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站轨道交通换乘系统设施配置布局研究
本文关键词:北京南站高铁旅客特征与接驳交通体系改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交通大学》 2013年
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站轨道交通换乘系统设施配置布局研究
郭璞
【摘要】:随着我国高速铁路路网的逐步成型,依托高速铁路建设兴起的新型综合交通枢纽也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国内各主要大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迅猛发展。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同属于广义轨道交通运输体系,它们在系统交通特征上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在高速铁路客运枢纽内,两种交通方式发生换乘衔接关系并进行城市内外部客流的运输交换。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在枢纽站内部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换乘巨系统。如何更好的实现两种运输方式在综合交通枢纽内的换乘衔接,科学合理地配置各类换乘设施,组织换乘流线,设计出效果更佳的站内设施配置与流线组织方案,对于较好地满足客流需求,保障乘客顺利、便捷地完成换乘过程,提高高速铁路综合枢纽换乘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结合国内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的功能构成与典型空间布局模式,界定了枢纽站客运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概念。然后以其为研究对象,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分析阐述了枢纽站轨道交通换乘系统构成,重点进行了换乘设施的能力规模及设施布置分析、换乘系统行人流特征分析,以及轨道交通换乘运通运载工具协调分析。 其次,文章重点结合排队论、可靠度理论、故障树分析法进行了站内各换乘设施的可靠度计算模型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整合乘客进出站换乘时间、车站投资经济成本等目标建立了轨道交通换乘系统设施配置方案选择模型,并对模型的求解步骤进行了阐述。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阐述模型的应用及求解过程,验证模型的实用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U291.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明正;潘昭宇;高胜庆;;北京南站高铁旅客特征与接驳交通体系改善[J];城市交通;2012年03期
2 刘娜;韩宝明;鲁放;李得伟;;中心地空间理论在地铁换乘枢纽设计中的应用[J];都市快轨交通;2010年03期
3 徐士伟;邓毛颖;余二威;;高铁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探析——以广州南站为例[J];规划师;2011年10期
4 戴帅;姜华平;陈海泳;陈艳艳;;公共交通换乘时间可靠度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9期
5 曾小明;张玉红;朱墨;温卫华;杨虹;娄奕红;蒋忠海;;基于应急状态的城市交通枢纽可靠性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6 周雪梅;于晓斐;杨晓光;;基于优先级的公共交通枢纽换乘可靠度[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S2期
7 杨丽丽;贾洪飞;隽志才;;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系统可靠性及其影响因素[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4期
8 麦哈德·冯·格康;于尔根·希尔默;;柏林中央火车站 轨道交通的新平台[J];时代建筑;2009年05期
9 周建喜;;广州南站规划设计[J];铁道标准设计;2011年08期
10 陈海兵;谢海红;李艳红;杨丽娟;;客运专线中心站旅客换乘问题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宇刚;考虑服务水平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司徒炳强;公交网络时刻表编制的理论建模及可靠性控制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贺东;城市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杨丽丽;综合客运枢纽换乘系统运行可靠性测度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维凤;城市轨道交通与快速公交的换乘协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李昂;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换乘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蒋文;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衔接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张红;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人行设施配置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王科;城际客运专线与城市交通换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6 王国辉;铁路客运枢纽站与城市交通的衔接与协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7 孙苑;动态故障树在地铁列车自动监控系统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李书涛;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能力可靠性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隋晓波;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设施协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何丹;铁路客运枢纽旅客换乘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於冉;;中国城市巨型工程分类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汤礼东;宋保维;毛昭勇;李正;;一种鱼雷壳体模糊可靠性的计算方法[J];兵工学报;2006年06期
3 晏启鹏,王忠强;城市对外交通枢纽站客流交通特性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周雅;孙立军;邵敏华;;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换乘水平评价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年04期
5 孙明正;潘昭宇;高胜庆;;北京南站高铁旅客特征与接驳交通体系改善[J];城市交通;2012年03期
6 柳伍生;钟璧檣;周和平;;航空轨道线运营衔接规划模型[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7 胡明祥;宋保维;邵成;;变环境条件下鱼雷可靠性增长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6年S2期
8 曾星星;李宏勇;顾晓辉;成凤生;年岗;;基于模糊故障树理论的水声干扰子弹故障评估[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1年05期
9 石飞,林莘,徐建源;机械与电子可靠性在真空断路器中的应用[J];电力设备;2004年12期
10 李政;曹江;何芬;黄河;倪维斗;;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J];动力工程;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岳生;王新图;;以沿海航天发射中心为例探讨电子产品防护的优化方案[A];第五届电子产品防护技术研讨会论文集(续)[C];2006年
