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设施布局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6 23:18

  本文选题:综合客运枢纽 + 换乘量预测 ; 参考:《长安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综合客运枢纽作为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关键节点,是实现城市内外多种交通方式客流集散换乘的重要场所。其换乘设施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程度与乘客换乘效率的高低,最终将对整个枢纽的运转产生影响。随着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出行次数增加,导致综合客运枢纽内客流量巨大,如何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科学的布局换乘设施、组织换乘流线,对安全、便捷高效的换乘,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从系统角度出发,对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设施的布局问题展开研究。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设施布局应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充分体现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经济性的协调统一,论文以乘客换乘需求为基础,兼顾考虑其他相关影响因素,对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设施布局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从综合客运枢纽基本理论出发,分析乘客换乘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用交通规划“四阶段”交通分布预测理论与方法,提出综合客运枢纽换乘量预测思路与方法,建立了枢纽各种交通方式间换乘客流预测的重力模型;以换乘量为基础参数,对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设施布局进行研究,分析枢纽设施整体空间布局,探讨不同空间布局下场站设施与连接类设施的换乘衔接布局模式,提出换乘设施布局思路与方法,以换乘系统内乘客换乘时间和设施成本整体最优为目标函数,建立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设施布局方案选择模型。将本文的研究成果应用于XXX综合客运枢纽建设项目,从换乘量预测与设施布局两方面验证了论文研究成果,以期为未来综合客运枢纽规划与设计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方法。
[Abstract]:As the key node of the urban passenger transport system, the integrated passenger transport hub is an important place to realize the distribution and transfer of passenger flow in and out of the city. Whether the layout of the transfer facilities is reasonable or no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onnection degree of various traffic modes and the passenger transfer efficiency, and will ultimately have an impact on the operation of the whole hub.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number of residents traveling increases, which leads to the huge passenger flow in the integrated passenger transport hub. How to arrange the transfer facilities scientifically under the constraint of limited resources, and how to organize the transfer streamline is safe to the safety.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transfer and effective use of public resourc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ystem, this paper studies the layout of transfer facilities in integrated passenger terminal. The layout of transfer facilities of integrated passenger transport hub should strengthen the service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and fully reflect the coordination and unity of function, systematization, advanced nature and economy. The paper is based on the passenger transfer demand. Taking into account other relevant factors, the layout of transfer facilities in integrated passenger terminal is studied in depth.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theory of integrated passenger transport hub,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passenger transfer choice behavior, and puts forward the train of thought and method for forecasting passenger transfer volume by using the "four-stage" traffic distribution prediction theory and method of traffic planning. The gravity model of passenger flow prediction between various traffic modes of hub is established, and the layout of transfer facilities of integrated passenger transport hub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transfer quantity, and the overall spatial layout of hub facilities is analyzed.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transfer connection layout mode of the next station facilities and connected facilities in different space layout, puts forward the train of thought and method of transfer facilities layout, and takes the overall optimal passenger transfer time and facility cost in the transfer system as the objective function. The model of layout selection of transfer facilities for integrated passenger transport hub is establishe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are applied to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xxx integrated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hub,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verified from the aspects of transfer volume prediction and facility layout.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methods for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integrated passenger transport hub in the future.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1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宝林;;综合客运枢纽是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着力点[J];交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刘梦涵;汪忠;高建华;;国内外综合客运枢纽规划设计经验与启示[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0年04期

3 ;铁路南站客运枢纽区块:造现代客运枢纽[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10年01期

4 鲁斌;;政府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的思考[J];交通标准化;2010年11期

5 蔡昌淼;刘少波;付百学;吴彪;;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信息管理技术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30期

6 杨文银;;关于换乘主导的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的几点思考[J];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张小辉;过秀成;杜小川;巩建国;;综合客运枢纽内涵及属性特征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04期

8 刘翔;刘志旗;廖芳龄;;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交通咨询评估方法探讨——以无锡市火车站北广场综合客运枢纽为例[J];价值工程;2011年21期

9 程世东;张娜;;推进铁路客运枢纽综合开发利用的对策[J];综合运输;2011年10期

10 丁军华;;关于连云港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的思考[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樊茹琴;;综合交通客运枢纽信息化初探[A];上海空港(第7辑)[C];2008年

2 王淑伟;孙立山;荣建;李炎峰;王珊;魏中华;;城市客运枢纽规划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唐淼;王宝辉;徐一峰;;铁路客运枢纽总体方案评价方法研究[A];构建生态人文交通 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第十九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11年

4 晏克非;于晓桦;郑建;宋睿;;面向低碳交通的城市客运枢纽规划设计研究[A];构建生态人文交通 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第十九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11年

5 朱胜跃;;综合客运枢纽功能布局与交通组织探讨[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高克跃;;大型铁路客运枢纽一体化交通组织——以厦门北站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丁甲宇;郭旭东;;高铁客运枢纽对城市周边地区发展影响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学智 赵建军;敦煌要建客运枢纽[N];酒泉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刘玉琴;零换乘:综合客运枢纽在我省起步[N];新华日报;2009年

3 王兴宝 林兰;市政府部署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建设[N];镇江日报;2009年

4 苏站;江苏:综合客运枢纽目标是“零换乘”[N];中国交通报;2009年

5 记者 黄春梅;伍家客运枢纽站昨开工[N];三峡日报;2009年

6 记者 姜龙;公路客运枢纽建设抢出工期60天[N];大庆日报;2010年

7 记者翟相哲;市府调度东部新区客运枢纽建设[N];邯郸日报;2011年

8 记者 王元晖;翔安客运枢纽中心昨奠基[N];厦门日报;2011年

9 记者 吴跃强;我市将建南昌综合客运枢纽[N];南昌日报;2012年

10 本溪日报记者 王海洋 见习记者 李桐;沈本新城客运枢纽站开工建设[N];本溪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宣登殿;综合客运枢纽系统规划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陈大伟;大城市对外客运枢纽规划与设计理论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3 杨丽丽;综合客运枢纽换乘系统运行可靠性测度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胡春平;客运枢纽换乘效率及流线组织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5 王建聪;城市客运枢纽换乘组织关键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柯林春;城市综合客运枢纽旅客换乘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7 员丽芬;面向服务的综合客运枢纽可靠性选址与服务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8 姚凤金;旅客综合枢纽运输协调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9 谢征宇;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客流安全预警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10 李乾;综合客运枢纽集散服务网络分析与建模[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变玲;综合客运枢纽交通换乘衔接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宗婷;基于多种交通方式的客运枢纽交通组织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王琮;综合客运枢纽规划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4 周侃;城市对外客运枢纽功能区布设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林国成;城市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衔接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欧阳展;大型综合客运枢纽交通协调模型与评价方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刘咏;城市对外综合客运枢纽功能定位及相关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王娜;城市综合客运枢纽换乘效率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宗彩莲;综合客运枢纽设施规模量化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邱卓;城市对外客运枢纽布局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71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071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b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