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海造陆工程泄水口吹填土流失现场观测研究
本文选题:吹填土流失 + 现场观测 ; 参考:《泥沙研究》2014年02期
【摘要】:围海造陆工程泄水口吹填土流失不仅影响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而且降低企业效益。选取天津市南港吹填造陆工程为观测对象,探索与流失量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吹填土以淤泥、淤泥质土、粉质粘土为主。现场观测主要包括吹填量、泄水口的流速、过水断面面积、浓度、流失量以及闸箱式泄水口的挡板上过水厚度。结果表明在吹填施工的中后期疏浚泥浆通过泄水口的流失率相当严重,流失土的颗粒平均粒径均较小。日吹填量不是影响流失量和流失率的主要因素,流失率对闸箱式泄水口的挡板顶标高的变化较为敏感,适时的增大泄水口的挡板顶标高,延长水力停留时间,提高泥沙落淤沉降效率,能显著降低流失率。
[Abstract]:The loss of draught fill not only affect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surrounding sea area, but also reduces the benefit of the enterprise. The Nangang reclamation project in Tianjin was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ctors related to the loss. The main filling soil is silt, silt clay. The field observation mainly includes the filling volume, the velocity of the outlet, the area of the cross section, the concentration, the amount of loss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baffle of the sluice box outle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ss rate of dredged mud through the outlet is very serious and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the soil is smaller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 of dredging construction. The amount of daily air filling is not the main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loss and the rate of loss. The loss rate is sensitive to the change of the top standard height of the baffle of the sluice box outlet, and increases the top height of the baffle in time and prolongs the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The loss rate can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sediment deposition.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水沙科学与水灾害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239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9015)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类资助课题(20124316120003) 天津市科技兴海行动计划(KJXH2011-12)
【分类号】:S157;U6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吴加学,张叔英,任来法;长江河口北槽抛泥作业状态下的悬沙浓度分布与扩散过程[J];海洋与湖沼;2003年01期
2 孟伟庆;王秀明;李洪远;丁晓;;天津滨海新区围海造地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12年01期
3 方春明,黄永健;河道疏浚回淤过程数值模拟[J];泥沙研究;1999年06期
4 李芳君,陈士荫;疏浚引起泥沙扩散的三维数值模似[J];泥沙研究;1994年04期
5 顾杰;黄静;李志伟;;瞬时排放泥沙颗粒团在横流中对流扩散特性的实验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8年04期
6 李樟苏 ,程和森 ,曹更新 ,吴永进 ,魏明成;利用放射性示踪砂研究大连港黄白咀抛泥区的泥沙运动[J];水运工程;1990年07期
7 孙连成;黄毅峰;;中子活化示踪沙技术在泥沙运动研究中的应用[J];水运工程;2010年08期
8 张兴无,谷汉斌,李炎保;波浪水流作用下疏浚抛泥损失的水槽实验[J];天津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9 许士国;许翼;;填海造陆区水环境演变与对策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佳;王丽丽;姚翔;关春江;柳圭泽;;青堆子湾养殖池塘与临近海域悬浮颗粒物的平面分布与季节变化[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13期
2 宋晓红;石学法;蔡德陵;王国庆;王江涛;;三峡截流后长江口秋季TSM、POC和PN的分布特征[J];海洋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3 罗锋;;近底泥沙通量的处理方法及适用性[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4 兰志刚,龚德俊,于新生,李思忍,徐永平;现场粒径分析仪与ADCP同步测量悬浮沉积物浓度的粒径修正方法[J];海洋与湖沼;2004年05期
5 李孟国;;海岸河口泥沙数学模型研究进展[J];海洋工程;2006年01期
6 戚定满;吴华林;万远扬;刘高峰;顾峰峰;;长江口北槽泥沙运动现场示踪分析研究[J];海洋工程;2010年01期
7 方春明,胡春宏,吉祖稳;黄河下游弯曲河道挖河疏浚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J];泥沙研究;2003年03期
8 袁晶;张小峰;张为;余新明;;泥浆侧排浓度扩散特性二维水沙数学模拟研究[J];泥沙研究;2007年06期
9 吴华林;严以新;周宜林;;抛泥运动研究述评及展望[J];泥沙研究;2008年05期
10 何东海;何琴燕;吴光荣;江再寿;洪元旦;;苍南海域疏浚物倾倒悬浮物扩散特征现场试验分析[J];海洋工程;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志林;李秀文;王元叶;陈鹏;朱培华;钱峰;;应用ADCP监测长江口北槽10号抛泥区的泥沙扩散场[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张绍华;蒋昌波;邵亮;程谨;宋俊强;陈杰;;吹填流失观测与影响因子辨识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下册)[C];2013年
3 马春华;马晓萱;刘欣;张良;;基于鸟类栖息地保护的天津湿地规划策略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假冬冬;非均质河岸河道摆动的三维数值模拟[D];清华大学;2010年
2 曹慧群;三峡水库挖粗沙减淤方式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林祥;近岸海洋动力要素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及其对物质输运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4 堵盘军;长江口及杭州湾泥沙输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刚;沿海滩涂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6 牛俊英;南汇东滩围垦后湿地水鸟群落多样性变化及生境选择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松华;瓯江北口水底管线铺设开挖引起的悬浮物输移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11年
2 王高山;长江上游金钟碛河段河床演变及整治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3 孙波;疏浚弃土的近程扩散与输移[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2年
