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基于宏观基本图的区域交通总量动态调控技术

发布时间:2018-08-13 19:15
【摘要】: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诸多交通问题.在过饱和状态下,单纯的被动型信号控制所起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因此,有必要把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相结合形成一个反馈式系统.本文提出了以基于宏观基本图及反馈门的区域总量动态调控为主、传统优化为辅的交通管理新手段,通过区域边界设置的"反馈门"控制网络流入量,将网络车辆总数维持在其合理可行范围内,以提高或维持网络流量.以北京市西二环区域为例,利用交通仿真软件对动态调控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证明,区域总量动态调控能够保障区域交通流的稳定、有序,提高区域交通流通行效率.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has caused many traffic problems. In the state of supersaturation, the role of pure passive signal control is very limite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traffic control with traffic guidance to form a feedback system. In this paper, a new method of traffic management is put forward, which is based on the dynamic control of the regional total quantity based on the macroscopic basic map and the feedback gate, and is supplemented by the traditional optimization. The network inflow is controlled by the "feedback gate" which is set up at the regional boundary. Maintain the total number of network vehicles to the extent reasonably feasible in order to increase or maintain network traffic.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dynamic control is evaluated by traffic simulation software, taking the West second Ring area of Beijing as an examp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control of regional traffic volume can ensure the stability and order of regional traffic flow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gional traffic flow.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土木系;北京邮电大学;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3M540102) 国家863项目基金(2012AA063303)
【分类号】:U4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辉;陈阳舟;杨玉珍;李世伟;;基于Multi-Agent的区域交通协调控制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2006年02期

2 于妍霞;姜桂艳;;城市交通拥挤的动态疏导策略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2009年04期

3 李振龙;赵晓华;;基于Agent的区域交通信号协调控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8年01期

4 林勇;许兆霞;李树彬;党文修;;交通信号控制参数的仿真优化方法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德申;石建军;;交通控制区域动态划分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7年01期

2 于勇;;交通控制系统理论与关键技术影响分析[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9年05期

3 周济;陈锋;韦达利;张同双;;城市交通区域协调的模糊控制研究[J];电子技术;2010年11期

4 卞凯;;基于强化学习的城市交通区域协调控制研究[J];电子技术;2011年08期

5 杭飞;;基于博弈论的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算法[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4年02期

6 马楠;邵春福;赵熠;;干道信号交叉口群协调控制系统中的影响因素[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7 高丽颖;陈阳舟;李振龙;;基于Agent控制器的单路口信号灯学习控制方法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2007年05期

8 韦薇;夏洪山;;对整合长三角机场群资源 促进协调发展的思考[J];交通与计算机;2008年04期

9 范立权;陈阳舟;李振龙;;基于多Agent的城市快速路协调控制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09年04期

10 张翔;王德石;潘海玲;;潜艇攻击CGF行为建模规划方法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琳;城市快速路交通态势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向辉;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治理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何嘉林;面向“执行体”的实时交通控制系统建模与执行策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秋晨;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主干道路口交通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4 卞凯;基于FCD的交通动态区域协调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谢颖;交通控制子区动态划分和信号协调优化控制[D];广西工学院;2011年

6 闫向磊;基于近似动态规划的城市交通信号优化控制算法研究[D];广西工学院;2011年

7 刘健华;基于多Agent的网络服务组织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8 高丽颖;基于Agent的城市交通信号控制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9 辛晓乐;基于Petri网的化工过程智能控制系统[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10 王振华;多路口交通信号逻辑规则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承向军,杨肇夏;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的探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2 吴越,周学农;智能协作技术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2001年01期

3 蔡朝辉,宋靖雁,张毅,李志恒;基于Multi-agent的道路交通流控制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02年02期

4 高波,费奇,陈学广;思考型Agent的基本结构[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5 姜桂艳;郑祖舵;白竹;赵佳琪;代磊磊;;基于记忆机制的动态交通路径优化算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5期

6 颜跃进;李舟军;陈跃新;;多Agent系统体系结构[J];计算机科学;2001年05期

7 陈雪江,杨东勇,范荣真;多智能体协作的两层强化学习实现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5年03期

8 孙晋文,李明树,鄂卓茂;基于Agent的智能交通体系及仿真[J];计算机仿真;2002年03期

9 李瑞敏;陆化普;史其信;;基于交通需求强度的路口多层模糊控制模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6年01期

10 翟忠民;;动态交通组织中的信号控制技术[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威武;城域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控制与优化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燕红,薛郁;随机延迟概率对交通流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4年12期

2 黄雪峰;董力耘;;加速过程慢启动的细化敏感驾驶交通流模型[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3 汪秉宏,王雷,许伯铭,胡斑比;福井-石桥交通流模型高密度区平均场方程[J];应用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4 孔宪娟;高自友;李克平;;考虑近邻和次近邻车辆影响的单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5 汪秉宏,毛丹,王雷,许伯铭;交通流中的自组织临界性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6 毕铁柱;;矿山测量基本图纸的涂膜保护方法[J];矿山测量;1989年04期

7 唐智权;吕集尔;刘慕仁;孔令江;;在连续位置和速度条件下的NS模型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8 王雷,汪秉宏;决定论性逐步加速交通流模型的渐近稳态行为[J];物理学报;1999年05期

9 白克钊;;车道尺度对平面环行交叉路口流量影响的研究[J];广西物理;2008年04期

10 薛行健;宋睿;晏克非;;城市快速路匝道合流区与基本路段交通流特征对比[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炜;王昊;;一种新的车速离散性描述方式[A];第二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韦艳芳;薛郁;;单车道混合交通流的相变分析[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3 王正;;拥挤交通流非线性模型及仿真[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五分册)[东南大学学报(增刊)][C];2009年

4 刘章;莫业柳;田欢欢;薛郁;;城市主干道中自控红绿灯的交通影响[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5 孟剑平;张解放;;元胞自动机模型中减速带对交通流的影响研究[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坤;从基本图方法到三相交通流理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2 田钧方;基于基本图和三相交通流理论的离散建模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3 祝会兵;基于驾驶行为细致分析的交通流建模和模拟[D];上海大学;2008年

4 李兴莉;交通流的随机因素分析和相变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5 李得伟;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乘客集散模型及微观仿真理论[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孟剑平;交通流的介观与微观模型及其应用[D];上海大学;2008年

7 袁耀明;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的解析和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邹杰;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交通流模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9 谢东繁;基于微观模型的城市道路交通流若干典型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朱琳;城市快速路交通态势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韦艳芳;交通流的数值模拟、相变特性分析及应用[D];广西大学;2006年

2 赵博涵;基于三相流理论的交通流复杂动态特性的微观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陈宁国;混合交通流的建模、数值模拟和实测分析[D];广西大学;2007年

4 蔡燕飞;基于交通相特征的交通系统状态识别[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黄德剑;基于行人流特征的行人交通机理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81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181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4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