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多年冻土区路基纵向裂缝发育的热-力耦合分析
本文选题:多年冻土路基 + 阴阳坡 ; 参考:《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摘要】:通过建立热-力耦合模型就阴阳坡热不对称这一因素来探讨高温不稳定冻土区纵向裂缝形成机理,得到和野外观测结果较为一致的结论:阴阳坡路肩不均匀沉降导致路基本体整体向阳坡一侧倾斜,加上阳坡土体受其下方融化盘的影响,其垂直沉降量大于阴坡一侧土体;纵向裂缝的发育是路基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纵向裂缝以倾斜的形式贯穿于整个路基.纵向裂缝的发育由多年冻土这种特殊的地基土材料的强度破坏而引起;阳坡路基下方的多年冻土融化为软弱地基土,在其上土压力的作用下使路基填土中出现拉应力.提出0位移线的概念,以路基基底出现最大拉应力(或最小压应力)时路基基底是否出现0位移线作为路基是否出现纵向裂缝的判断标准,以其出现的位置作为纵向裂缝发育的位置.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rmal-mechanical coupling model, the mechanism of longitudinal crack formation in high-temperature unstable frozen soil region is discussed based on the thermal asymmetry of Yinyang slope. The conclus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ield observation results: the uneven settlement of the shoulder of the Yin-yang slope causes the subgrade body to incline to the side of the sunny slope as a whole, and the vertical settlement of the soil on the sunny slope is larger than that on the side of the overcast slope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melting disk under it; The development of longitudinal crack is the result of comprehensive action of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and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roadbed, so longitudinal crack runs through the whole roadbed in the form of inclin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longitudinal cracks is caused by the strength failure of permafrost, which is a special foundation soil material, and the permafrost below the subgrade on the sunny slope melts into weak foundation soil, and the tensile stress appears in the subgrade fill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earth pressure on the subgrade. The concept of "0 displacement line" is put forward. Whether there is zero displacement line in the subgrade base when the maximum tensile stress (or the minimum compressive stress) appears on the subgrade base is taken as the criterion for judging whether the subgrade has longitudinal crack or not. The position of its occurrence is regarded as the position of longitudinal fractur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兰州理工大学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50908111) 中科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FSE201003) 博士后科学基金(BS04200905) 甘肃省自然基金(1014RJZA026)
【分类号】:U416.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马巍,程国栋,吴青柏;解决青藏铁路建设中冻土工程问题的思路与思考[J];科技导报;2005年01期
2 王引生,贾海锋,李勇,窦顺;青藏铁路清水河试验段路基裂缝初步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S2期
3 孙增奎,王连俊,白明洲,魏庆朝;青藏铁路多年冻土路堤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20期
4 盛煜,马巍,温智,张明义;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阴阳坡面热状况差异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7期
5 祁长青;吴青柏;施斌;吴继敏;;青藏铁路高路堤下多年冻土热状态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立平;董献付;周勇;赵雄章;王戫;陈继;;青藏线冻土区“阴阳坡”问题及其辐射机制[J];冰川冻土;2008年04期
2 俞祁浩;钱进;吴青柏;张建明;崔伟;谷伟;;青藏高等级公路试验工程设计研究[J];冰川冻土;2009年05期
3 高志华;石坚;张淑娟;罗丽娟;;高含冰量冻土动强度和残余应变的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09年06期
4 高志华;贾红英;石坚;田威;;青藏铁路冻土与融区过渡段路基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10年04期
5 李明永;吴青柏;刘永智;;青藏铁路路基下部土体水热过程变化的监测研究[J];冰川冻土;2011年03期
6 刘世伟;张建明;;高温冻土物理力学特性研究现状[J];冰川冻土;2012年01期
7 邹泽雄,魏庆朝;青藏铁路清水河段多年冻土区站场路基的试验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张森琦;曹福祥;李旭峰;李胜涛;刁玉杰;李颖智;李亮;;青藏公路沿线不冻泉地区构造控水机理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S1期
9 鲁嘉濠;牛富俊;林战举;刘华;罗京;;考虑局地因素坡向影响的青藏高原工程走廊冻土分布与制图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2年03期
10 吴吉春;盛煜;李静;王杰;;疏勒河源区的多年冻土[J];地理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战举;牛富俊;许健;;多年冻土区青藏铁路沿线次生冻融灾害及成因初步分析[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占元;青藏铁路列车行驶多年冻土场地路基振动反应与振陷预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卞晓琳;青藏铁路抛石路基通风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陈士军;青藏线含融化夹层和地下冰冻土路基列车行驶振动响应[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振后;寒区冷却路基的冷却效果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2 刘晓妮;气候变化对工程建设标准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康佳梅;新型块石护坡的降温效果与冷却机理数值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4 应丰;粉质粘土混合疏浚土的长期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徐莲净;多年冻土地区单桩应力状态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6 徐连军;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碎石护坡与片石护道路基地温特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岳彩坤;黄土路基水热传输问题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国强;甲醇重整内燃机复合循环[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6年
