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管隧道接头三维非线性刚度力学模型
本文选题:沉管隧道 + GINA止水带 ; 参考:《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摘要】:根据沉管隧道接头的构造特征,在接头静力平衡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沉管隧道接头力学模型.该模型可以计算接头的轴向位移、切向位移以及转角,考虑了沉管隧道接头变形协调几何关系、GINA止水带和OMEGA止水带的应力-应变关系,并依据剪力键的相对位移对接头处不同工作模式进行了识别与划分.对不同工作模式下剪力键的受力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利用此计算模型,得到了沉管隧道接头的位移和力的关系曲线,并对沉管隧道接头处不同构件的材料选取给出了建议.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oint of immersed tunnel, the mechanical model of the joint of immersed tunnel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static equilibrium relation of the joint. The model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axial displacement, tangential displacement and rotation angle of the joints.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e displacement of the shear bond, the different working modes of the joint are identified and divided. The stress mechanism of shear bond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modes is analyzed. Using this model, the relationship curve between displacement and force of the joint of immersed tunnel is obtained, and the material selection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at the joint of immersed tube tunnel is suggested.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8388) 国家“九三七”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013800)
【分类号】:U451;U45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正根;黄宏伟;赵永辉;谢雄耀;;沉管隧道实时健康监测系统[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2 刘正根;黄宏伟;;沉管隧道GINA止水带性能评估与安全预警[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3 刘正根;黄宏伟;张冬梅;;沉管隧道接头三维非线性数值模拟[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4 张旭;赵国勇;叶冠林;王建华;;沉管接头简化方法及三维抗震有限元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5 陈鸿;贺春宁;乔宗昭;;上海外环沉管隧道设计(十一)——管段接头设计[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6年01期
6 邵俊江,李永盛;潮汐荷载引起沉管隧道沉降计算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7 万晓燕,管敏鑫,唐英;沉管隧道段的结构计算与分析[J];世界隧道;1999年03期
8 于洪丹;陈卫忠;郭小红;卢海峰;谭贤君;杨建平;;潮汐对跨海峡隧道衬砌稳定性影响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正根;黄宏伟;张冬梅;;沉管隧道接头三维非线性数值模拟[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2 沈永芳;吴刚;赵强;;广州仑头-生物岛隧道工程基槽的水下检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3 狄东超;邓前锋;叶冠林;王建华;;潮位变化对海底盾构隧道荷载影响的现场监测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4 袁峥;杨锦波;刘俊伟;;宁波市常洪隧道沉管接缝平面位移监测技术探讨[J];城市勘测;2012年05期
5 岳夏冰;谢永利;张宏光;胡指南;;沉管隧道离心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J];工业建筑;2013年06期
6 岳夏冰;谢永利;张宏光;张莎莎;;地基回弹再压缩特性离心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J];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3期
7 刘建飞;;生物岛-大学城沉管隧道最终接头设计[J];隧道建设;2007年03期
8 王光辉;宋妍;;沉管隧道短管节拉合试验[J];隧道建设;2010年04期
9 张兆杰;;营口市辽河沉管隧道可行性研究探讨[J];北方交通;2013年02期
10 钟辉虹;李树光;刘学山;周健;崔积弘;冯珂;;沉管隧道研究综述[J];市政技术;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叶亮;丁文其;朱令;景骞;刘鹏;;基于正交设计的沉管隧道变形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A];第三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2 贾瑞华;郭小红;程勇;阳军生;;江底盾构隧道施工期流固耦合分析[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向先超;海滩区淤泥路基排水固结变形性状与稳定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2 王广地;波流作用下悬浮隧道结构响应的数值分析及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岳健;浅埋暗挖法修建水下小净距软岩隧道的力学行为和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科乾;悬浮隧道结构设计分析与健康监测[D];浙江大学;2011年
