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拟静力法公路路基结构抗震稳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7 23:34

  本文选题:抗震 + 路基 ; 参考:《地震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摘要】: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地震的发生为偶然事件,发生频率并不大,但一旦发生所造成的破坏却是灾难性的,对于高等级公路也不例外。在以前的研究中,很少涉及路基填土的动力学特性以及路基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对地震动力荷载作用主要是以区域地震烈度作为惟一的参考依据,没有考虑地震振动频率和地震持续时间等特性,因此无法真实反映路基结构在地震作用时的特性。针对以上问题,对路基结构的动力稳定性通过拟静力方法进行研究,对路基结构动力稳定性计算的拟静力公式进行了改进。对于挡土墙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挡墙加速度受到影响,在计算挡土墙土压力时考虑地震加速度分布系数的影响;对于路基通过引入加速度分布系数对地震惯性力进行了改进,并对路基边坡拟静力稳定计算的公式进行了改进。
[Abstract]:China is an earthquake-prone country, especially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he occurrence of earthquake is accidental, and the frequency is not great, but the damage caused by earthquake is catastrophic, and it is no exception for high grade highway. In previous studies,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ubgrade fill and the stability of subgrade structure under earthquake load are seldom discussed. The current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Highway Engineering is mainly based on the regional seismic intensity as the only reference for seismic dynamic load, and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rthquake vibration frequency and duration. Therefore, it can not truly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bgrade structure under earthquake action.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the dynamic stability of subgrade structure is studied by quasi-static method, and the pseudo-static formula of subgrade structure dynamic stability calculation is improved. The acceleration of retaining wall is affected by earthquake load, the influence of seismic acceleration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is considered in calculating the earth pressure of retaining wall, and the seismic inertia force is improved by introducing acceleration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to roadbed. The formula of pseudo-static stability of subgrade slope is improved.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省水利工程管理局;
【分类号】:U41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昌凯,阮永芬,熊恩来;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的动力分析方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2 刘立平,雷尊宇,周富春;地震边坡稳定分析方法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金贝;公路填方路基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永军;;加筋土挡墙在高寒地区的施工新技术[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2 李杰;徐利;周丽琴;;深基坑复合土钉支护受力机理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3 钱坤;尹新生;朱珊;佴磊;;三维地基沉降计算公式的改进与比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4 郝福生;惠治鑫;;科里奥利力对黄河沿岸水体流失的影响及当前治理措施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5 吴娜;姚永生;;最小二乘法在岩土三轴剪切实验中数据处理的应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廖俊展;黄茂松;李兴照;;某越江通道工程江中风井抗震稳定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7 梁文文;王成;;抗滑桩的桩间土拱效应问题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8 刘峧炜;韩煊;陈昌彦;贾亮;;高填方路基沉降预测的半数值半解析方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9 周栋梁;张天友;;岩质边坡侧压力问题初探[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10 李书兵;苏骏;毕辉;;岩质边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凤余;郑伟;赵秋芳;郭新华;;朗肯理论在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中的应用[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2 李军;李强;周靖凯;张宇;;基于二次曲线形式摩尔包络线的履带车辆推力计算研究[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伟;袁昶;;船坞坞口围堰钢板桩拔除工艺设计与实践[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第七届港口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高正夏;赵海滨;;向家坝坝基岩体软弱夹层渗透变形现场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王志达;龚晓南;蔡智军;;浅埋暗挖隧道开挖进尺的计算方法探讨[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玉成;杨光华;胡海英;张有详;;在软土地基上有反压护道路堤及堤坝的稳定计算[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薛东杰;郜海莲;王广荣;易海洋;周宏伟;;CFG桩在料场软基处理中的数值仿真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晓科;秦四清;李志刚;王少川;付德才;;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BW2危岩稳定性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9 程星;黄润秋;许强;;岩溶致塌中的多力场耦合模式研究[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10 介玉新;于立群;李广信;李晓茹;孙铁;;软土地基上垃圾填埋场的固结和沉降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浜葭;冻融和渗流耦合作用下风积土路基结构性演变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邵玉娴;粘性土工程性质的温度效应试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孙训海;基础刚度、褥垫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承载性状的影响[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0年

4 刘飞;吉林敦化地区草炭土特性的时间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赵忠明;小浪底库区采空区稳定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赵健;软土地基强度试验研究及其增长计算理论[D];中南大学;2010年

7 罗永红;地震作用下复杂斜坡响应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孙立强;超软吹填土地基真空预压理论及模型试验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苏晓成;路基结构的动力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刘小军;浅变质碎裂围岩蠕变特性研究及其在隧道洞口工程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玉民;基于极限分析的土质和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2 焦绪学;T型地下连续墙基础在埃及塞得东港集装箱码头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3年

3 姚广亮;地下结构减压抗浮环境影响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4 王晶;反复冻融循环条件下粉砂土的力学特性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5 李振;中耕追肥机施肥铲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6 杨霜;孟门煤炭专线装车平台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优化设计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7 胡雷;基于有限元技术的旋耕机设计与工作部件仿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8 陈耀思;滨海河网地区堤围工程关键技术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9 张丙军;透水层基坑渗流场及涌水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10 吴杰;复杂应力作用下混合砂浆防渗料的破坏特性试验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振鹏,王阜;论结构物的竖向地震输入[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3年02期

2 陈国兴,谢君斐,张克绪;土的动模量和阻尼比的经验估计[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5年01期

3 吕西林,陈跃庆,陈波,黄炜,赵凌;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4期

4 袁晓铭,孙锐,孙静,孟上九,石兆吉;常规土类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4期

5 薄景山,徐国栋,景立平;土边坡地震反应及其动力稳定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2期

6 陈学良,袁一凡;挡土墙地震反应非线性波动模拟[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4期

7 王思敬;岩石边坡动态稳定性的初步探讨[J];地质科学;1977年04期

8 王思敬;薛守义;;岩体边坡楔形体动力学分析[J];地质科学;1992年02期

9 王锡财,杨继恩;澜沧——耿马地震生命线工程及特殊构筑物震害[J];地震研究;1993年04期

10 张瑞禹;;高填方路基边坡或深挖方路堑边坡抗震设防[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泳嘉;;离散单元法——一种适用于节理岩石力学分析的数值方法[A];第一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彤;结构动力模型相似问题及结构动力试验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2 李志强;重力式挡土墙抗震动力可靠度分析与基于位移法的抗震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义聪;肖启华;聂影;薛尚铃;陈林杰;;基于拟静力法的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郭诚谦;;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结构设计及其拟静力法的抗震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08年05期

3 曹千红;伍岳;李耀;邓永华;;基于拟静力法分析库水变化条件下地震荷载对某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张玉敏;杨继华;崔臻;朱泽奇;;基于拟静力法的地下洞室群地震响应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5 王成华;王淦;;等效拟静力法估算强夯加固深度的改进[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1期

6 吴忠怀,吴武胜,龚晓南;强夯置换深度估算的拟静力法[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刘立平,雷尊宇,周富春;地震边坡稳定分析方法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刘杰;李建林;张玉灯;屈建军;李剑武;李映霞;;基于拟静力法的大岗山坝肩边坡地震工况稳定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8期

9 程国伟;赵雪胜;李玲;;基于拟静力法的加筋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年04期

10 吕擎峰,殷宗泽,王叔华,姬凤玲;拟静力法边坡稳定分析的改进[J];岩土力学;2005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阎红梅;李效泉;张群波;;黄河小浪底工程进水塔拟静力法稳定分析[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1年



本文编号:2106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106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6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