4 解刚;山区河流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D];四川大学;2004年
5 冯伟忠;海洋倾倒区抛卸疏浚泥悬沙输移扩散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何超;近二十年长江口邻近海域悬沙分布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宋晓红;洪水及截流对长江入海悬浮有机质分布和扩散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8 李文丹;复杂河口海岸地区水动力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9 陈维;长江口北支、北槽冲淤变化及河势演变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2年
10 赵博博;围填海对海洋资源影响评估方法研究与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志明;张虎元;王宝;冯蕾;;疏浚底泥的园林绿化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2 张莉;丁国栋;王翔宇;高广磊;郭跃;韦立伟;梁文俊;;夹砂层土壤入渗过程水盐运动规律室内模拟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3 张长春,邵景力,李慈君,崔亚莉;华北平原地下水生态环境水位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03期
4 李加林;杨晓平;童亿勤;;潮滩围垦对海岸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5 罗章仁;香港填海造地及其影响分析[J];地理学报;1997年03期
6 张万钧,郭育文,王斗天,张民胜,黄明勇;滨海海涂地区绿化及排盐工程技术探讨与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1年05期
7 孙连成;珠江口伶仃洋航道抛泥区泥沙运动规律研究[J];港口工程;1997年01期
8 张华国,郭艳霞,黄韦艮,周长宝;1986年以来杭州湾围垦淤涨状况卫星遥感调查[J];国土资源遥感;2005年02期
9 刘伟;刘百桥;;我国围填海现状、问题及调控对策[J];广州环境科学;2008年02期
10 宋红,陈晓玲;基于遥感影像的深圳湾填海造地的初步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健敏;填海区淤泥重金属释放迁移规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兰英;;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在工程应用中的进一步改进[J];中国港湾建设;2009年04期
2 苗峰;张哲;邱文亮;郭子华;;桥梁群桩基础的沉降计算[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9年03期
3 吴佐国;王海阳;程德强;;天津沿海防潮工程措施探讨[J];内蒙古水利;2011年02期
4 江寿武;混凝土桥梁现场观测及补强养护的方法[J];广西交通科技;2002年03期
5 岳建文,祝业浩;国华黄骅发电厂围海造陆工程围堤龙口封堵施工技术[J];港工技术;2004年04期
6 周韬;王星华;巢万里;;大直径嵌岩桩的承载性状[J];湖南交通科技;2006年04期
7 高志朋;刘龙武;郑健龙;;南友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堤包盖法处治效果评价[J];路基工程;2007年06期
8 程志刚;李焕青;;服务围海造陆工程建设 确保防潮安全[J];海河水利;2009年04期
9 赵杰;陈佳;丰淑云;;关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围海造陆工程防潮管理的探讨[J];水利发展研究;2011年01期
10 冯光愈,程展林,鄢重新;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勇;杨细根;李皑菁;;天津港北大防波堤围海造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影响[A];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2 孙洪鑫;王修勇;陈政清;王建辉;;山区峡谷高空风环境悬索吊挂式观测系统[A];第十四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陈政清;张志田;廖建宏;;矮寨大桥悬索桥抗风设计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余萍;孙书洪;王程;;天津泰达新区围海造陆工程的防洪影响评价[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5 施健勇;周春儿;高正夏;吕民康;;汽车专用公路现场试验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6 胡匡璋;吴迅;;铁路钢筋混凝土桥梁裂缝控制的可靠性研究[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7 柳成荫;陈政清;倪一清;王修勇;伏晓宁;;洞庭湖大桥风雨振现场观测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胡汉兵;陈云;;京珠公路东西湖段软基沉降分析与控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王乘风;;琼州海峡船舶交通实态的调查分析[A];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学术年会(1992)论文集[C];1992年
10 朱大同;;开孔沉箱防波堤的波浪反射系数[A];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记者 王森;南港造陆最大承载10吨[N];滨海时报;2010年
2 驻津记者 余峰邋通讯员 贯文龙 唐宏伟;软基加固新技术助力天津围海造陆[N];中国水运报;2008年
3 苗正东;海事人帮我们解决了“头疼事儿”[N];中国交通报;2007年
4 记者 蒋明;合淮阜高速公路建设加快[N];安徽日报;2007年
5 苗正东;营口海事局“三个服务”确保百亿工程安全[N];中国水运报;2007年
6 实习生 田宏伟 首席记者 于森;港口活 全局活[N];盘锦日报;2007年
7 林芬;“洋山效率”让洋人赞叹[N];中国交通报;2007年
8 吴楠邋特约记者 王颖奇;医治码头杂症 服务行业发展[N];中国交通报;2008年
9 杨挺 姚卫刚;吉首开展城区桥梁安全检查[N];团结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年香;码头桩基与岸坡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和简化计算方法研究[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1998年
2 祝振宇;高桩码头—岸坡体系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及应用[D];天津大学;2007年
3 李向群;吉林省公路冻害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程栋栋;围海造陆对渤西海底管线的安全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2 胡盛华;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收缩徐变及温度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3 王剑;斜拉桥拉索风雨振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4 靳一;大双公路西岭雪山隧道变形原因及整治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杨旭东;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变形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1999年
6 袁中;高速公路合流区车辆运行模拟与评价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7 杨万忠;利用剩余刚度理论对在役公路桥梁积累损伤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王希云;沙漠地区交通线路路基修建应用技术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947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994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