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山隧道区域地应力特征分析与应用
[Abstract]:Research purpose: Dangjin Tunnel of Dung Railway is located between Xingmeng fold system and Qilian Mountain fold system. The tunnel buried deep and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re complicated. High ground stress is the main geological problem in tunnel construction. The geological problems related to high in-situ stress in tunnel construction are analyzed and predicted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situ stress in tunnel area.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when the ground stress in Jinshan Tunnel is high, the horizontal stress is the main one, which belongs to the high ground stress area; (2)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on of tangential stress, the mica quartz schist, which is relatively deep buried in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is relatively complete. There is a possibility of a slight rock burst in granite and a small possibility of rock burst in green-mud quartz schist. (3)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situ stress and lithology in the tunnel area, the rock quality of fault fracture zone (especially F5 fault) is weak. There is a possibility of large deformation in construction, but the possibility of deformation in other areas is small. (4)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tunnel ground stress adopt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analysis of main geological problems related to high ground stress. It has reference and significa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作者单位】: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分类号】:U45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军强;施建仁;王水晶;冯光;;地应力测量在深埋长大隧道岩爆预测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2 姜云,王兰生;深埋长大公路隧道高地应力岩爆和岩溶涌突水问题及对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9期
3 徐则民,黄润秋,范柱国,吴培关;长大隧道岩爆灾害研究进展[J];自然灾害学报;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秉鹤;陈剑平;;某特长公路隧道相对浅埋洞段岩爆机理初探[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2 雷松林;郑永来;;基于遗传算法和BP网络的岩爆预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3 杨有海;王长虹;;考虑时空效应的隧道工程黏弹性位移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4 胡威东;杨家松;陈寿根;;锦屏辅助洞(西端)岩爆分析及其防治措施[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5 乔兰,欧阳振华,来兴平,苗胜军;三山岛金矿采空区地应力测量及其结果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6 张延新,蔡美峰,王克忠;三维初始地应力场计算方法与工程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7 李长洪;张吉良;蔡美峰;董鹏;关金龙;张永;;大同矿区地应力测量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8 谢红强;肖明砾;何江达;黄桢;;锦屏水电站坝区初始地应力场回归反演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05期
9 徐林生;;通渝隧道Kaiser效应地应力测试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李夕兵;宫凤强;李地元;张伟;黄炳仁;;山区公路隧道建设灾害预防与控制技术[J];交通科学与工程;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尚彦军;史永跃;孙元春;袁广祥;高千;;地应力奇异值表征的几个极端工程实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2 姜云;;隧道工程围岩大变形类型与机制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芳其;孙建国;;地下工程富水优势特征分析及模糊推理判定研究[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华;;地应力测试及其在巷道支护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尚彦军;史永跃;孙元春;袁广祥;高千;;地应力奇异值表征的几个极端工程实例[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熊孝波;桂国庆;郑明新;许建聪;王宝军;赵其华;靖洪文;马淑芝;;基于可拓方法的深埋长大隧道岩爆预测研究[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永双;熊探宇;王科;李德建;张春山;刘景儒;;造山带深埋隧道岩爆灾害预测途径的思考[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乐文;李镐;秦杰;;近蚀变带地应力异常分布对岩爆风险强度影响研究[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09年
9 徐奴文;唐春安;周济芳;唐烈先;梁正召;;锦屏二级水电站施工排水洞岩爆数值模拟[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09年
10 蔚立元;李术才;梁巍;周峰;李东升;;隧道建设运营中的各种灾害及研究方向[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Ⅲ)[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克国;注浆控制岩溶隧道突水地质灾害的机理和模拟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旭宏;大同矿区“三硬”煤层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3 朱超;大瑞铁路罗家村隧道地质环境与工程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康富中;深埋超大规模地下铁路车站结构方案及关键支护参数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张耀平;矿山空区诱发的岩移特征及覆盖层冒落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周斌;湘西红砂岩顺层边坡稳定可靠度分析和风险评估[D];中南大学;2010年
