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公路规则桥梁实用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发布时间:2018-05-29 11:58

  本文选题:规则桥梁 + 基于概率和性能的抗震设计 ; 参考:《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年02期


【摘要】:概率地震需求模型是实现工程结构基于概率和性能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的一环。针对公路桥梁中的规则桥梁,选择三类不同场地共2390条地震动记录,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计算了8座具有代表性的规则桥梁样本的地震需求。选择阻尼比为5%、与结构基本周期对应的谱加速度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分别选择墩顶漂移率、位移延性系数和标准化滞回能量等参数作为工程需求参数,考察了各工程需求参数在不同地震动强度水平下的概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地震动强度水平下,各工程需求参数均很好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以墩顶漂移率为工程需求参数,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规则桥梁实用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该模型同时适用于三类场地,可大大简化规则桥梁基于概率和性能的抗震设计中的需求计算。
[Abstract]:Probabilistic seismic demand mode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eismic design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based on probability and performance. For the regular bridges in highway bridges, 2390 ground motion records were selected from three different sites, and the seismic requirements of 8 representative regular bridges samples were calculated by 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 method. The damping ratio is 5 and the spectral acceler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basic period of the structure is chosen as the intensity index of the ground motion. The drift rate of the pier top, the displacement ductility coefficient and the normalized hysteretic energy are selected as the engineering requirements parameters, respectively. The probabilistic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demand parameters under different ground motion intensity levels a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different ground motion intensity levels, each engineering demand parameter is well obeyed in logarithmic normal distribution. A practical probabilistic seismic demand model for regular bridges is established by regression analysis taking the drift rate of pier top as the engineering demand parameter,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three kinds of sites. It can greatly simplify the calculation of requirements in seismic design of regular bridges based on probability and performance.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13514110003)
【分类号】:U442.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叶列平;马千里;缪志伟;;结构抗震分析用地震动强度指标的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4期

2 吕红山;赵凤新;;适用于中国场地分类的地震动反应谱放大系数[J];地震学报;2007年01期

3 曾志和;樊剑;余倩倩;;基于性能的桥梁结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J];工程力学;2012年03期

4 吕大刚;于晓辉;潘峰;王光远;;基于改进云图法的结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帆;祝兵;;近断层地震动对大跨钢管拱桥作用指标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2 陆新征;唐代远;叶列平;施炜;;我国7度设防等跨RC框架抗地震倒塌能力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5期

3 江辉;朱f^;;中、美主要抗震设计规范加速度谱的近断层地震动能量检验[J];地震学报;2008年05期

4 王德才;叶献国;常磊;;考虑场地条件与设计地震分组的输入能量谱研究[J];地震学报;2011年01期

5 ;Evaluation of collapse resistance of RC frame structures for Chinese schools in seismic design categories B and C[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11年03期

6 唐代远;陆新征;叶列平;施炜;;柱轴压比对我国RC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影响[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0年05期

7 施炜;叶列平;陆新征;唐代远;;不同抗震设防RC框架结构抗倒塌能力的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03期

8 周靖;陈凯亮;方小丹;;基于剪切型结构的速度脉冲地震地面运动强度表征参数评估[J];工程力学;2011年06期

9 韩建平;周伟;李慧;;基于汶川地震数据的地震动强度指标与中长周期SDOF体系最大响应相关性[J];工程力学;2011年10期

10 郭晓云;薄景山;巴文辉;;汶川地震不同场地反应谱平台值统计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亚勇;高孟潭;叶列平;陆新征;钱稼茹;;基于大震和特大震下倒塌率目标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法研究方案[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2 王斌;蒋欢军;李检保;卢文胜;吕西林;;某双塔高层结构振动台试验设计[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3 吕大刚;宋鹏彦;于晓辉;王光远;;结构整体抗震可靠度分析的三类模型与求解方法[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4 韩军;李英民;;场地类别对抗震设计反应谱的影响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5 吕大刚;于晓辉;储雁涵;;地震动强度参数选择的统计方法[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德才;基于能量分析的地震动输入选择及能量谱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郭晓云;汶川地震反应谱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3 曲哲;摇摆墙—框架结构抗震损伤机制控制及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4 杨大彬;基于性能的纵边落地支承单层柱面网壳抗震理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5 吴巧云;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江辉;近场地震下桥梁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能量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7 邢帆;钢管拱桥近断层地震响应及动力稳定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何利;框架结构基于能量的试验和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9 左琼;基于冗余度理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评估[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2年

10 何铭基;带转换高层框架结构基于变形和损伤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凯亮;速度脉冲型地震地面运动强度表征参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周伟;基于汶川地震考虑竖向地震动的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3 朱晓炜;强震记录的选择与缩放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4 尹霞;基于OpenSees的高墩桥梁三维地震碰撞效应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5 张号浩;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地震易损性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6 褚延涵;地震地面运动加速度记录与强度参数选择的统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常志旺;建筑结构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郭锋;抗震设计中有关场地的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赵丹丹;框架结构地震水准与非弹性变形关系及框架—剪力墙超强特征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10 王闽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损失估计与概率风险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雅桐,朱继澄;地震动持续时间对多层结构反应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3年04期

2 郝敏;谢礼立;李伟;;基于砌体结构破坏损伤的地震烈度物理标准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5期

3 谢礼立,马玉宏;基于抗震性态的设防标准研究[J];地震学报;2002年02期

4 郝敏,谢礼立,徐龙军;关于地震烈度物理标准研究的若干思考[J];地震学报;2005年02期

5 王建民;朱f^;;地面运动强度度量参数与双线性单自由度系统变形需求的相关性研究[J];地震学报;2006年01期

6 叶列平;陆新征;马千里;汪训流;缪志伟;;混凝土结构抗震非线性分析模型、方法及算例[J];工程力学;2006年S2期

7 申彦利;杨庆山;田玉基;;基于概率的多点激励地震场强度参数研究[J];工程力学;2010年01期

8 叶献国;地震强度指标定义的客观评价[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6期

9 李小军,彭青,刘文忠;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中的场地影响考虑[J];世界地震工程;2001年04期

10 吕大刚;于晓辉;王光远;;基于MVFOSM有限元可靠度方法的结构整体概率抗震能力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长冰;水中爆破地震动强度计算方法的研究[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0年03期

2 谷音;黄怡君;卓卫东;;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2期

3 陈亮;李建中;管仲国;盛光祖;;强地面运动持时对钢筋混凝土桥墩地震需求的影响[J];振动与冲击;2008年11期

4 韩艳;夏禾;;地震作用下列车过桥安全性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年07期

5 韩艳;夏禾;张楠;;考虑非一致地震输入的车—桥系统动力响应分析[J];中国铁道科学;2006年05期

6 张海燕;易伟建;;等效成二自由度体系的规则梁式桥概率地震需求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8年02期

7 陈亮;李建中;盛光祖;;考虑强地面运动持时的概率分布对桥梁结构概率地震需求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2期

8 张凯;朱f^;倪永军;江辉;;桥梁结构基于性能的地震经济风险评估[J];中国铁道科学;2011年01期

9 王平;李明高;;海底埋设管道多点输入地震响应分析[J];中国海洋平台;2010年01期

10 朱赞成;毕远志;;广州地铁暗挖隧道微振爆破技术[J];铁道建筑;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冯清海;袁万城;;基于ANN-MC-IDA的桥梁随机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邹树梅;王胜勇;;软弱围岩控制爆破设计与施工[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智W,

本文编号:1950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950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1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