吉林省农村信息化发展系统评价及优化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尹清雨;基于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分析的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肖建立;基于语义的股评信息的推理与系统架构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廖祝佳;多属性群决策方法的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9 高莹;基于组合拍卖的物流运输服务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王振;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风险预警设计[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凤花;李全喜;孙磐石;;基于场论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及聚类分析[J];经济地理;2010年07期

2 沈玉芳;王能洲;马仁锋;张婧;刘曙华;;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布局及演化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04期

3 刘生龙;武丽;;交通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科学决策;2009年07期

4 杨益华;陈菊红;范静;;第三方物流关系演化过程中企业电子商务准备分析[J];科学决策;2009年11期

5 王应明;;基于加权法和线性分配法的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新方法[J];控制与决策;1992年04期

6 张健;李琳;胡红春;;快速货运轴辐式网络研究[J];物流技术;2008年01期

7 施晓岚;许宗桢;郭晓汾;;基于轴辐式结构的应急物资动态调度网络研究[J];物流技术;2008年09期

8 金良超,李为柱;多目标决策的优序法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4年03期

9 王殿选,李至时;多目标决策的对比系数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8年02期

10 郭耀煌,贾建民;综合评价与排序[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阳;轴辐式网络理论及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翁克瑞;轴辐式物流网络设计的选址与路线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瑞;陕西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东吴;;加快推进以港口为物流网络枢纽的多式联运[J];港口经济;2010年05期

2 李南;刘嘉娜;;唐山市临港产业集群发展构想与实施路径[J];水运管理;2007年03期

3 孔祥荣;韩伯棠;;基于合作博弈的运输分配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年07期

4 徐建;曹有挥;孙伟;;基于公路运输成本的长三角轴—辐物流网络的构建[J];地理研究;2009年04期

5 李春花;宋凯;董千里;郭琴;;区域物流效率与高速路网的关系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11年08期

6 王晓明;徐章一;;浅谈我国港口物流创新发展[J];物流科技;2007年11期

7 邹s,

本文编号:1848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848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a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