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地铁盾构隧道穿跨越施工对既有越江隧道的影响机理及控制指标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9 21:19

  本文选题:地铁盾构隧道 + 越江隧道 ; 参考:《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摘要】:随着上海市地下空间的逐步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多的地铁盾构隧道不可避免地会临近既有地下建构筑物施工。新建地铁盾构隧道穿跨越越江隧道施工是近接施工的一个典型例子。本论文分别采用离心模型试验、数值模拟以及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新建盾构隧道施工对下卧和上覆越江隧道的位移及内力的影响。并对越江隧道纵向不均匀位移的控制指标值进行了研究。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创新性内容和成果如下:1)应用离心模型试验模拟了新建盾构隧道上跨越江隧道施工的过程。研究了新建隧道的施工过程对越江隧道隆起位移、纵向内力以及周围土体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定量化地分析了越江隧道的位移及内力与地层损失率及注浆率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当新建盾构隧道开挖时,越江隧道的隆起位移及纵向内力增大,当新建盾构隧道注浆时,越江隧道的隆起位移和纵向内力减小;○2随着地层损失率及注浆率的增大,越江隧道的隆起位移及纵向内力近似线性地变化;○3越江隧道沿纵向的隆起范围至少可以达到距新建盾构隧道轴线3 D(D代表越江隧道的直径)的地方;○4在新建盾构隧道的施工过程中,越江隧道周围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变化较小。2)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的方法对影响离心模型试验结果的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这些参数主要包括越江隧道的纵向刚度、新建盾构隧道和越江隧道之间的竖向净距、土体的弹性模量。通过研究可得:○1随着越江隧道的纵向刚度、两隧道之间的净距以及土体弹性模量的增大,越江隧道的最大隆起位移逐渐减小,最小曲率半径逐渐增大;○2土体弹性模量的变化对越江隧道竖向隆起范围的影响最大;○3越江隧道的最大隆起位移对土体弹性模量的变化最为敏感,越江隧道的最小曲率半径对其自身纵向刚度的变化最为敏感。3)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新建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越江隧道的影响。将越江隧道模拟为Winkler地基上的Timoshenko梁,推导了越江隧道沉降的控制微分方程,并给出了方程的解析解。在验证了解析解的合理性之后,比较分析了Timoshenko梁模型相对于Euler-Bernoulli梁模型的优越性,并在基于Timoshenko梁模型的解析解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参数分析。通过分析得到了以下一些结论:○1基于Timoshenko梁模型的越江隧道沉降量大于基于Euler-Bernoulli梁模型的沉降量;○2如果不考虑剪切变形对越江隧道沉降的影响,基于Timoshenko梁模型的越江隧道沉降解析解可以退化为基于Euler-Bernoulli梁模型的沉降解析解;○3随着越江隧道和土体相对刚度的逐渐增大,越江隧道的相对沉降和越江隧道的相对纵向弯矩逐渐减小。4)在等效连续模型的基础之上,对纵向弯曲造成的越江隧道不均匀位移的控制指标值进行了研究。同时针对环向错台造成的越江隧道纵向不均匀位移,研究了相对变曲的合理取值。研究结果表明:○1当纵向曲率半径相同时,越江隧道的环缝张开量大于地铁隧道;○2在相同的环缝张开量条件下,越江隧道的纵向曲率半径随隧道直径的增大近似呈线性增长;○3当相对变曲值相同时,越江隧道的错台量是地铁隧道的1.5至2倍;○4相对于地铁隧道,应对越江隧道纵向不均匀位移的控制指标值提出更严格的限制。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underground space in Shanghai , more and more metro shield tunnels inevitably approach the construction of existing underground structures . The amount of the cross - river tunnel is 1.5 to 2 times that of the subway tunnel , and the control index value of the longitudinal non - uniform displacement of the cross - river tunnel is more restrictive than the subway tunnel .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U231.3;U455.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宏伟,臧小龙;盾构隧道纵向变形性态研究分析[J];地下空间;2002年03期

2 陈越峰;张庆贺;郑坚;龚金弟;;上海地铁9号线盾构上穿越已建隧道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09年01期

3 白云;汤竞;;上海地下工程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J];土木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4 徐前卫;朱合华;廖少明;傅德明;于宁;汪成兵;;砂土地层盾构法施工的地层适应性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5 沈良帅;贺少辉;;复杂环境条件上跨下穿同一既有地铁隧道的变形控制分析及施工方案优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1期

6 张坤勇;王宇;艾英钵;;任意荷载下管土相互作用解答[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8期

7 朱启银;叶冠林;王建华;夏小和;;软土地层盾构隧道长期沉降与施工因素初探[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8 徐前卫,尤春安,李大勇;盾构近距离穿越已建隧道的施工影响分析[J];岩土力学;2004年S1期

9 杨挺,王心联,许琼鹤,王义;箱形隧道基坑下已建地铁盾构隧道隆起位移的控制分析与设计[J];岩土力学;2005年S1期

10 赵旭峰;王春苗;孙景林;孔祥利;;盾构近接隧道施工力学行为分析[J];岩土力学;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龚伦;上下交叉隧道近接施工力学原理及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周松;大型泥水盾构近距离穿越运营地铁的扰动位移特性及施工风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亮;小净距空间交叉隧道施工技术研究及数值模拟分析[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52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952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6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