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考虑水稳碎石性能劣化的沥青路面变形

发布时间:2018-08-05 16:39
【摘要】:采用线性Drucker-Prager理想弹塑性模型和时间型指数蠕变速率方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分析连续性周期荷载作用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性能劣化过程中荷载作用对层状沥青路面结构受力及变形的影响,并对车轮轴载对路面车辙的影响作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沥青面层中非弹性应变最大值变化规律与基层模量下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关系;沥青面层变形占总变形的比例最大,中面层对车辙的影响最显著;基层性能劣化使路面抗变形能力显著下降,路面永久变形随着基层模量的下降呈强非线性增长;在基层性能劣化过程中,随着沥青面层永久变形值的增加,沥青层面在路面结构中所占比例逐渐下降;在路面投入使用初期,非弹性变形发展较快,限制重载车辆可以有效减少车辙,为路面车辙控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Abstract]:The linear Drucker-Prager ideal elastoplastic model and time-type exponential creep rate equation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continuous periodic loads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Abaqus. The influence of load on the stress and deformation of layered asphalt pavement during the deterioration process of cement stabilized macadam base is discussed, and the influence of wheel axle load on pavement rutting is also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no obv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ximum value of non-elastic strain and the decrease of the base modulus in the asphalt surface layer, the deformation of the asphalt surface layer is 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deformation, and the effect of the middle surface layer on the rutting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ase cause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anti-deformation ability of the pavement, and the permanent deformation of the pavement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modulus of the base, and in the course of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ermanent deformation of the asphalt surface, The proportion of asphalt layer in pavement structure is decreasing gradually.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pavement application, inelastic deformation develops rapidly. Limiting heavy duty vehicl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rutting, which provides a certain basis for rutting control.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交通工程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78331)
【分类号】:U416.2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久鹏;裴建中;王秉纲;;连续变温下沥青路面车辙分析与高温预警[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2 郑南翔;牛思胜;许新权;;重载沥青路面车辙预估的温度-轴载-轴次模型[J];中国公路学报;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寿年,张建仁,周庆流;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及其破坏机理[J];安徽建筑;2000年05期

2 阳雪;;公路路基拓宽差异沉降机理及其处置措施效果分析[J];安徽建筑;2011年06期

3 金江;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倒装结构综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宋焕荣;;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6期

5 董满江;毛小建;张兆泉;刘茜;;SiC凝胶浇注成型:不同引发剂引发浆料固化[J];材料导报;2008年S1期

6 徐静;赵永利;刘加平;;路用木质纤维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08年S1期

7 占宏;邓蕾蕾;;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机理探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孙家瑛;蒋华钦;;钢渣微粉特性及其用于沥青混合料的试验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9 朱洪洲;唐伯明;高爽;何兆益;;沥青稳定基层ATB25混合料疲劳试验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胡学亮;杨文军;朱洪洲;韦刚;;聚酯玻纤布夹层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禄生;;沥青稳定碎石ATB-25和ATB-30路用性能试验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谭荣鸣;彭政;;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施工技术[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3 朱洪洲;唐伯明;何兆益;;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影响因素正交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4 孙家瑛;黄科;蒋华钦;;钢渣微粉用于沥青混合料的试验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七届二次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岳军声;乔东华;张华;;连续配筋混凝土技术在山区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中的应用[A];开拓进取 再创辉煌——贵州省公路学会2008年技术交流论文集[C];2008年

6 刘洪海;张建;;沥青路面离析的材料和设备机理研究[A];第一届两岸三地绿色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岩松;;低剂量水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研究[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8 姜慧辉;;国外防止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微裂技术分析[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俊卿;王保实;;移动荷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的粘弹性沥青路面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10 刘晓珑;;大粒径沥青混合料(OLSM)柔性基层在旧路改造中的应用[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骁;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流变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付玉;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老化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皓玉;车辆与路面相互作用下路面结构动力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路永婕;重载汽车与路面相互作用动力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于哲夫;一种新的特征选择方法及其在路面使用性能分析中的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高伟;季冻区水泥路面缩缝传荷体系与结构性损坏关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李振霞;沥青路面复合基层结构与材料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王保良;车辆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疲劳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董忠红;重型车辆—沥青路面系统动力响应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10 徐鸥明;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与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媛媛;MAC改性沥青SMA在高等级公路罩面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陈丽丽;道路病害视频检索与识别系统的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建伟;城市主干道级配碎石材料组成分析与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洪刚;水—温冻融条件下沥青路面病害特征及发展机理[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兴;张石高速公路重载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侯昭光;现场冷再生混合料性能与施工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万平;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盛;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沥青路面结构厚度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黄雄立;冰灾对湖南高速公路路面性能的影响及灾后养护对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炎炎;就地热再生PE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辉;黄晓明;张久鹏;廖公云;;基于连续变温的沥青路面车辙模拟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2 苏凯;孙立军;;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预估方法研究综述[J];公路;2006年07期