2 毛程远;裴玉龙;;轨道交通站点接驳布局模式研究[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于琦;邹安全;;GO-FLOW与FTA相结合的集气站系统可靠性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赵岳生;张志芬;首俊明;;航天发射场可靠性技术工程应用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可靠性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朱兆一;林少芬;;船用锅炉锅筒壁厚的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A];2011年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第三次全体委员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孟荣刚;林少芬;戴乐阳;;纳米颗粒在金属磨损表面自修复的可靠性研究[A];2011年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第三次全体委员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春青;林少芬;陈景锋;;耙吸挖泥船耙齿的模糊可靠性分析[A];2011年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第三次全体委员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宁;陈景锋;林少芬;王永坚;;空压机连杆螺栓模糊可靠性研究及其BP模型[A];2011年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第三次全体委员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於冉;;中国城市巨型工程分类初探[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10 孙伟;;塑造促进城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城市门户——构想淄博市城市综合体交通枢纽门户[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徒炳强;公交网络时刻表编制的理论建模及可靠性控制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烨;民机产品可靠性评估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罗湘蓉;基于绿色交通构建低碳枢纽[D];天津大学;2011年
4 王晶;基于绿色换乘的高铁枢纽交通接驳规划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林广利;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综合交通枢纽价值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张月雷;机械系统可监测性设计理论及在船舶机械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况爱武;基于可靠性的城市交通网络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8 蒋炜;新型整体式钒催化剂的设计、制备与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刘建民;大型混凝土施工模板结构体系控制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10 吴震东;无线传感器网络多节点协同相关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洋;含模糊参数不可修复系统的模糊可靠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任芳;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接驳线路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巨峰;武广高铁客运营销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邹歆;基于铁路乘客出行特征的枢纽集散交通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年
5 王一;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决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刘雨;刮板输送机可靠性寿命评价及可靠性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芳芳;高压断路器关键部件可靠性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8 元莎莎;城市地铁换乘站客流仿真模拟与方案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马化洲;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轨道系统安全风险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丁丹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疏散能力评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茂;王振;;行人和疏散动力学研究现状及进展[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S1期
2 王璇,束昱;国内外地铁换乘枢纽站的发展趋势[J];地下空间;1998年S1期
3 高自友,宋一凡,四兵锋,林兴强;公交网络中基于弹性需求和能力限制条件下的SUE配流模型及算法(Ⅰ)[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4 高自友,宋一凡,四兵锋,林兴强;公交网络中基于弹性需求和能力限制条件下的SUE配流模型及算法(Ⅱ)[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5 赵鹏,藤原章正,杉惠赖宁;SP调查方法在交通预测中的应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6 姜帆;城市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衔接的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7 刘卫果,胡思继;旅客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的模糊机会约束规划模型[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8 赵翠霞,张于心,孙毅,陈志业;城际铁路发展模式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孙晚华,刘钢;铁路城际客流预测模型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罗帆,佘廉,顾必冲;民航交通灾害预警管理系统框架探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学兵;;关于铁路应用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的分析与建议[A];“粤京港沪”四铁道学会第九届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0年
2 吴小萍;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轨道交通规划与评价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3 罗帆;航空灾害成因机理与预警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4 