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岭隧道洞口段设置减震层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damping layer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unnel lining and surrounding rock in the course of earthquake, the physical model test of shaking table is carried out for the tunnel entrance section of mountain tunnel. The model test i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re is a damping layer or not.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ce of the damping layer can effectively weaken the amplification effect of acceleration and displacement of the lining in the opening section of the tunnel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vibration to the lining, and the strain response of the lining decreases obviously after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damping layer. Especially in the position of arch shoulder and arch foot with high strain response, the dynamic strain of lining is close to uniform with the setting of damping layer. With the increase of earthquake frequency, the damping layer will not fail, and the damping efficiency will be enhanced. However,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 of surrounding rock can not be changed by the setting of damping layer. The amplification effect of slope with elevation is still obvious, and it is easy to occur local collapse damage, especially high collapse, but the slope surface is shallow layer failure. There is no additional load on the lining, but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 cavernous wall rock will bury the hole, which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normal use of the tunnel.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1202221)
【分类号】:U453.1;U452.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索然绪;王艳艳;;瑞利波作用下隧道洞口段的抗震设防长度[J];现代隧道技术;2011年04期
2 舒志乐;徐东旭;徐柯;刘新荣;李松;;半明半暗法在公路隧道洞口段的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3 李育枢;李天斌;;高烈度地震区隧道洞口段地震安全性分析及评价[J];现代隧道技术;2011年03期
4 罗定伦;高波;申玉生;;关于隧道抗减震模型试验围岩相似材料的研究[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5 王玉锁;杨国柱;;隧道洞口段危岩落石风险评估[J];现代隧道技术;2010年06期
6 耿云鹏;;盾构隧道洞口段预加固技术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年36期
7 曹邦举;;浅析对隧道洞口支护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09期
8 李铭;;北斗坡公路隧道洞口段长管棚施工工艺[J];西部探矿工程;2007年09期
9 朱长安;高波;索然绪;;强震区隧道洞口段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08年01期
10 罗定伦;高波;;采用长大管棚预支护进洞技术的理论与实践[J];铁道建筑;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小军;张永兴;;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合理开挖工序及受力特征分析[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姚辉;刘青林;;易风化软弱围岩隧道洞口段施工技术[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3 吴荣锋;;隧道洞口施工技术[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4 李德武;高峰;;考虑抗震缝影响的隧道三维地震反应分析[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5 王勇;孙彩红;;大跨隧道洞口段施工监控量测与结构受力变形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段海澎;邹正明;赵建军;;受软弱结构面控制的隧道洞口稳定性评价及工程措施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7 贾明辉;丁文其;;连拱隧道洞口边坡稳定监测与病害治理[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明高;洪锦;马杰;;隧道洞口段载体桩地基处理的设计与施工[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黄俊;杜鹏宇;张瑞霞;;连拱隧道洞口段施工方案优化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申玉生;高波;王峥峥;;强震区山岭隧道振动台模型试验破坏形态分析[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郑强平 庄则平;福建交通10项成果获省科技奖[N];中国交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曹小平;强震作用下山岭隧道洞口段地震响应分析及减震措施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2 孙铁成;双洞错距山岭隧道洞口段地震动力响应及减震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 张敏;复杂地质条件下大断面隧道“零”进洞工法技术体系及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4 赖金星;高海拔复杂围岩公路隧道温度场特征与结构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5 罗彦斌;寒区隧道冻害等级划分及防治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皇民;浅埋双洞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王峥峥;跨断层隧道结构非线性地震损伤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波;冻融作用下黄土隧道洞口段应力变形及病害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2 郭辉;山岭公路隧道洞口段开挖力学行为与稳定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3 张林;山岭隧道洞口段地震动力响应及抗减震措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4 王维嘉;公路隧道洞口段震害机理及抗减震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娄勇;平寨隧道洞口段施工方案动态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6 杨超;浅变质碎裂岩地区隧道洞口段预加固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李海宝;软弱地层隧道洞口段施工力学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8 文栋良;高烈度地震区隧道洞口段地震动力响应及减震措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9 侯俊敏;山岭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特征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10 邓永杰;浅埋偏压大跨度隧道洞口段进洞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584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258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