3 封基良,许爱华,席晓波;沥青路面车辙预测的粘弹性分析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5期

4 李海军,黄晓明;重载条件下沥青路面按弯沉等效的轴载换算[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7期

5 彭妙娟;许志鸿;;沥青路面永久变形的非线性粘弹-弹塑性本构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6 李怀璋,余群;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车辙的预估方法和试验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02年06期

7 刘红瑛,戴经梁;不同级配对沥青混合料车辙性能的影响[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8 马荣贵;沙爱民;宋宏勋;;路面车辙多路传感器检测误差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9 延西利,扈惠敏,张登良;沥青混合料线性流变模型的数值模拟[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10 林绣贤;;沥青面层永久变形计算中有关参数的确定方法[J];中国公路学报;198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有贵,林家胜,罗竟;超载汽车对沥青路面的影响[J];广西交通科技;2000年04期

2 林有贵,罗竞;广西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的研究[J];广西交通科技;2000年S1期

3 王进满,黄广忻,李智荣,邓卫明;沥青路面早期推移防治的探讨[J];山西交通科技;2000年02期

4 王东伟,李永胜,阮川民,靳长征;沥青路面的加热修补[J];山西交通科技;2000年02期

5 余东坡,王鲁军;沥青路面低温开裂问题的探讨[J];公路交通技术;2004年02期

6 刘春波,董秀梅;沥青路面的裂缝预防及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年02期

7 姜海波,杨文婷,洪沛;沥青路面的水损害分析[J];森林工程;2004年03期

8 刘桂强;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及其防治措施[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4年03期

9 赵保平;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J];山西交通科技;2004年02期

10 陈造奇;一种由美国引进的沥青路面保护剂悄然进入我国高速公路[J];上海公路;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姬东;李黎;;沥青路面水破坏原因分析与设计探讨[A];第四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承斌;穆杰;邵龙潭;;微波加热沥青路面及其控制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9年微波创造美的生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张泽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关键施工质量管理实践[A];湖北省公路学会二○○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钱国超;;江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十五”技术回顾与展望[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5 万里鹏;程琳;;浅谈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6 许志鸿;董占文;吴文海;;沥青路面结构的可靠性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茅以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1995年

7 陈景;沈金安;李福普;;沥青路面渗水测定方法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2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2年

8 张晓冰;黄晓明;;沥青路面温度状况分析[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C];2002年

9 贺俊;;沥青路面的施工与监理的质量控制[A];沥青路面施工监理交流材料汇编[C];2002年

10 镇亦明;戴建军;胡爱梅;;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A];沥青路面施工监理交流材料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珍珍;美专家提出系统考虑沥青路面质量[N];中国交通报;2006年

2 赵会;岷江大道沥青路面全面开铺[N];眉山日报;2008年

3 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王乐飞 通讯员 蒋恒;港城“尝鲜”沥青路面修复新技术[N];苏州日报;2011年

4 实习生 李茜邋杨捷;彩色沥青路面制作“独占鳌头”[N];长江日报;2007年

5 记者袁岚;沥青路面寿命可达50年[N];中国建材报;2010年

6 朱振宇;江苏交通科学研究院集成研究打造抗水损沥青路面[N];中国交通报;2011年

7 楚天高速公路养护中心 王云波;沥青路面顶成“麻麻脸” “千斤顶”配块枕木如何[N];湖北日报;2005年

8 张春跃;我市一项沥青路面修复技术达到国际水平[N];保定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陈淑华 通讯员 郭晓萍;探索沥青路面“长寿”之道[N];泉州晚报;2012年

10 记者 陈云芬;沥青路面关键技术破题[N];云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立涛;沥青路面温度应力及超孔隙水压力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王书云;基于生心理因素的沥青路面性能关键参数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3 黄志义;特长隧道沥青路面火灾过程燃烧机理与安全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聂鹏;辽宁省沥青路面合理结构类型与区划原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关彦斌;大孔隙沥青路面的透水机理及结构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罗辉;沥青路面粘弹性响应分析及裂纹扩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王端宜;设计沥青路面及其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8 郭红兵;设置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抗裂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9 蔚旭灿;应用数学力学方法研究沥青路面结构特性[D];长安大学;2008年

10 王虹;基于融雪化冰的传导沥青路面优化设计及粘弹性响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继忠;云南省高海拔地区沥青路面温度场及温度应力数值计算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2 胡勇;沥青路面质量动态控制系统[D];长安大学;2009年

3 程亮;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的沥青路面结构分析[D];长安大学;2009年

4 张文;沥青路面极限承载力与使用寿命预估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李雪莲;沥青路面关键质量指标与付费系数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邓融;水和荷载耦合作用下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孙兆刚;干旱寒冷地区沥青路面温度应力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史恒志;邯郸地区运煤道路超重型交通沥青路面结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0年

9 娄峰;基于模糊理论的沥青路面可靠性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10 偶昌宝;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响应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66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166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4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