9 丁敏;季节性冻土隧道温度场分布及与应力场耦合问题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10 崔富强;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碎石护坡路基与桥涵基础地温特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海蓉;多年冻土地区防治路基融化了沉及提高其稳定性的措施[J];冰川冻土;1985年01期
2 朱林楠;高原冻土区不同下垫面的附面层研究[J];冰川冻土;1988年01期
3 令锋,吴紫汪;渗流对多年冻土区路基温度场影响的数值模拟[J];冰川冻土;1999年02期
4 丁靖康,赫贵生;年平均气温临界值——设计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堤临界高度的一个重要因素[J];冰川冻土;2000年04期
5 何平,程国栋,朱元林;土体冻结过程中的热质迁移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01年01期
6 王绍令,赵林,李述训,季国良,谢应钦,郭东信;青藏公路多年冻土段沥青路面热量平衡及路基稳定性研究[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7 程国栋,何平;多年冻土地区线性工程建设[J];冰川冻土;2001年03期
8 窦明健,胡长顺;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设计原则及其应用[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9 刘永智,吴青柏,张建明,盛煜;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变形[J];冰川冻土;2002年01期
10 胡泽勇,钱泽雨,程国栋,王介民;太阳辐射对青藏铁路路基表面热状况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楼庄鸿;;大跨径梁式桥的缺陷[J];预应力技术;2004年02期
2 赵洪娟;;公路改造中纵向裂缝形成机理与防治对策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6年04期
3 张兴军;;京沪高速公路纵向裂缝病害检测分析及处治技术[J];山西交通科技;2007年01期
4 王巧玲;刘飞;;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纵向裂缝处治技术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7年06期
5 魏奇;吕伯厚;;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治措施[J];科技资讯;2007年28期
6 王伟;;京沪高速公路纵向裂缝病害检测分析及处治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8年05期
7 赵志明;;城市既有道路改造过程中路面纵向裂缝的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15期
8 陆华;;省道212线K23+216处1-20M预应力空心板桥“U型”桥台出现纵向裂缝的分析及对策[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10期
9 陈亚莉;;临长高速公路典型纵向裂缝成因机理试验研究[J];中外公路;2009年05期
10 张建仁;袁德海;许文燕;;合蚌路沥青下面层纵向裂缝原因分析[J];安徽建筑;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宗彬;赵健;;浅谈“壁可”法在修复桥梁纵向裂缝中的应用[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2 王红祥;张明;;高速公路纵向裂缝病害分析及处治措施[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3 李全林;潘欣;杨力;;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底板纵向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A];湖北省公路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二○○八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温智;盛煜;马巍;吴青柏;房建宏;黄波;许安花;李焕青;;国道214线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典型纵向裂缝监测和模拟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齐庆宝;王海清;于勇;;多功能双向土工格栅在治理大—庄高速公路沥青面层裂缝上的应用[A];全国第六届土工合成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李青山;李小红;叶见曙;;混凝土箱梁顶板纵向裂缝成因分析[A];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常青;;沥青路面纵向裂缝病害治理[A];第六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蓉;张毅;;都映高速公路路面震害分析评估[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9 楼庄鸿;;现有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的缺陷[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3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吴景海;王德群;商耀祥;;高速公路路堤和路面软基病害检测及加固处理[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上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爱萍 周长利;向裂缝难题说再见[N];中国交通报;2003年
2 博乐市市政工程队 谭目森;沥青路面裂缝及其预防措施[N];博尔塔拉报;2007年
3 刘启达 王林;深圳将为63座病桥除害[N];广东建设报;2006年
4 胡建勋;虎门威远大桥年内维修[N];东莞日报;2008年
5 李波 徐兆宏 韩吉光;对198座桥梁全面“体检”[N];东营日报;2008年
6 北京市路政局密云公路分局 马继洪;桥梁钢板加固好处多[N];中国交通报;2007年
7 记者 袁超群 实习生 安蕾;把工程干成了豆腐渣[N];西安日报;2007年
8 本报通讯员 王晓冬邋本报记者 杨新明;公路桥梁应建养并重[N];南通日报;2008年
9 陈业平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工程质量监督局 210001 周波 南京东部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210033;米花岭隧道施工技术探析[N];江苏科技报;2010年
10 河北高速公路石安管理处 高玉恒;“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裴建中;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纵向裂缝形成机理及处治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2 高伟;季冻区水泥路面缩缝传荷体系与结构性损坏关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李国恒;季冻区填土路基沉降预测及其附加应力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东凯;基于ArcGIS的青藏走廊带多年冻土路基稳定性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2 任贵波;季冻区沥青路面纵向裂缝破损状况评价与成因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范勇强;温度影响下寒区沥青道路路面纵向裂缝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4 杨锦凤;水热变化对青藏公路路基纵向裂缝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5 范庆杰;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箱梁底板纵向裂缝开裂机理与防治措施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李忠凯;青藏公路纵向裂缝处治结构力学分析[D];长安大学;2003年
7 多吉罗布;青藏公路多年冻土路基病害诊治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8 戴智敏;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应用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阮林旺;高速公路预制空心板结构性裂缝机理探讨[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10 刘涛;整体式板桥纵向裂缝研究分析及处理[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45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045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