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公路隧道混凝土早期收缩性能研究
本文选题:隧道 + 混凝土 ; 参考:《混凝土》2014年06期
【摘要】:龙湖公路隧道是郑东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建成通车后,将在郑州市交通体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国内先进的非接触法混凝土收缩变形测定仪,开展了试验室和施工现场混凝土收缩试验,深入研究了膨胀剂掺量、养护条件对混凝土早期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膨胀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早期收缩率减小;随着养护湿度的降低,混凝土收缩率增大;膨胀剂掺量为6%和8%时,混凝土28d抗拉强度基本相同;膨胀剂掺量达到10%时,混凝土28d抗拉强度明显降低。随着养护相对湿度的降低,相同膨胀剂掺量的混凝土28d抗拉强度亦降低。混凝土收缩率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的12 h内增长极为显著,之后混凝土收缩率趋于平稳。
[Abstract]:Longhu Highway Tunnel is an important transportation hub in Zheng Dong New area. When completed and opened to traffic, Longhu Highway Tunnel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ffic system of Zhengzhou City. The shrinkage tests of concrete in laboratory and construction site were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advanced non-contact concrete shrinkage deformation tester in China. The effects of the amount of expansive agent and curing conditions on the early shrinkage properties of concrete were studied in dep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arly shrinkage of concret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mount of expansive agent, the shrinkage rate of concrete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curing humidity,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concrete at 28 days is basically the same when the content of expansive agent is 6% and 8%. When the amount of expansive agent reaches 10,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concrete decreases obviously at 28 days. With the decrease of curing relative humidity,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concrete with the same amount of expansive agent decreased for 28 days. The shrinkage rate of concrete increases remarkably within 12 hours after pouring, and then the shrinkage rate of concrete tends to be stable.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河南东龙控股有限公司;
【基金】: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32102310277) 河南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2012010)
【分类号】:U4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巍,杨全兵;混凝土收缩研究综述[J];低温建筑技术;2003年05期
2 朱倩;李鹏;;混凝土收缩试验方法对比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程红强;高丹盈;;钢纤维混凝土的收缩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9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丽媛;高强混凝土收缩开裂的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2001年
2 桂海清;混凝土早期收缩与抗裂性能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作巧;孙道胜;王爱国;王方刚;邓敏;孙家沥;;水胶比对复合水泥浆体干燥收缩、抗压强度及孔结构的影响[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2 丁友斌;;深孔闸闸墩钢筋混凝土裂缝的控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王新娟;邓敏;;水泥基材料的收缩与膨胀剂收缩补偿作用探讨[J];材料导报;2006年08期
4 钱晓倩,詹树林,方明晖,孟涛,钱匡亮;减水剂对混凝土收缩和裂缝的负影响[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5 吕丽华;汪翔;杨宏生;柳俊哲;;引气剂对混凝土干缩趋势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6 赵联桢;陆采荣;梅国兴;刘伟宝;王珩;钱耀丽;;矿物掺合料对砂浆早期力学性能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3期
7 祝瑜;邓宏卫;曾京生;郑俊;;混凝土自收缩测量方法的进展[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10期
8 洪长青;混凝土减缩剂的作用机理及应用[J];福建建材;2005年03期
9 李斌;;混凝土自收缩与水胶比的关系探讨[J];福建建材;2011年03期
10 陶新明;;掺膨胀剂水泥基胶凝材料膨胀率的影响因素[J];福建建设科技;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游宝坤;苑立东;;补偿收缩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与应用[A];HPC2002第四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姚燕;马丽媛;王玲;高春勇;;高强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影响因素的研究[A];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论文集[C];2004年
3 钱晓倩;孟涛;詹树林;方明晖;钱匡亮;;减缩剂对混凝土早期自收缩的影响[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钱晓倩;詹树林;;养护条件对混凝土早期收缩的影响[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高英力;周士琼;;UFA水泥基复合胶凝材料早期自收缩与干燥收缩的相互关系研究[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马晓华;丁一宁;;不同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自由收缩和非自由收缩影响的试验研究[A];纤维混凝土的技术进展与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杨景玲;卢忠飞;闾文;张亮亮;夏春;;掺钢铁渣粉混凝土收缩特性及体积安定性探讨[A];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混凝土质量委员会和建筑材料测试技术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孙建国;蒋秀根;于兴银;;混凝土收缩裂缝研究[A];山东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山东土木工程学会工程设计及电算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卢忠飞;许亚南;闾文;;钢渣热闷处理与钢铁渣粉技术[A];2013年全国冶金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军;新型墙体抗裂抗渗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罗浩;高速铁路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徐变变形对车—桥系统耦合振动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何盛东;机制砂混凝土及其预应力梁受力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4 胡建勤;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及其机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5 王勇威;千米承压材料的制取与力学性态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6 李云峰;混凝土结构环境模拟试验技术及相关理论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7 高英力;超细粉煤灰高性能公路路面水泥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及抗裂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8 严捍东;废渣特性及其多元复合对水泥基材料高性能的贡献与机理[D];东南大学;2001年
9 马跃峰;基于水化度的混凝土温度与应力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10 刘有志;水工混凝土温控和湿控防裂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秀兰;再生细集料混合砂浆配合比及物理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刘秦;再生废砖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及物理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任燕;青藏高原地区高性能混凝土强度变形性能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李运华;聚丙烯纤维砂浆收缩开裂性能的试验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额吉乐;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缩及开裂抑制措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张善德;锂渣高性能混凝土强度预测及圆环法早期抗裂性试验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7 王国强;锂渣高性能混凝土收缩与抗裂性能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8 李雪青;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的形成机理与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易典;新型单层冻结井壁结构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吴炎平;养护温度对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拉伸徐变影响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健,赵国藩;新老混凝土粘结收缩性能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覃维祖;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0年03期
3 李凤兰;罗俊礼;赵顺波;;不同骨料高强混凝土自收缩试验研究[J];港工技术;2009年01期
4 吴中伟;混凝土科学技术近期发展方向的探讨[J];硅酸盐学报;1979年03期
5 阎培渝,廉慧珍,覃肖;使用膨胀剂配制补偿收缩混凝土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硅酸盐学报;2000年S1期
6 杨全兵;高性能混凝土的自收缩机理研究[J];硅酸盐学报;2000年S1期
7 巴恒静,高小建,杨英姿;高性能混凝土早期自收缩测试方法研究[J];工业建筑;2003年08期
8 曹诚,刘家彬;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J];混凝土;2000年05期
9 尤启俊,于冬勋,黄爱平;混凝土收缩开裂与减缩防裂剂的研究[J];混凝土;2000年07期
10 蒋正武,孙振平,王新友,王玉吉,张冠伦;国外混凝土自收缩研究进展评述[J];混凝土;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梦炜;;混凝土早期收缩的研究现状[J];中外建筑;2009年09期
2 张佚伦;詹树林;钱晓倩;孟涛;钱匡亮;;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早期收缩性能试验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6年01期
3 张本业,袁迎曙,蔡跃;树脂型修复材料的早期收缩模型[J];工业建筑;2002年01期
4 詹树林;钱晓倩;;起始养护时间对混凝土早期收缩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07年03期
5 杨文武;钱觉时;范英儒;;混凝土早期收缩性能试验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9年01期
6 康明;张希黔;黄波;杨文;;预拌混凝土早期收缩估算公式的探讨[J];施工技术;2011年04期
7 武军录;张津践;;磁铁矿混凝土早期收缩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09期
8 额吉乐;周永祥;冷发光;安明U,
本文编号:1885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885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