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宏微观耦合模型的城市道路交通流在线估计
本文选题:城市交通 + 宏微观耦合模型 ; 参考:《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4年06期
【摘要】:实时可靠的交通流估计是城市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基础.宏观的MCTM模型不能获取引道路段的微观信息,微观的Paramics仿真则需路网OD的准确估计,为避开单一模型使用的缺陷,本文提出建立宏微观耦合模型.在模型估计的单位间隔内,先利用MCTM估计基本元胞有效密度和引道元胞初步密度,并在接口处计算仿真发车数量;再转用Paramics进行引道微观仿真,利用仿真检测数据计算交叉口排队长度和引道元胞有效密度,取代初步密度,作为下一个间隔计算的初始输入,实现交通流的在线估计.仿真中,为符合转向需求实时变化特性,建立基于约束卡尔曼滤波的转向需求估计模型,实时更新单位间隔的转向需求.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宏微观耦合模型满足城市道路交通流在线估计要求.
[Abstract]:Real-time and reliable traffic flow estimation is the basis of urban traffic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he macroscopic MCTM model can not obtain the micro information of the leading road section, while the microscopic Paramics simulation needs the accurate estimation of road network OD. In order to avoid the defects of the single model, a macro and micro coupling model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n the unit interval estimated by the model, MCTM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basic cell effective density and the initial cell density, and the number of simulated trains is calculated at the interface, and then Paramics is used for the micro-simulation of the approach path. The queue length and cell effective density of intersection are calculated by simulation data instead of the initial density which is used as the initial input of the next interval calculation to realize the on-line estimation of traffic flow. In order to meet the real-tim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steering requirements, a steering requirement estimation model based on constrained Kalman filter is established to update the steering requirements per unit interval in real time. The results of case study show that the macro and micro coupling model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online traffic flow estimation on urban roads.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东莞研究院智能交通工程中心;中山大学工学院智能交通研究中心;
【基金】:东莞市智能交通信息处理及服务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2012B010900012) 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监控平台研发和东莞交通信息服务示范(201201B3-0400)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资助(2011J2200092)
【分类号】:U491.1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焰,吕慎;城市道路交通流三参数关系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 黄敏;刘帅;周涛;;港湾式公交车出站对道路交通流影响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3 郭敏;肖翔;蓝金辉;;道路交通流短时预测方法综述[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9年06期
4 商蕾;;城市道路交通流仿真系统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年03期
5 隋亚刚;郭敏;;北京市道路交通流仿真与预测预报系统的研究及应用[J];道路交通与安全;2010年06期
6 陆振波;夏井新;焦恬恬;时幸飞;黄卫;;城市道路交通流监测数据最优汇集时间间隔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7 贾顺平,王丽星;城市道路交通流的计算机模拟与智能控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8 吴立昱;;考虑驾驶员特性的公交车进、出站行为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3年03期
9 弓晋丽;彭贤武;;城市道路交通流时间序列模式相似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11期
10 郭中华,王炜,陆建;非港湾式公交停车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隋亚刚;陆化普;李瑞敏;郭敏;;北京市道路交通流仿真及预测预报系统研究[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胡家宝;姚宁波;张玉民;;基于网络道路交通流仿真平台的研究与设计[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与传动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于镜龙;青岛试行错时上下班制[N];联合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罗元;城市道路交通流智能化模拟虚拟现实系统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2 莫祥伦;城市道路交通流自组织运行机理及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梁玉冰;道路交通流运行状态可靠度动态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陈盛;城市道路交通流速度流量实用关系模型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3 田源;机非混合道路交通流模型校正以及道路阻抗函数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江松涛;道路交通流短时预测方法及实证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5 尹小梅;公交车辆进出站行为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杜荣义;基于感应线圈道路交通流检测系统研究与设计[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7 韩丁富;复杂路网模型的构建及其路径优化搜索算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8 柴茜;公交站台能力与道路交通流关系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17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117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