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适应不同交通量的冷再生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厚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1 00:28

  本文选题:道路工程 + 冷再生 ; 参考:《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7期


【摘要】:为了全面掌握冷再生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厚度组合,在对现有的国内冷再生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厚度组合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将原路面结构作为路基,冷再生层作为基层,对车辆荷载作用下三层路面结构体系的力学响应进行了分析,采用面层底部拉应变和再生基层底部的拉应力为控制指标,研究了不同交通量条件下,冷再生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厚度要求,提出了适应不同交通条件下的冷再生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厚度组合,并绘制了厚度诺模图,为冷再生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Abstract]: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thickness combination of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 of cold regenerated base,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 existing domestic asphalt pavement thickness combination of cold recycled base, the original pavement structure is regarded as subgrade and cold recycled layer as base course.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of the three-story pavement structure system under vehicle load is analyzed. The tensile strain at the bottom of the surface layer and the tensile stress at the bottom of the regenerated base are used as the control indexes, and th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traffic volume are studied. The thickness requirement of cold recycled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 is proposed. The thickness combination of cold regenerated base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 suitable for different traffic conditions is put forward, and the thickness Norm diagram is drawn. It provides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design of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 of cold regenerative base course.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中咨路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公路研究院;
【基金】: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09-318-814-032)
【分类号】:U416.2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亮;张捷;金康康;彭彬;;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水稳定性试验[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2 徐剑;黄颂昌;秦永春;李峰;石小培;;乳化沥青和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6期

3 徐金枝;郝培文;刘丽;;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力学特性试验[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12期

4 李秀君;拾方治;;乳化沥青冷再生路面结构力学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11期

5 曾梦澜;尹万辉;吴超凡;钟梦武;;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7期

6 凌天清;何亮;马育;;泡沫沥青混合料冷再生技术[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9年01期

7 侯昭光;赵洲清;应荣华;;冷再生基层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1年03期

8 严金海;倪富健;杨美坤;;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间接拉伸疲劳性能[J];建筑材料学报;2011年01期

9 李秀君;江涛;拾方治;;泡沫沥青混合料动态性能研究[J];石油沥青;2007年06期

10 李秀君;张永平;拾方治;;泡沫沥青冷再生基层路面结构力学性能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立群;梁乃兴;曹源文;李钰;;砾石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路用性能调查[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侯昭光;;冷再生基层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张睿卓;凌天清;袁明;宁华宇;;半刚性基层模量对路面结构受力的影响[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4 羊明;胡章立;;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影响因素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04期

5 张卫华;;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物理力学性能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5期

6 徐永丽;侯相深;;基于芯样的沥青路面抗剪性能评价指标[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7 张军,王静梅,李志勇;风化花岗岩路基土动态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J];公路;2004年05期

8 冯俊领;张起森;高和生;陈一飞;;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公路;2006年02期

9 陈声凯;凌建明;张世洲;;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室内试验加载序列的确定[J];公路;2006年11期

10 徐永丽;侯相深;;基于芯样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高温稳定性评价指标[J];公路;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姚爱玲;郑鹏飞;;沥青混合料压缩动态弹性模量试验方法与影响因素[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陈明;魏琛宇;许志鸿;胡尚军;黄文;;基于重载的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3 郭乃胜;赵颖华;;不同纤维掺量沥青混凝土的抗疲劳特性研究[A];纤维混凝土的技术进展与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张守城;吴胜强;徐刚;;橡胶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降噪性能研究[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骁;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流变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保良;车辆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疲劳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徐鸥明;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与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4 张泉;碎石化沥青加铺结构力学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张清平;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6 马庆雷;基于刚性基层的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7 王fE;随机荷载作用下柔性路面结构及路基动力响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8 梁春雨;30~#硬质沥青用于沥青路面中下面层的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叶群山;纤维改性沥青胶浆与混合料流变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关彦斌;大孔隙沥青路面的透水机理及结构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欢;连霍高速改扩建项目公路和桥涵工程检测与评价[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李炎炎;就地热再生PE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国峰;基于重载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4 高翠兰;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力学性能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5 王亚军;济青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类型及处理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秦利娟;自诊断沥青路面用电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文涛;传导型沥青混凝土的流变特性与疲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魏巍;建筑废弃物在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宣懿;沥青路面大中修工程结构转换及适用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杜荣耀;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维修方案选择和加铺层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兰承雄;王泽民;盛兴跃;文海;郭银涛;;泡沫沥青冷再生半柔性基层性能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1期