韩红成;资本定价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于滨;城市公交系统模型与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赵惠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安全性与可靠性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杨京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合理规模与布局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汪江洪;公交换乘系统研究及其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李海峰;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陈大伟;大城市对外客运枢纽规划与设计理论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朝峰;地铁换乘站行人流特性和疏散时间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胡文;客流特性对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设施设计参数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杜海晖;大型客运站客流组织动态仿真系统实现方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张盛;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行人设施规模和布局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晏小波;城市轨道交通三线换乘站换乘效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李昂;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换乘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李晓燕;区域城际铁路换乘问题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王有为;城市公共交通枢纽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9 宋磊;航空公司交通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10 平芸;民航机场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昌娟;浅析淮安市公路客运枢纽站场布局规划[J];现代交通技术;2004年01期
2 ;广州新客站亚洲最大的现代化铁路客运枢纽[J];铁道建筑技术;2009年07期
3 周振庆 ,苏振声 ,赖秀生;国外客运枢纽示意图(续5)[J];铁道运输与经济;1983年06期
4 刘梦涵;汪忠;高建华;;国内外综合客运枢纽规划设计经验与启示[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0年04期
5 王尤优;上海公交客运枢纽发展的思考[J];交通与运输;2005年02期
6 徐英俊;;综合客运枢纽旅客换乘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1年04期
7 曹守华;交通枢纽浅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年14期
8 ;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实现交通运输无缝衔接[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0年04期
9 刘术红;;高速铁路客运枢纽交通规划研究[J];山西科技;2007年02期
10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现代客运枢纽分会成立[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胜跃;;综合客运枢纽功能布局与交通组织探讨[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高克跃;;大型铁路客运枢纽一体化交通组织——以厦门北站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蔺军;高继领;李建华;徐春兰;付亮;;新广州火车站钢结构节点深化设计与数值分析[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寅大;蔺军;徐春兰;高继领;任军;;新广州火车站大型空间钢结构的制作与施工技术[A];'2009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巍;;国内大型铁路客运站发展趋势研究及应用——以郑州综合交通枢纽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轨道交通[A];北京市政第一届地铁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徐竞琪;滕靖;刘好德;陶媛;;城市交通枢纽运行可靠度模型研究[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乔牧;;哈大客运专线哈尔滨西站周边用地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刘金;李建忠;;武汉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规划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崔华;;“七个加强”促管理 科学发展上一流[A];北京市物资流通协会2010年理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驻江苏首席记者 王瑞水;[N];中国交通报;2009年
2 记者 刘晓东;[N];江苏经济报;2009年
3 记者 徐飞;[N];中华建筑报;2009年
4 记者 钱怡;[N];苏州日报;2009年
5 记者 何秋斌;[N];中国交通报;2009年
6 记者 林兰;[N];镇江日报;2009年
7 别坤;[N];科技日报;2010年
8 记者翟相哲;[N];邯郸日报;2011年
9 赵明林;[N];中国交通报;2003年
10 撰稿 本报记者 黄伟清;[N];南京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宣登殿;综合客运枢纽系统规划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石磊;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空间建构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3 周侃;高铁客运枢纽换乘行为分析与设施配置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李乾;综合客运枢纽集散服务网络分析与建模[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谢征宇;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客流安全预警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6 姚凤金;旅客综合枢纽运输协调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7 唐明;客运枢纽行人交通行为模型与仿真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王茂奎;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客运一体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王晶;基于绿色换乘的高铁枢纽交通接驳规划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陈方红;城市对外交通综合换乘枢纽布局规划与设计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子涵;综合客运枢纽站流线组织与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刘纪建;铁路客运枢纽换乘组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高视之;基于空间句法的高速铁路客运枢纽内部空间组织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4 郝凯冰;综合客运枢纽功能区布置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5 贾培培;高峰期综合客运枢纽内部拥堵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6 刘一川;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空间结构与城市交通组织的耦合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蒋玲钰;综合客运枢纽设施布局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范璐;综合客运枢纽交通组织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刘晨;综合客运枢纽对城市交通影响的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10 程千书;辽阳市综合客运枢纽外围衔接交通组织设计[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北京南站高铁旅客特征与接驳交通体系改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92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09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