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结构设计方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3 04:34

  本文选题:港珠澳大桥 + 青州航道桥 ; 参考:《中外公路》2014年01期


【摘要】:针对世界级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的最大跨径通航孔桥——青州航道桥,通过结构计算、试验模拟和综合比选,从总体布跨及各分部工程对该桥结构设计方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总体布跨因地制宜、合理经济;主梁采用优化的扁平流线形钢箱梁,抗风稳定性优,耐久性能好;索塔采用带钢"结形"剪刀撑的H形混凝土框架结构,符合项目总体建筑设计理念,造型优美,结构合理经济;斜拉索采用高强平行钢丝索,两端均采用钢锚箱方案,塔端锚箱采用耐候钢,提高了结构耐久性;基础采用钢管复合桩,技术先进;利用承台施工钢套箱附加缓冲消能设施兼作运营期防船撞设施,经济节约。
[Abstract]:Aiming at Qingzhou Waterway Bridge, the largest span navigable bridge of the world-class sea crossing channel between Hong Kong and Zhuhai-Macao Bridge, through structural calculation, test simulation and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the structural design scheme of Qingzhou Waterway Bridge is studied from the overall layout of span and various sections of the proje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ized overall span arrangement is reasonable and economical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the main girder adopts the optimized flat streamline steel box girder, which has good wind stability and durability; the cable tower adopts H-shap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supported by strip steel "knot" scissors. The cable adopts high strength parallel steel wire cable, both ends adopt the steel anchor box scheme, the tower end anchor box adopts weathering steel, which improves the dur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The steel pipe composite pile is adopted in the foundation, the technology is advanced, and the steel sleeve box additional buffer energy dissipation facility is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p as the ship collision prevention facility during the operation period, which is economical and economical.
【作者单位】: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分类号】:U44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裴岷山;;钢斜拉桥索梁锚固构造[J];公路;2006年11期

2 钟善桐;钢管混凝土中钢管与混凝土的共同工作[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占玉林;赵人达;毛学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剪力连接件承载力的比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2 杜国锋;许成祥;余俊凯;;钢管混凝土框架模型地震反应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3 温宇平;王清湘;;钢骨—钢管混凝土组合重载柱与钢梁连接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4 陈伯望;王海波;曹国辉;;钢管混凝土组合筒体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5 周尚猛;李亚东;;综合优化算法在矮塔斜拉桥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6 许燕;王仪;刘平;;开孔钢板连接件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7 张海龙;;三汊矶大桥动力特性及等效质量计算[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8 杜琨;;钢管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9 牛永胜;沈骥;谷少东;;C40泵送顶升微膨胀自密实钢管混凝土的配制与施工[J];安徽建筑;2011年06期

10 李鹏飞;刘保东;肖英楠;;截面形式对波纹钢腹板桥梁动力特性的影响[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辛连春;舒赣平;;一单索面曲线斜拉人行桥结构的分析与设计[A];'2011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范海丰;刘玉擎;贺君;;GFRP-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抗弯性能研究[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尧国皇;宋宝东;黄用军;谭伟;;矩形钢管混凝土T型受压节点受力性能的有限元分析[A];第三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郑纲;陈开利;;钢斜拉桥锚拉板结构模型疲劳试验研究[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王成启;;沪蓉国道清江特大桥工程设计与技术特点[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6 范海丰;刘玉擎;;FRP材料应用于桥面板的新技术[A];第十八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来;王国兵;;T型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性能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郑纲;刘宏;;武汉二七长江大桥锚拉板模型试验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宋山梅;;贵州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发展问题探讨[A];贵州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论坛文集[C];2009年

10 何伟南;;交通荷载状态控制法在斜拉桥换索过程安全性预测中的应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晓燕;大跨度钢桥关键构造细节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8年

2 江德增;斜塔斜拉桥施工与运营过程中的力学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朱昌宏;带约束拉杆方形和矩形截面钢管混凝土短柱承载力与延性[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左志亮;带约束拉杆异形截面钢管混凝土短柱的受压力学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赵明;斜拉索随机最优主动/半主动控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刘士润;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穿透式钢管混凝土节点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罗如登;高速铁路正交异性整体钢桥面结构形式、受力性能和设计计算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陈佳;密布横梁与混凝土板组合桥面系高速铁路下承式钢桁梁桥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刘君平;主管内填混凝土矩形钢管桁架受力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10 谢建雄;大尺寸双肢圆端型钢管混凝土斜拉桥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波涛;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承载力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群;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红英;新型薄壁方钢管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大博;大跨径波形钢腹板桥屈曲分析及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杨颖;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抗火性能数值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包寰宇;上海长江大桥地震响应与抗震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芮伟国;双菱塔斜拉桥地震反应与推倒分析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君军;多塔高墩斜拉桥力学行为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曾天宝;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合理状态的确定和整体稳定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曾宪捷;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合理结构体系及施工非线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金增洪;日本多多罗大桥简介[J];国外公路;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港珠澳大桥三方投资比例确定[J];公路;2008年03期

2 ;中央出资50亿建港珠澳大桥,2009年内开工[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9年01期

3 ;港珠澳大桥工程[J];现代焊接;2010年07期

4 宣泽贵;;港珠澳大桥2010年动工[J];广东交通;2008年04期

5 辉阳;;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挂牌[J];广东交通;2010年05期

6 ;港珠澳大桥主体造价300多亿元[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8年02期

7 ;港珠澳大桥可行性报告获批 香港正推进相关工程[J];岩土工程界;2009年11期

8 ;港珠澳大桥12月15日开工 堪称中国第一桥[J];重庆建筑;2009年12期

9 温建华;;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动工仪式举行[J];中国港湾建设;2011年01期

10 王逸之;;珠三角的彩虹——港珠澳大桥[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捷;张喜刚;吴国民;;苏通大桥主桥索塔设计[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4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王梓夫;徐国平;;厦门海沧大桥索塔设计及结构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1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3 颜海;;大跨度斜拉桥索塔环向预应力的有限元分析[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4年

4 徐基伟;冯强林;李远明;杜泉;;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南岸索塔塔身外模设计与制作[A];二○○○年湖北省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0年

5 胡可;;安庆长江公路大桥主桥索塔施工控制计算[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3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杜兵;刘志德;;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索塔挠度变形观测[A];二○○○年湖北省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0年

7 陈彦君;常明华;;哈尔滨西环松花江大桥索塔挠度变形观测[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刘钊;孟少平;刘智;施海健;;润扬大桥北汊斜拉桥索塔节段足尺模型试验研究简介[A];新世纪预应力技术创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9 彭志苗;刘士林;王似舜;冯云成;;江苏五河口斜拉桥设计[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4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孟凡超;刘晓东;徐国平;;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体设计[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杜娟;港珠澳大桥初步设计向全球招标[N];广州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覃羿彬;港珠澳大桥启动融资意向调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3 记者 赵民望;港珠澳大桥昨日启动招标[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4 记者 吴哲 通讯员 符信;争取今年动工兴建港珠澳大桥[N];南方日报;2009年

5 驻粤记者 陈国雄 通讯员 郑义;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初设开标[N];中国水运报;2009年

6 见习记者 田林;港珠澳大桥:三地融资盛宴[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7 ;港珠澳大桥开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8 记者 陈t,

本文编号:1971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971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1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