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疏散能力瓶颈识别及仿真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城域混合交通流建模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交通大学》 2013年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疏散能力瓶颈识别及仿真研究
解慧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运量大、高速便捷的公共交通方式,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主要手段,但日益增长的客流给其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隐患。车站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节点,其疏散能力与乘客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如何识别车站疏散能力的瓶颈,辅助在站管理人员及时制定合理有效的疏散方案,组织受困乘客在一定时间内疏散至安全区域,已成为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运营的重点问题。 本文首先按功能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施进行了分类,并对车站进行网络化抽象描述,设计了针对紧急疏散条件下路径生成的K-最短路算法,行成乘客疏散可选路径集。 通过对典型车站高峰时段的视频观测分析,得到大量乘客宏观特性数据,对乘客疏散所经过的主要服务设施进行客流速度与密度的曲线拟合,得到各类设施客流速度、密度关系方程,并将计算得到的单位宽度最大通过能力与《地铁设计规范》中的给定值进行比较,证实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基于各类设施客流速度、密度关系方程,论文中给出了设施疏散能力计算方法,并结合乘客疏散可选路径集,设计了一种基于逆向搜索的静态瓶颈识别方法;根据设施畅通程度划分动态瓶颈等级,以此为论域,以速度、密度来刻画模糊集,设计了基于模糊集理论的动态瓶颈识别方法。 最后,选取北京复兴门地铁站作为实例研究对象,根据疏散可选路径集和设施疏散能力计算车站疏散能力静态瓶颈,再通过VISSIM仿真得到的各个设施速度、密度值判断车站疏散能力动态瓶颈等级,以此为依据制定新疏散方案。进而通过对比分析新旧疏散方案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论文提出的瓶颈识别方法是切实可靠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U29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培红,黄晓燕,万欢欢,刘牧;基于智能体技术的人员群集流动动力学模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2 孟路,晏启鹏;城市道路交通网拥挤度的模糊识别[J];四川建筑;2003年02期
3 陈然,董力耘;中国大都市行人交通特征的实测和初步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4 田娟荣;周孝清;李健;;地铁自动检票闸机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分析[J];火灾科学;2006年01期
5 何大治;王长波;谢步瀛;;基于几何方法的人员疏散最佳路径[J];工程图学学报;2006年05期
6 柴登峰,张登荣;前N条最短路径问题的算法及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年05期
7 李强;崔喜红;陈晋;;大型公共场所人员疏散过程及引导作用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6年04期
8 潘忠;王长波;谢步瀛;;基于几何连续模型的人员疏散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6年S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晋;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城域混合交通流建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李得伟;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乘客集散模型及微观仿真理论[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赵道亮;紧急条件下人员疏散特殊行为的元胞自动机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智勇;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的行人交通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2 胡清梅;大型公共建筑环境中人群拥挤机理及群集行为特性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3 邱冰;楼房内人员逃生流的自动机模拟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徐高;人群疏散的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林国,姜印平;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模糊综合评判[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刘丽,周新;模糊综合评判在建筑设计方案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03年05期
3 许永安,徐恒玉;用Excel实现模糊聚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4 张恒;用大蒜及其提取物保鲜蔬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5 陶宝先;阎伍玖;;基于二次灰关联的山东省淄博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6 李茂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工业企业电气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安全;2004年03期
7 唐祥胜;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水利工程方案选择中的运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孙赤梅;模糊综合评价的改进[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奚立平;;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大坝渗流量预测模型研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贾陈忠,秦巧燕,张竹清,黄丽华;模糊数学在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北方环境;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传胜;;人员疏散计算机模拟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秦勇;仇宁海;蔡国强;贾利民;;轨道交通安全系统动态时空建模方法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尚艳艳;高裕山;陈立;;WebGIS中实现公交换乘[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崔喜红;陈晋;李强;;大型公共场所人员疏散模型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5 贾东云;黄崇福;;基于保险标的风险管理与计算机仿真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6 钟雪宝;吴祈宗;;模糊聚类在西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A];全国第九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戴祯平;;贵州省县级供电企业综合能力模糊评判应用[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1—2004)[C];2005年
8 杨红玲;吴建军;;应用模糊综合法评析企业财务结构状况[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蔡雷;;基础性课题评审立项的模糊综合评价系统[A];第二届全国信息与电子工程学术交流会暨第十三届四川省电子学会曙光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孙烈英;;模糊控制过程中参数自调整的方法[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立成;船舶避碰决策数学模型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2 李剑;基于激光测量的自由曲面数字制造基础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左伟;基于RS、GIS和Models的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综合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程承坪;企业家人力资本开发及其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5 宋志刚;基于烦恼率模型的工程结构振动舒适度设计新理论[D];浙江大学;2003年
6 付红桥;网络化协同设计的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重庆大学;2002年
7 戚蓝;初始地应力场系统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8 陈彦如;ITS指挥系统的满意优化理论及列车运行调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9 王小林;农业项目投资群体决策支持系统[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10 叶海旺;土岩爆破智能化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兵;模糊错误逻辑研究及其在防范证券投资风险中的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00年
2 曾珞亚;模糊神经网络的应用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孙志英;模糊控制策略及其在火电机组中的应用与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4 刘毓;基于GIS的面向对象大气环境信息系统[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5 李艳军;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大型水利工程工期风险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6 赵秀平;虚拟制造系统及虚拟产品性能的分析评价[D];四川大学;2001年
7 张冀;循环流化床控制的研究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02年
