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焊钉-橡胶组合连接件抗剪性能试验

发布时间:2018-06-26 19:45

  本文选题:组合桥梁 + 组合连接件 ; 参考:《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摘要】:为了在确保钢与混凝土连接件抗剪承载力不变的情况下达到降低抗剪刚度的目的,提出了焊钉杆部外套橡胶的组合连接件构造.以橡胶套设置与否以及橡胶套的高度、厚度为参数进行了18个模型试件在单调和反复加载作用下的抗剪推出试验,结果表明,外套橡胶的组合连接件相比于普通焊钉连接件其抗剪承载力基本保持不变,抗剪刚度显著减小;在反复加载作用下两者具有相同的变形恢复性能;组合连接件的橡胶套高度宜小于焊钉高度的3/4、厚度在到达焊钉直径的1/8时已经能够起到显著减小抗剪刚度的效果.
[Abstract]:In order to reduce the shear stiffness of steel and concrete joints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shear bearing capacity of steel and concrete joints is invariable,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osite joints of the sheathed rubber of welded nail rods is put forward. The shear ducting tests of 18 model specimens under monotonic and repeated loading are carried out with the parameters of rubber sleeve setting, height and thickness of rubber sleeve.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mmon welded nail joint, the shear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composite joint of the jacket rubber is basically unchanged, and the shear stiffness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both of them have the same deformation recovery performance under repeated loading. The rubber sleeve height of the composite joint should be less than 3 / 4 of the weld nail height, and the thickness can obviously reduce the shear stiffness when the thickness reaches 1 / 8 of the nail diameter.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交通运输部建设科技项目(2013 318 822 370)
【分类号】:U441;U4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钢-混组合桥梁多螺栓抗剪连接件的静力特性[J];钢结构;2012年07期

2 王倩;刘玉擎;;焊钉连接件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占玉林;赵人达;毛学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剪力连接件承载力的比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2 许燕;王仪;刘平;;开孔钢板连接件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3 李鹏飞;刘保东;肖英楠;;截面形式对波纹钢腹板桥梁动力特性的影响[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杨国涛;吴冲;苏庆田;;多跨系杆拱桥组合梁剪力钉受力性能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5 刘玉擎;范海丰;代亮;;GFRP加肋折形模板施工过程模拟试验[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0年06期

6 牛黎明;杨霞林;;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腹板平板长度的参数分析[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姚国文;周端明;周志祥;;钢-混凝土混合拱桥接头应力传递规律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吴万忠;周云岗;张杨永;;大跨连续组合箱梁桥面板轮载作用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9 刘志才;刘旭锴;;波形钢腹板剪切屈曲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07期

10 熊洪波;;小半径曲线钢-混凝土叠合连续箱梁桥设计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海丰;刘玉擎;贺君;;GFRP-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抗弯性能研究[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范海丰;刘玉擎;;FRP材料应用于桥面板的新技术[A];第十八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宋山梅;;贵州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发展问题探讨[A];贵州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论坛文集[C];2009年

4 苏庆田;曾明根;吴冲;;开口组合曲梁焊钉剪力分布规律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5 王正阳;吴冲;陆春阳;;斜拉桥钢-混组合箱梁焊钉连接件剪力分布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6 苏庆田;李杰;董冰;;钢主梁拱桥桥面系合理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1年

7 王巍;苏庆田;吴冲;;施工过程对连续组合梁中剪力连接件受力的影响[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1年

8 邵长宇;;组合结构桥梁—国际发展与国内展望[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赵晨;刘玉擎;张喜刚;;组合结构在斜拉桥中的应用发展[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徐国平;刘高;吴文明;;开孔板连接件在钢-混凝土结合部中的应用[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密布横梁与混凝土板组合桥面系高速铁路下承式钢桁梁桥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刘君平;主管内填混凝土矩形钢管桁架受力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李勇;大跨度钢—混凝土组合桥梁空间理论与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黄彩萍;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张阳;带波形钢腹板悬臂挑梁的组合脊骨梁力学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6 王会利;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结构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付果;考虑界面滑移及掀起影响的钢—混凝土组合梁试验与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8 黄琼;钢—混凝土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受力性能与计算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张彦玲;钢—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受力性能及开裂控制的试验及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雷宇;组合梁斜拉桥静力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群;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大博;大跨径波形钢腹板桥屈曲分析及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王昆;某跨郑石高速立交钢—混凝土组合梁桥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李慧乐;一种铁路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桁架桥的动力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林磊;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抗剪连接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6 肖金敏;大跨度钢—混组合桁架节点静力性能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李达;钢—混凝土塔座预应力结合段受力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廖雅杰;波纹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闫鹏;波形钢腹板PC组合弯箱梁桥力学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马玲;波纹钢腹板体外PSC组合箱梁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D];长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忠延,史家钧,李炳生,韩学宏;大直径栓钉承载力的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199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岚;邢永明;赵久敏;郭莹莹;;胶粉改性沥青桥面防水层界面抗剪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7年S2期

