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参数的级配碎石力学性能预估模型
本文选题:道路工程 + 级配碎石 ; 参考:《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摘要】:为了明确级配碎石的力学性能,采用密度试验、空隙率试验、加州承载比(CBR)试验、动三轴试验研究级配类型和成型方式对级配碎石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力学性能的多参数预估模型。结果表明:1击实成型的最大干密度为振动成型的1.03~1.07倍。2连续型级配碎石的CBR值在振动成型下为击实成型的1.51倍,回弹模量为1.08倍;回弹模量与CBR值呈幂函数,与最大干密度和空隙率的乘积成正比。3间断型级配碎石的CBR值在击实成型下为振动成型的1.49倍,回弹模量为1.05倍;回弹模量与CBR值呈幂函数,与最大干密度和空隙率的乘积成反比。4骨架结构是决定级配碎石力学性能的第一因素。研究结果为级配碎石力学性能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为配合比设计和确定施工工艺提供试验支撑。
[Abstract]: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graded macadam, density test, porosity test, California bearing ratio CBR test and dynamic triaxial test were us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gradation type and molding method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graded crushed stone. A multi-parameter prediction model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i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dry density of 1: 1 compaction is 1. 03 / 1. 07 times of vibration molding. 2 the CBR value of continuous graded crushed stone is 1. 51 times as much as that of compaction molding, and the modulus of springback is 1. 08 times that of vibratory molding, and the modulus of springback and CBR value are power function. In proportion to the product of maximum dry density and porosity, the CBR value of discontinuous graded macadam is 1.49 times of that of vibratory molding, and the modulus of springback is 1.05 times under compaction, and the modulus of springback and CBR is power function. In inverse proportion to the product of maximum dry density and porosity, the skeleton structure is the first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graded crushed stones. The resul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diction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graded crushed stones, and provide experimental support for the design of mix ratio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08150) 安徽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3SQRL046ZD) 安徽高校省级科学研究项目(KJ2013B063) 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科技项目(2011CGAZ1153)
【分类号】:U416.214;U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勇,吴蕴韬;浅谈基床表层组配碎石孔隙率检测[J];铁道建筑技术;2001年S1期
2 董武斌,白茂,吴毅,任民,赵启龙,王芳,李青芸;南广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级配碎石基层的施工[J];公路交通技术;2003年06期
3 窦兵;张和兰;张耀永;;路面基层级配碎石试验检测控制要点[J];价值工程;2010年02期
4 钱磊;邓荣莹;魏星;;云南高海拔地区级配碎石渗透性试验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0年17期
5 梁伟;杨斌;肇云亮;;压实度对级配碎石弹性模量影响的试验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1年06期
6 韩晓燕;杨泊轩;;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工艺[J];交通标准化;2006年11期
7 王学冰;;平顶山庙洪线改建工程路面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控制综合分析及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9期
8 霍立山;;级配碎石柔性基层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7年11期
9 张维全;魏星;何成勇;;云南某高海拔地区级配碎石动三轴试验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年01期
10 张建坤;;级配碎石柔性基层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武斌;白茂;吴毅;杨福林;唐承平;张世平;;南广高速公路级配碎石施工[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邵洪波;;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施工及质量控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吴宇州;梁世保;;浅谈水泥稳定开级配碎石透水基层的应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4 孙耀东;王龙;;微黏结二灰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试验研究[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5 张雅涛;;级配碎石层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改造中的应用[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6 张雅涛;;级配碎石层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改造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家主;;级配碎石最佳含水量与有效水膜厚度的关系[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8 栾海;;沥青路面柔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的优化组合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9 栾海;;沥青路面柔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的优化组合研究[A];第六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卢中一;高正荣;张思和;;墩基防护中护底材料的稳定成型试验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远功;怀宁3000立方米废旧水泥获新生[N];中国交通报;2011年
2 李良苏;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3 伊世东;路面专家的风采[N];福建科技报;2008年
4 辽讯;辽宁路面新材料推广应用成效显著[N];中国交通报;2008年
5 驻安徽首席记者 吴敏 特约记者 陈曙生;科学筑就新徽道[N];中国交通报;2008年
6 杜坤强 吴传庭;“镶嵌”在宜广线上的特殊数字[N];宜兴日报;2008年
7 记者 李国喜 通讯员 薛红勋;打造和谐优质工程[N];驻马店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崔武;环湾大道拓宽工程提速国庆期间主线将通车[N];青岛日报;2010年
9 杨伟;填砂路基在沙漠地区施工中的技术应用[N];中国建材报;2010年
10 申国华;从务川到德江将节省1小时[N];贵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
本文编号:1929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929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