7 梅海;龙门山地区构造应力场及灾害效应数值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郭春华;井眼应力分布模拟及井壁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郭臣业;岩石和瓦斯突出发生条件及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曾杰;深埋硬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阳;复杂地质构造条件隧道施工设计方案与衬砌检测评价[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周雄超;矿柱回采稳定性分析及地压显现规律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开伟;云南大红山铜矿深埋巷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刘鹏飞;高地压条件下深井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与支护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5 杨寅静;岩溶区隧道突水地质灾害的临界预警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黄满斌;深埋隧道岩爆机理与微震监测预警初探[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丰成君;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现今地应力状态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8 龚囱;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充填体损伤与声发射特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9 廖亮;下向胶结充填采矿法采场结构参数优化及稳定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艺晋;基于地应力测量和分析的矿山安全开采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健民;刘元坤;艾凯;肖本职;;香港排污隧道工程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2 徐林生,王兰生,李天斌;国内外岩爆研究现状综述[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9年04期
3 马平波,冯夏庭,张治强,刘艳超,陈廷伟;基于数据挖掘的深部采场岩爆知识的自动获取[J];东北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4 徐林生,王兰生,李天斌,徐进,靳晓光;二郎山公路隧道岩爆特征与预测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9年02期
5 张克利;论岩体爆破地质力学及爆破性分级[J];地质科学;1990年02期
6 王兰生,李天斌,徐进,徐林生,靳晓光,李永林,姜云,牟力;二郎山隧道围岩变形破裂的调研与监测[J];公路;2000年12期
7 徐林生,唐伯明,慕长春,杨君,蒙华,张鹏勇;岩爆发生条件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03年04期
8 姜繁智,向晓东,朱东升;国内外岩爆预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年08期
9 缪晓军,吴继敏,李景波;圆形洞室岩爆成因分析及其地质灾害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杨桂桐;;岩体的动力特性及震动波在岩体中的传播[J];金属矿山;199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洞汝;用特征分析法进行微处理器系统的故障诊断[J];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2 杨吉祥;刘辉;;微机故障诊断仪中的特征分析电路[J];电子测量技术;1989年03期
3 钱建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的一般特征分析[J];硅谷;2009年01期
4 高世平;铁路黄土路基特征分析与施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年07期
5 谢若龄;吴必虎;;日本风景道路的构成体系与特征分析及启示[J];交通企业管理;2013年10期
6 苏绍汀 ,许广清 ,黄建中 ,李业智;特征分析的实践——JEF-16AN信号分析系统功能的扩充[J];舰船科学技术;1982年11期
7 印晓晴;;我国城镇化的特征分析与路径思考[J];上海城市规划;2014年02期
8 森野美树;周德山;;H-Ⅱ火箭的振动特性分析[J];国外导弹与航天运载器;1989年06期
9 宣益民,王玉林;车辆热特征分析与热系统设计[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10 陈君毅;代超;王宏雁;何宇桐;;基于中国行人事故特征分析行人保护策略[J];北京汽车;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晨;;特殊天气过程中疾病发病的不同特征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焦志刚;;急进高原期间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特征分析[A];2011年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金守男;朴今玉;;83例痴呆特征分析及治疗护理要点[A];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8年
4 周海滨;杨力;彭绩;刘小立;;2006~2007年深圳市老年人口伤害特征分析[A];第八届粤港澳台预防医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朱显明;张国良;师汉民;;流动流体管道的弥散和管内声压特征分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6 何军;樊鹏;陈保国;郭强;陈万奎;严采蘩;;一次降水过程空中降水粒子特征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张承耀;;企业成长的“另类模式”特征分析——基于对“小巨人企业”的研究[A];中国企业持续成长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孙立梅;郑慧贞;李灵辉;吴德;;广东省2004~2007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特征分析[A];第八届粤港澳台预防医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安文德;;PM_(2.5)的主要来源及特征分析[A];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六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暨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提升清洁生产审核能力和质量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孟康;阿达来提;卡希姆;于鑫玮;王碧涛;高承志;;新疆地区维族与汉族青年人的容貌特征分析与比较[A];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瑜;基于时—频分析的虚拟式旋转机械特征分析仪系统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杜春洁;面向可重构SoC的应用程序特征分析方法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2 张苏昊;第十二届全运会湖北女足青年队由守转攻后进攻特征分析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4年
3 谢晨飞;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不同名次球队前场30米区域传球特征分析[D];山东体育学院;2014年
4 谢伟;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血瘀型患者的人格学特征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黄志龙;3352例急诊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杨军;陕西省SARS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在监测与控制决策信息系统中的实现[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7 刘昭业;肛瘘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孙兰洁;“苏科版”初中数学教科书插图特征分析及使用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542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254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