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级配设计、验证与优化研究
[Abstract]:Taking three concrete projects as the background, two kinds of mix ratio design methods are adopted to carry out the gradation design of mineral aggregate respectively. The design process and theoretical basis are elaborated in detail, and the Marshall test index is adopted in the design. 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index of mix ratio design with the result of field test during construction, it is proved that the design of ore aggregate gradation by using Bayley method is a further optimization of the design of ore aggregate gradation by standard method. The application of Bayley method to gradation design is proved to be more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the field compaction and water seepage index.
【作者单位】: 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分类号】:U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高丹盈;汤寄予;赵军;;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的设计与优化[J];公路;2007年11期
2 王详鲁;蒋应军;吴漫;;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矿料级配设计方法[J];中外公路;2007年05期
3 黄国威;赵刚;;贝雷法级配检验分析[J];山西交通科技;2008年03期
4 郝培文,徐金枝,周怀治;应用贝雷法进行级配组成设计的关键技术[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5 吕文江,陈爱文,郝培文,戴经梁;贝雷法参数CA比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谨学;孙立军;;级配参数对沥青混合料抗剪性能的影响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年08期
2 张锐;黄晓明;赵永利;;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级配设计[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3 陈静云;丁银萍;周长红;;基于料堆试验的沥青混合料离析影响因素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4 李伟;程培峰;;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级配的贝雷法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11期
5 薛安顺;唐娴;袁卓亚;;沥青混合料合成级配的均匀性评价[J];中国粉体技术;2009年03期
6 冯新军;郝培文;;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综述[J];公路;2007年06期
7 王立久;刘慧;;矿料级配设计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公路;2008年01期
8 张铭铭;李会娟;郝培文;;基于贝雷法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研究[J];公路;2009年06期
9 杨育生;袁卓亚;吕文江;;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控制研究[J];公路;2009年11期
10 李安;何昌轩;陈李峰;;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性能研究[J];公路;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唐娴;;基于颗粒流程序的沥青混合料颗粒接触模拟[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2 高国华;汲平;郑海峰;房立红;;AC-20骨架密实级配优化设计与性能研究[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3 李鹏程;何文正;;浅谈SMA粗集料骨架判别标准及其影响因素[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琪;沥青路面施工过程质量评价与支付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吕文江;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设计一体化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3 周卫峰;基于GTM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4 王富玉;SAC13沥青混合料的设计与施工[D];吉林大学;2007年
5 梁春雨;30~#硬质沥青用于沥青路面中下面层的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刘洪海;高性能沥青混合料材料特性与施工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聂忆华;全柔式长寿命沥青路面(FF-LLAP)结构及其设计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彭波;沥青混合料集料几何特性与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唐娴;沥青混合料离析机理与评价指标[D];长安大学;2008年
10 魏建国;沥青稳定碎石技术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媛媛;MAC改性沥青SMA在高等级公路罩面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建伟;城市主干道级配碎石材料组成分析与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万平;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米轶轩;导电沥青混凝土应用技术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冬冬;水稳超大粒径砂砾基层路用性能及施工工艺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6 郭经纬;超轻木质集料路面混合料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苏春华;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组成设计与振动成型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邵立波;基于使用功能的小粒径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杨光;季冻区长大纵坡沥青路面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高文阳;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旭庆,黄晓明,杨军;沥青混合料骨架形成问题的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3年05期
2 于新,吴建浩;贝雷方法应用探讨[J];公路;2003年08期
3 沙庆林;SAC和其他粗集料断级配的矿料级配设计方法[J];公路;2005年01期
4 洪显诚,谭积青,赖见吾;按材料体积设计沥青混合料方法的研究[J];中外公路;2001年04期
5 杜勇立;周光宗;;关于APA的沥青混合料高温浸水车辙试验分析[J];中外公路;2006年02期
6 林绣贤;论Superpave组成配比的特色[J];华东公路;2002年01期
7 林绣贤;沥青混凝土合理集料组成的计算公式[J];华东公路;2003年01期
8 张肖宁,郭祖辛,吴旷怀;按体积法设计沥青混合料[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9 王端宜,张肖宁,王绍怀;用虚拟试验方法评价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类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刘朝晖,李宇峙,黄云涌;宽域沥青路用性能试验[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敏;;利用微型计算机设计矿料级配[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03期
2 慈军;;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后矿料级配调整分析[J];人民长江;2014年11期
3 张剑;虞文友;葛黎明;;基于骨架密实理论的矿料级配设计方法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王咏梅;;密实骨架型矿料级配的组成设计分析[J];交通标准化;2012年24期
5 李文广;朱成军;;水泥稳定碎石矿料级配类型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07年04期
6 肖小泉;;克莱姆法则在矿料级配设计中的运用[J];山西建筑;2012年02期
7 刘峰;;基于拌合楼的矿料级配变异性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2年01期
8 周云峰;陈建彪;;沥青砼矿料级配优化设计及应用[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3年12期
9 郑彭壬;;沥青路面表层矿料级配组成设计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6期
10 王立久;刘慧;;矿料级配设计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公路;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岳学军;石颖;汪世川;;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的矿料级配研究[A];第六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董伟智;季冻区高速公路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刘忠根;SMA矿料级配及配合比优化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宏国;东北地区沥青路面矿料级配选取的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乔艳妮;路面混合料矿料级配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D];长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75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275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