2 胡杰;;硬质沥青混合料抗剪性能试验分析[J];山西建筑;2009年05期

3 郑平;朱止波;;掺入聚酯纤维的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0年06期

4 彭立敏,周铁牛,韩玉华;浅埋隧道地表砂浆锚杆预加固效果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1992年02期

5 王召兵,缪吉伦,刘建国;涪江富金坝船闸输水型式研究[J];中国港湾建设;2005年04期

6 闫治国;朱合华;杨其新;;火灾时隧道火风压及其对通风影响的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2期

7 于丽;王明年;;长大公路隧道火灾模式下的烟雾特性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07年04期

8 勾红叶;蒲黔辉;周青虎;王君明;;城市立交桥牛腿开裂及加固模型试验设计与计算分析[J];铁道建筑;2007年10期

9 张楠;王述红;王晓明;李飞;;含弱层围岩的隧道变形破坏过程模型实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10 梁晓程;;交通荷载下道面与软土地基协同工作分析[J];北方交通;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云鹏;李玉成;马小舟;董国海;;斜向浪作用下斜坡式防波堤上扭王字块体稳定性试验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余加勇;邹峥嵘;朱建军;张坤;;积木式工业测量系统在桥梁模型试验中的应用[A];中国测绘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兴冲;朱f^;;弹塑性Winkler地基模型及其应用[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7年

4 贾艳敏;王佳伟;韩基刚;;预应力简支钢箱梁固有频率分析[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8年

5 方勇;何川;赵强政;谢俊;华科;;土压平衡式模型盾构机的研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德禹;沈茂山;;中承式悬杆连拱桥的模型试验及有限元分析[A];第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3年

7 闫治国;杨其新;朱合华;;长大公路隧道火灾温度场分布试验研究[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8 刘智;刘钊;孟少平;;斜拉桥拉索锚固区抗裂设计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2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姚国文;周端明;向中富;;预浸式FRP片材加固补强技术研究与应用[A];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周振强;;连拱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对地面下沉控制与试验研究[A];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速公路新型护栏研究[N];科技日报;2007年

2 记者 方军邋黄伟清;纬三路过江通道基本确定建成隧道[N];南京日报;2008年

3 曾长新邋吴纯青;温州北麂岛拟建30万吨级原油码头[N];中国水运报;2007年

4 记者 张秀巍;大顶子山船闸暂不收取“过闸费”[N];哈尔滨日报;2007年

5 盖爽;索力安全检测方法达国际先进水平[N];建筑时报;2010年

6 记者 蔡文龙 通讯员 朱金增 刘玉国;广利港:拓宽城市发展的航道[N];东营日报;2008年

7 记者 张涛 通讯员 丁丰丽;航道整治技术创新成效显著[N];中国水运报;2009年

8 李佳;双塔双索面混凝土斜拉桥设计通过鉴定[N];中华建筑报;2005年

9 记者 周伶 通讯员 王琼;我区盐渍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N];新疆科技报(汉);2010年

10 张韶军;有效减少小桥涵病害[N];中国交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戍平;破碎围岩隧道的模拟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单炜;异形截面斜拉桥索塔锚固区节段受力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3 卢海林;预应力混凝土曲线箱型梁剪力滞效应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郑筱彦;压力分散型锚索加固边坡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罗旗帜;基于能量原理的薄壁箱梁剪力滞理论与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6 牛思胜;黄土地区台后跳车柔性搭板处治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7 王会利;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结构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张光发;导管架下水运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柳惠芬;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弯曲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满洪高;大跨度钢斜拉桥索梁锚固结构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海燕;隧道开挖对地面建筑结构的影响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5年

2 熊刚;独塔无背索斜拉桥主梁受载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甘平;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在铁路桥梁上的应用研究初探[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张洪金;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的力学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5 周浩;南京长江三桥桥塔钢—混结合段剪力键选型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6 羊日华;茅草街大桥模型试验与受力性能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05年

7 王长春;水中悬浮隧道与洋流耦合作用的模型试验[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8 许有胜;公路桥梁拓宽改造纵向接缝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9 赖文涛;无伸缩缝直线箱梁桥剪力滞效应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10 李轩;滑坡地段隧道位置选择[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71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071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0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