8 李伟;船舶最晚施舵点数学模型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9 刘建武;基于PC的脑肿瘤多模态医学图像可视化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10 母智弘;模糊模式识别在储层精细评价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保华,杨肇夏,陈海波;道路交通仿真技术与系统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2 刘兰辉,关宏志;机非混合交通流模型及其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3 关宏志,陈艳艳,刘小明,任福田;基本路段机非混合交通流的解析模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潘有成;基于PopFuzzy的综合交通枢纽客运站布局影响评价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沙滨;袁振洲;缪江华;曹守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对比分析[J];城市交通;2006年02期
6 徐尉南,吴正;地铁候车厅客流运动的数学模型[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7 张培红,陈宝智;火灾时人员疏散的行为规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8 张培红,陈宝智;建筑物火灾时人员疏散群集流动规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9 温丽敏,陈全,陈宝智;火灾中群集疏散的设计方法及计算机仿真[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5期
10 过秀成,吕慎,张瑗缓;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客流需求分析的框架体系[J];都市快轨交通;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建港;陈艳艳;任福田;荣建;;无信号灯控路段人行横道行人过街交通特性分析[A];第四届亚太可持续发展交通与环境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少辉;城市快速路系统交通瓶颈形成、扩散特性与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阎卫东;建筑物火灾时人员行为规律及疏散时间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3 李得伟;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乘客集散模型及微观仿真理论[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4 马骏驰;火灾中人群疏散的仿真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高;人群疏散的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2 马征;公众聚集场所人员安全疏散性能化设计与评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3 孙智勇;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的行人交通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4 覃柯;多移动机器人的协调及运动规划[D];沈阳工业大学;2004年
5 马莉莉;建筑消防过程中人员安全疏散问题的计算机模拟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王平;大型公共建筑人员疏散性能化评估软件的开发[D];武汉大学;2005年
7 贺寒辉;基于仿真技术的交通瓶颈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8 张成;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丁娟;上海市徐家汇地铁商城群集流动规律研究及其疏散评估[D];同济大学;2007年
10 王蓉蓉;地铁换乘车站设施规模确定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丽;建筑消防设计中疏散时间的确定方法[J];武警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2 廖守衡;付玉慧;徐德江;;客船疏散模型研究综述[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年S1期
3 姜传胜;郑双忠;袁斐;;残疾人疏散安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4 姜传胜;邓云峰;席学军;;高含硫气井周边居民疏散安全分析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年09期
5 王振;刘茂;;人群疏散的动力学特征及疏散通道堵塞的恢复[J];自然科学进展;2008年02期
6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轨道交通车站、省际道路旅客运输站安全检查的通告[J];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2008年12期
7 ;上海所有轨道交通车站将配人脸识别装置[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08年Z1期
8 李削云;马险峰;王俊淞;;公路隧道火灾逃生疏散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9 马志勇;董祺瑞;徐军健;;战时城市人口疏散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民防苑;2007年S2期
10 朱佩娟;张洁;肖洪;田怀玉;;城市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基于GIS的格局优化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利英;王中岳;蒋丽华;;行人仿真技术在轨道交通车站设计中的应用[A];面向低碳经济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隧道及地下空间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龚迪嘉;;城市外围区轨道交通车站地区控规编制与管理[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朱效洁;马艺芳;;突发事件下轨道交通车站内人员的疏散方案研究[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曹玮;;轨道交通车站周边用地与交通一体化衔接研究——以南京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夏元旦;陶利;;紧邻轨道交通车站的狭小空间内盖挖加层施工技术[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王璇;杨春立;杨立兵;;国内外轨道交通车站标识系统的比较研究[A];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勇;朱继文;许熠;姚海明;;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四平路站防水新技术的运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防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习剑;全鑫;王双喜;曹栋文;;地铁应对火灾及恐怖袭击对策探讨[A];第七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孔维伟;刘栋栋;赵东拂;;地铁换乘站人员安全疏散研究[A];第七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余志松;裴烈烽;陈裕康;;地铁深基坑盖挖-逆作一体化环境保护施工技术[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冯瑄 通讯员 徐昭;[N];宁波日报;2010年
2 记者 李松 黄洁 实习生 谷晴;[N];法制日报;2009年
3 葛长青 张海波 ;[N];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2005年
4 记者郑红 实习生陆绮雯;[N];解放日报;2002年
5 顾定海 张雅薇;[N];联合时报;2003年
6 记者 王皓;[N];北京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钱炜;[N];科技日报;2005年
8 李鹏;[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10年
9 记者 宋时飞;[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10 记者 张建平;[N];兰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清梅;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承载能力的评估与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代宝乾;公共聚集场所出口应急疏散能力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慧;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疏散能力瓶颈识别及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2 赵晔;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安全疏散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张海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乘客通行服务水平的仿真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刘晓伟;基于公交优先的新城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土地开发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梁盼盼;轨道交通车站设备智能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6 王久亮;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施设备服务水平分级与能力计算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周世惊;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周围土地合理开发强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马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通行设施通过能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张伊;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步行设施中乘客流基本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10 孙肇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区空间一体化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城域混合交通流建模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8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28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