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特征驾驶工况建立及结果比较研究
本文选题:驾驶工况 + 特征驾驶工况 ; 参考:《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年01期
【摘要】:采用短行程随机组合、短行程状态转移、驾驶模式片段状态转移和速度状态转移法分别建立和比较城市特征驾驶工况。以成都市为例,设计实验测量车辆实际运行参数。测量在选定的起终点间的5条行驶路线上进行。利用引擎扫描仪和GPS采集汽车行驶数据,并对其数据进行处理。特征驾驶工况选择依据是所建候选工况与实测工况在评价参数间的最小差异而定。特征驾驶工况按速度分布、速度-加速度频率分布(SAFD)、汽车比功率(VSP)分布比例及排放预测进行比较。4个特征驾驶工况与实际工况的平均相对误差如下:速度分布分别为17.4%、11.3%、13.9%、25.5%;SAFD在50%左右;VSP分布分别为19.1%、18.5%、23.4%、29.4%;而排放预测均在3%以内。结果表明采用短行程状态转移建立的特征驾驶工况较其它3种方法更接近实际测量。
[Abstract]:The methods of short stroke random combination, short stroke state transition, driving mode segment state transition and speed state transition are used to establish and compare the urban characteristic driving conditions respectively. Taking Chengdu as an example, the actual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vehicles are measured experimentally. The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5 routes between the selected starting and ending points. The engine scanner and GPS are used to collect the driving data and process the data. The selection of characteristic driving conditions is based on the minimum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andidate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the measured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the evaluation parameters. The characteristic driving conditions are distributed according to the speed, 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 between the four characteristic driving conditions and the actual operating conditions is as follows: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is 17.4 / 11.3and 13.9b / 25.5 / SAFD is about 50%, respectively. It is 19.118.5% and 29.4%, and the emission forecast is less than 3%.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racteristic driving condition established by the short stroke state transition is closer to the actual measurement than the other three method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基金】:四川大学人才引进启动基金(JS20100324507093)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11SCU-NCET-10-0578)
【分类号】:U491.2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勇,胡于进,李成刚;关于在用车的工况法尾气排放检测[J];北京汽车;2004年01期
2 姚志良,王岐东,胡燕霞;成都市实际道路汽车行驶工况的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3 丁焰;葛蕴珊;张学敏;;汽车简易工况法与新车排放认证工况法的相关性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09期
4 王岐东;贺克斌;姚志良;霍红;;中国城市机动车行驶工况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年10期
5 赵慧,张镇顺,熊永达;香港城区汽车行驶工况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0年03期
6 姜平;石琴;陈无畏;;基于马尔科夫的城市道路行驶工况构建方法[J];农业机械学报;2009年11期
7 戴利生,胡新建,顾宇庆;上海市市区排放测试工况的建立[J];上海汽车;1997年06期
8 郭丽辉,高原;确定机动车排放因子的几种方法[J];云南环境科学;2004年S1期
9 汪存友;余嘉元;;SPSS两阶聚类法如何自动确定聚类数[J];中国卫生统计;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冬;丁焰;刘志华;葛蕴珊;;轻型汽车实际行驶工况的排放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年05期
2 樊守彬;李钢;田刚;;国Ⅲ柴油公交车尾气排放实际道路测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7期
3 姚志良,王岐东,胡燕霞;成都市实际道路汽车行驶工况的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张宁;王岐东;姚志良;申现宝;;佛山市机动车交通特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姜国华;;在用车排放控制的重要途径——I/M制度[J];交通节能与环保;2009年04期
6 王新彤;刘荣;姚志良;贺克斌;;宜昌市机动车行驶工况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1年05期
7 刘跃明;刘小波;沈颖刚;;深圳市城市道路机动车排放特征的研究[J];车用发动机;2010年02期
8 孔俊豪;杨秀芳;张士康;赵玉香;;闽南乌龙茶及其产地稀土信息二阶聚类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12年01期
9 黄文伟;张欣;孙龙林;高谋荣;;道路工况对汽车排放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年02期
10 樊守彬;李钢;田刚;程水源;;国Ⅳ柴油公交车在实际道路上的排放特征[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琳;;浅谈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2 李从庆;张普;陈红琳;周子航;宋丹林;;利用IVE模型测算成都市机动车排气污染负荷研究[A];成都市科技年会分会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空气环境污染防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平录;气动燃油混合动力车混合效能分析及其电控气动发动机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田毅;电动汽车运行状态识别及HEV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杨钫;面向产品工程化的混合动力客车设计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姜平;城市混合道路行驶工况的构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5 闵永军;车辆排气污染物测试技术研究与工程实现[D];东南大学;2006年
6 张亮;车用燃料煤基二甲醚的生命周期能源消耗、环境排放与经济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吴其伟;基于公交车循环工况的动力系统匹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王云龙;营运客车运行模式及燃油消耗仿真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杜常清;车用并联混合动力系统瞬态过程控制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高继东;城市机动车道路排放因子和排放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沛;基于VSP分布的城市公交车行驶周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邢志国;基于VP分布的乘用车运行工况设计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马腾;基于循环工况的混合动力用电机试验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晓希;离线环境下的集装箱堆场实时监控系统仿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朱俊虎;城市公交车行驶工况的构建[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6 何晨伟;西安市机动车污染状况与治理对策[D];长安大学;2011年
7 李丹;西安市机动车排放因子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张洁;城市公共汽车行驶工况构建与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刘艳霞;用逆模型法确定城市机动车NOx和CO排放因子[D];长安大学;2011年
10 史韵;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检测监控管理系统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祖峰;我国机动车尾气检测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汽车工业研究;2002年04期
2 蔡锐彬,陈丹青,孙国斌,俞明,陈子健;采用Vmas系统检测分析汽车排放物的研究[J];车用发动机;2003年03期
3 邓志伟,卢青春,张俊智,金振华;整车排放连续稀释模态测试延迟时间的测定及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1年04期
4 刘希玲,丁焰;我国城市汽车行驶工况调查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0年01期
5 谢绍东,张远航,唐孝炎;我国城市地区机动车污染现状与趋势[J];环境科学研究;2000年04期
6 王玮,刘红杰,丁焰,叶慧海,潘志,岳欣;公路隧道实验调查交通来源空气污染方法[J];环境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7 王伯光;邵敏;张远航;吕万明;刘慧旋;张娜;;机动车排放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组成及其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8 涂先库;李传志;李发宗;;宁波市区道路机动车综合排放因子[J];环境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9 黄志辉;汤大钢;;中国机动车有毒有害空气污染物排放估算[J];环境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10 何东全,郝吉明,贺克斌,傅立新;应用模式计算机动车排放因子[J];环境科学;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应时;付锐;张建峰;袁伟;;不同通道宽度条件下汽车驾驶员注视点分布规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2 杜爱民;步曦;陈礼t,
本文编号:1923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923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