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热再生中的沥青再生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geothermal regeneration project in Hubei Provinc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evant theory and design method of asphalt extraction from old asphalt pavement. The related indexes of old asphalt were tested and the aging degree was evaluated. On the basis of expounding the mechanism of asphalt regener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target number of old asphalt regeneration in geothermal regener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ixing formula be used to predict the proportion of regenerative additive, and the result of subsequent experiments shows that the error of this estimate is about 15%. The regeneration test of old asphalt was carried out by trial matching method, and the suitable amount of initial type A and B regenerating agents was 8.7% and 7.2% respectively. The anti-aging performance of recycled asphalt with suitable dosage was te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ti-aging performance of recycled asphalt with A type and B type regenerative agent was good.
【作者单位】: 武汉轻工大学土建学院;
【基金】:湖北省建设科技计划项目(2013-17)
【分类号】:U41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明广;;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质量缺陷的成因及预防控制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年09期
2 李清富;梁博;刘晨辉;;人工神经网络在SMA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J];河南科学;2008年02期
3 尚筠;;沥青玛蹄脂碎石(SMA)混合料的试验研究[J];湖南农机;2008年01期
4 王凤楼;王奕鹏;张强;周峰;沈本贤;凌昊;;沥青再生剂的再生效果与扩散性能研究[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2年01期
5 陈荣;;城市道路“白加黑”改造的质量控制[J];建筑;2010年16期
6 姜晴;;沥青路面平整度控制措施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34期
7 李秋廷;魏相富;;干拌法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12年02期
8 林国琼;郭小宏;孟祥昌;;旧沥青路面振荡-破碎回收技术探讨[J];交通标准化;2011年11期
9 卢建华;;粉煤灰替代矿粉作填料的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2年01期
10 刘伟;;粉煤灰替代矿粉作填料的沥青混合料水稳性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永明;热拌再生沥青混凝土技术研究及应用[D];天津大学;2010年
2 马庆雷;基于刚性基层的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3 邢明亮;排水路面沥青混合料的胶浆特性与矿料组成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车法;HMAC性能评价及其在特殊路段应用的数值模拟[D];长安大学;2011年
5 莫石秀;湖沥青改性沥青作用机理及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邓喜昌;庞立果;;TPS高粘度改性沥青在OGFC路面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路涛;;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及组织设计浅探[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4期
2 贾永新;;热再生技术简介[J];北方交通;2009年08期
3 刘月娟;;益路温拌为热再生锦上添花[J];中国公路;2012年03期
4 ;路面旧料热再生养护车 高远圣工与阿盟公路局创新合作的完美力作[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2年11期
5 王光辉,郭英男,季雨,肖宗成,刘巽俊;柴油机排气微粒泡沫陶瓷过滤器的热再生[J];内燃机学报;1989年01期
6 徐孟阳;孙建国;韩凤萍;;关于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推广应用利弊分析[J];科技信息;2013年26期
7 吕一敏;;观场热再生受中国用户欢迎[J];中国公路;2004年05期
8 尚正强;;路用性能达标是热再生工程质量的惟一标准[J];中国公路;2005年21期
9 焦生杰;顾海荣;;就地热再生加热方式的选择[J];中国公路;2005年21期
10 赵文光;就地热再生技术在沪宁高速公路上的应用[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5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谢强;郑权;;汉十高速公路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探讨[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2 张义甫;Mike R.White;;沥青路面养护的发展趋势——就地热再生技术[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设备卷[C];2002年
3 唐敬东;王建志;;再论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的发展优势[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设备卷[C];2002年
4 倪富健;李健;马翔;朱志远;;就地热再生在连徐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5 马琳;;高等级沥青路面早期病害与热再生养护先进技术——适合国情的热再生技术与设备[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陶维;顾海洋;;就地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10卷)[C];2010年
7 邵浔峰;王天龙;;余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在压缩空气系统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马琳;高民欢;;高等级沥青路面的病害与环保养护的先进技术——适合国情的热再生技术与设备的推广应用[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卷[C];2002年
9 梅廷义;张拥军;赵铭;戴方前;江成云;;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应用及关键控制技术[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09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晓东;“就地热再生”让道路出新省钱又环保[N];江苏经济报;2008年
2 通讯员 黄峰;宁夏就地热再生技术破衡大高速修复难题[N];宁夏日报;2010年
3 长江证券;森远股份:热再生机组销售待爆发[N];东方早报;2012年
4 张爱华;大型就地热再生技术让城市道路施工远离污染[N];中国建设报;2008年
5 记者 热娜·乌布力;乌市引进地热再生技术修补道路[N];新疆日报(汉);2011年
6 龚鲁义;英达热再生让“小商品天堂”车行更顺畅[N];中国建设报;2012年
7 金科;江苏推广英达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N];中国建设报;2009年
8 龚鲁义;英达热再生开辟机场跑道养护新市场[N];中国建设报;2014年
9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机通过验收[N];今日信息报;2004年
10 龚鲁义;江苏积极探索利用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修复车辙[N];中国交通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丽威;就地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养护中的适应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2 黄国扬;就地热再生不同热翻松方式的技术经济评价[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3 江燕青;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4 王海军;城市道路就地热再生技术应用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年
5 张新波;热再生技术在浙江沪杭甬高速上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4年
6 刘金玲;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就地热再生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侯睿;沥青抽提方法评价与就地热再生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马尉倘;“汉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9 袁旭;基于温度控制的就地热再生过程质量管理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10 叶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和温度及老化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627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162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