2 拾方治,孙大权,罗芳艳,吕伟民,朱良镨;泡沫沥青混合料物理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J];公路;2004年05期

3 杨虎荣,何桂平,韩海峰;不同粘度沥青的发泡性能比较和机理分析[J];公路;2004年06期

4 拾方治,李秀君,孙大权,吕伟民;冷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概述[J];公路;2004年11期

5 吴超凡;黄开宇;于永生;曾梦澜;;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试验研究[J];公路;2007年05期

6 谭忆秋,董泽蛟,曹丽萍,鄂宇辉;应用Superpave体积设计法设计冷再生沥青混合料[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3期

7 董泽蛟;谭忆秋;曹丽萍;;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室内设计与性能评价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2期

8 张锐;黄晓明;赵永利;侯曙光;;加入新型添加剂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11期

9 潘学政;拾方治;;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疲劳性能的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8期

10 梁春雨;李艳玲;陈志国;;硬质沥青混合料动态间接拉伸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细军;沥青混合料及路面层间抗剪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2 肖杰;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与使用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3 何亮;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修筑半柔性路面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4 权登州;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技术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飞跃,梅兴民;道路路面维修改造就地冷再生技术应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杨洪波,李云峰,吴夏生;道路基层冷再生施工工艺及其应用[J];山西交通科技;2004年02期

3 吕伟民 ,拾方治;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5年03期

4 李自光,丁小峰,王月;泡沫沥青及其冷再生施工工艺[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4年12期

5 韩红;;冷再生施工技术在正港公路养护工程中的尝试[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7年07期

6 贾振忠;;冷再生施工工艺的系统方法论[J];北方交通;2010年03期

7 张春英;维特根KMA200型厂拌冷再生设备[J];建筑机械;2004年04期

8 何起 ,浦剑敏 ,拾方治;冷再生机及冷再生工艺介绍[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5年03期

9 张春英,张凯;就地冷再生施工方法在辽宁的应用[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5年07期

10 孙晓亮;;高远圣工GYCBL200——厂拌冷再生施工的坚实臂膀[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树明;徐鹏;孔伟;赵万蕾;;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在路面基层的应用探讨[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2 陈若翔;;旧路面冷再生技术应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杜廷胜;;旧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A];2002年道路工程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4 拾方治;孙大权;李秀君;吕伟民;;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与工程应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拾方治;孙大权;李秀君;吕伟民;;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与工程应用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海燕;杜二鹏;高伯翔;王晓华;刘真岩;;沥青路面冷再生基层、底基层技术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设备卷[C];2002年

7 刘天蓉;缴刚;金光文;;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有关问题的建议[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张平;冯志敏;;二灰土冷再生技术在改建工程中的应用[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9 赵庆国;;沥青路面现场冷再生技术的应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张永平;潘学政;拾方治;;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应用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严泽;既有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获省级工法[N];中国建设报;2011年

2 交轩 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专家组;应用厂拌冷再生 废料变身“上基层”[N];中国交通报;2009年

3 马素月;北京低碳示范路应用“龙旋风”[N];中国交通报;2011年

4 白振文;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浅析[N];晋中日报;2011年

5 杨现辉;我市在农村公路建设中首次应用沥青冷再生技术获得成功[N];新乡日报;2008年

6 记者 李敏;我市首次利用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养护干线公路[N];承德日报;2009年

7 通讯员  李放 记者  李丹;吉林: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节约资源[N];中国交通报;2006年

8 马素月;西宝高速“旧貌换新颜”[N];中国交通报;2011年

9 洪土斌 欧阳龙;新技术助昌九高速技改项目节约土地70亩[N];中国交通报;2009年

10 驻陕西首席记者 白秋薇 通讯员 蒙海波;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经济环保[N];中国交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金枝;泡沫沥青及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技术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砚军;潍坊市干线公路路面冷再生技术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赵永波;冷再生技术在陕西高速公路路面大修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10年

3 郑彦军;冷再生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4 李印保;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设备配置及其再生工艺[D];长安大学;2010年

5 王丽;水泥为添加剂的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3年

6 李子云;路面冷再生机车架有限元分析及轻量化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7 吴传山;重庆市沥青混凝土路面厂拌冷再生设计及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8 王艳兵;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9 晏双龙;水稳半刚性基层全厚式就地冷再生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10 徐立娜;改性沥青冷再生技术与路用性能的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46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046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8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