2 赵鹏;夏甸金矿尾矿坝分形结构及其动态失稳机理研究与监测预警系统[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3 谢立广;水中悬浮隧道管段接头的力学行为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周雨薇;沉管隧道整体地震反应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5 雷巨光;沉管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毕明君;不均匀地基大型埋地箱涵的抗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肖欣欣;大跨度隧道开挖及爆破对地表沉降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刘慧;洲头咀沉管隧道施工稳定性与可操纵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刘峰;软土地区地铁隧道长期沉降及对地铁安全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3年
10 陈从睿;潮汐作用下围堰与支护结构受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庆功,方卫民,苏许斌;盾构隧道遇水膨胀橡胶密封垫止水性能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2002年04期
2 荆春燕;黄宏伟;张子新;张亮;雷新文;;小间距隧道施工动态监测与数值模拟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3 向科;石修巍;;盾构管片弹性密封垫断面设计与优化[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4 刘正根;黄宏伟;赵永辉;谢雄耀;;沉管隧道实时健康监测系统[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5 刘正根;黄宏伟;;沉管隧道GINA止水带性能评估与安全预警[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6 江级辉;琼州海峡兴建海底隧道可行性初探[J];地下空间;1994年02期
7 孙子彪;;海洋潮汐的运动规律[J];地理教育;2006年06期
8 何明,,符晓陵,徐道远;混凝土的损伤模型[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4期
9 吕培印,李庆斌,张立翔;混凝土拉-压疲劳损伤模型及其验证[J];工程力学;2004年03期
10 张华;;软土地基沉管隧道变形观测的实践[J];中国港湾建设;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敬学,张庆贺,杨国祥;钢筋混凝土沉管隧道预制阶段温度控制[J];西部探矿工程;2002年01期
2 田敬学,宋杰,刘宗光,张庆贺;沉管隧道管段预制阶段温度场仿真分析[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2年04期
3 严松宏,高峰,李德武,潘昌实;沉管隧道地震响应分析若干问题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4 李彦军;沉管隧道综合勘察方法[J];铁道勘察;2005年01期
5 陆明;希腊沉管隧道的管段开始浇筑[J];地下工程与隧道;1997年01期
6 邵俊江,李永盛;潮汐荷载引起沉管隧道沉降计算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7 陆明,朱祖熹,张勇;大型沉管隧道管段接头防水试验研究[J];中国建筑防水;2003年10期
8 吕碧幸;多摩川(川崎航道)沉管隧道标准断面图[J];地下工程与隧道;1994年02期
9 陆明;沉管隧道管段接头等部位的防水防腐设计[J];中国建筑防水;2002年04期
10 洪忠惠;;美国弗吉尼亚州新建伊丽莎白河沉管隧道[J];地下工程与隧道;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明;陈鸿;;超深埋海底沉管隧道接头防水设计的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防水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庆贺;高卫平;;沉管隧道施工阶段不同工况的受力性态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3 高峰;关宝树;潘昌实;;沉管隧道在列车振动作用下受力状态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4 冯卫星;王克丽;景诗庭;;沉管隧道基础处理[A];矿井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发展[C];1997年
5 韩卫东;乔春生;;沉管隧道管体制作过程中温度应力的动态模拟[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6 韩大建;唐增洪;;沉管隧道地震反应的工程分析方法[A];广东省岩土工程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7 周仲贺;;沉管隧道管段预制施工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英;陈越;;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意义及技术难点[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9 韩大建;黄炎生;唐增洪;;珠江水下隧道的抗震研究[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4年
10 程晓明;吴鸿军;;沉管隧道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探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A];中国中铁隧道集团2007年水底隧道专题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吴楚楚;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基槽试验启动[N];中国交通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陈果 实习生 庞丹丽 通讯员 左西尧;变截面管段国内首创[N];广东建设报;2008年
3 通讯员王中正;海河隧道工程开工[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4 李超 张夏虹;港珠澳大桥混凝土浇筑采用新工艺[N];中国交通报;2009年
5 陈国雄邋通讯员 张健文;广州打捞局成功采用新工艺[N];中国水运报;2007年
6 记者 刘静 实习生 光v
本文编号:1885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885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