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含裂缝沥青路面橡胶应力吸收层的最佳参数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0 17:32
【摘要】:目的找出不同等级交通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橡胶应力吸收层的最佳参数,从而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方法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含裂缝沥青路面三维力学模型,通过层底各应力和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比较分析,确定橡胶应力吸收层的防裂效果;通过应力吸收层的模量和厚度与裂缝尖端处面层层底各应力的关系,确定最佳模量和厚度.结果在标准荷载BZZ-100作用下,橡胶应力吸收层的最佳模量建议取600 MPa,最佳厚度取2.5 cm.橡胶应力吸收层能够顺利的延缓并控制反射裂缝.在重载交通作用下,应力吸收层的最佳模量建议取800 MPa,最佳厚度取3 cm.结论路面橡胶应力吸收层可以对路面裂缝的产生起到抑制作用,应力吸收层的弹性模量及厚度直接影响路面裂缝的产生.
[Abstract]: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best parameters of rubber stress absorption layer of asphalt pavement under different traffic loads, so as to improve the service life of asphalt pavement. Methods the three-dimensional mechanical model of asphalt pavement with cracks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ABAQU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The crack prevention effect of rubber stress absorbing layer was determined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at the bottom and crack tip. The optimum modulus and thickness are determin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dulus and thickness of the stress absorption layer and the stress at the bottom of the layer at the crack tip. Results under the action of standard load BZZ-100, the optimum modulus of rubber stress absorption layer is suggested to be MPa, and 2.5 cm.. Rubber stress absorption layer can delay and control the reflection crack smoothly. Under the action of heavy traffic, the optimum modulus of the stress absorption layer is suggested to be 800 MPa, and the optimum thickness is 3 cm.. Conclusion the rubber stress absorption layer can inhibit the formation of pavement cracks, and the elastic modulus and thickness of the stress absorption layer directly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pavement cracks.
【作者单位】: 沈阳建筑大学理学院;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8276)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020070)
【分类号】:U416.2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斌;廖卫东;陈拴发;王秉纲;;应力吸收层缓解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应力集中的数值模拟分析[J];公路;2007年11期

2 孙雅珍;刘杰民;赵复笑;;基于土工合成材料加铺层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裂性能[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1期

3 王鹏;李昆;黄卫东;;基于有限元方法的应力吸收层延缓反射裂缝分析[J];公路工程;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启添;;土工材料参数对沥青面层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年02期

2 裴俊华;;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的应用[J];甘肃林业高职教育(综合版);2011年01期

3 农惠武;李克元;;土工布在旧水泥砼路面加铺沥青层中的应用[J];轻工科技;2012年07期

4 马培建;曹高尚;王杰;王佳蓉;;加铺应力吸收层的复合式路面开裂寿命预测[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09期

5 马培建;曹高尚;王选仓;;基于应力吸收层使用效果的加铺层路面反射裂缝预估模型建立[J];中外公路;2013年04期

6 陈阳利;戴逸清;;基于断裂力学的微表处对旧路适应性研究[J];公路;2014年02期

7 刘仲秋;廉照彬;章青;;引水隧洞开挖释放荷载模拟方法的对比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8 张妙平;;双箱单室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设计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9 王蓓蓓;董军;;基于损伤塑性模型的砌体墙体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10 李学伟;宋小金;车法;;粉质粘土地基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研究[J];中外公路;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祖仲;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及抗裂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马培建;高性能摊铺式应力吸收层综合技术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3 肖成安;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孙红燕;沥青路面低温开裂力学分析[D];长安大学;2013年

5 郭红兵;设置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抗裂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6 涂帅;基于颗粒间相互作用的高性能级配碎石基层结构与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7 李春红;GFRP筋混凝土桥面板设计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常虹;采动区地基与水闸结构相互作用机理及加固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9 王湛;软土地层中盾构隧道结构沉降与变形机制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10 朱晓林;地下换热器热形变及其失效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亮;级配碎石上基层路用性能研究及路面结构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2 王寿辉;高速公路病害诊断与养护决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江毅;旧沥青路面加铺力学分析及防裂措施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冯永飞;山西省忻台线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层技术经济综合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5 杜洪新;SOILFIX高分子聚合物稳定柔性基层试验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6 高涛涛;橡胶沥青封层防治反射裂缝的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7 江睿南;浙江地区半柔性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加铺层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8 梅万波;热压式沥青混合料路面结构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9 马华宝;白改黑路面防止反射裂缝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10 王阳;设置级配碎石缓解层的旧水泥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有左;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开裂原因及防治措施[J];公路;2001年06期

2 杨成忠,陈万祥;基于半刚性基层的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分析与防治[J];公路;2002年04期

3 王金昌,朱向荣;低温下沥青混凝土道路温度应力的新评价[J];公路;2004年02期

4 邹桂莲,张肖宁,王绍怀;应用冲击韧性评价沥青混合料抵抗反射裂缝能力的研究[J];公路;2004年10期

5 罗晓辉;路面结构厚度与疲劳损坏关系分析研究[J];公路;2004年12期

6 杨斌;廖卫东;陈拴发;王秉纲;;应力吸收层缓解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应力集中的数值模拟分析[J];公路;2007年11期

7 薛忠军;张肖宁;王佳妮;邹桂莲;;土工织物加筋沥青面层抗裂性能评价试验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1期

8 廖卫东,陈拴发,刘云全;STRATA应力吸收层抗疲劳特性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12期

9 刘益河;张起森;李志勇;;沥青路面温度应力的光弹性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1991年04期

10 吴赣昌,凌天清;半刚性基层温缩裂缝的扩展机理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琨;杜占军;;基于疲劳性能试验对应力吸收层类型的优选[J];交通标准化;2010年16期

2 郑智能;凌天清;詹秀芳;;应力吸收层力学特性对比试验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3 李志鹏;齐辉;刘双;;应力吸收层配合比设计及工程造价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年11期

4 张一明;;应力吸收层在成都市一环路白加黑中的应用[J];西南公路;2006年03期

5 覃峰;包惠明;;同步碎石应力吸收层路用性能的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07年11期

6 陈亭;;应力吸收层在尉许高速公路上的应用[J];华东公路;2007年01期

7 周玮;;应力吸收层抵抗反射裂缝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J];山西建筑;2008年21期

8 王晓东;侯芸;戴建华;;打裂压稳与应力吸收层技术在寒冷地区“白改黑”工程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年08期

9 王颖;李昕;马红全;;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研究[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孙晓震;邵先胜;;基于沥青加铺路面的应力吸收层指标的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迎;刘文勇;;应力吸收层沥青性能评价[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2 冯永飞;石振武;;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应力吸收层有限元分析[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09卷)[C];2009年

3 李潜;陈凯;丁庆军;;现浇应力吸收层湿接缝混凝土性能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林庆元;;浅谈应力吸收层配合比[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5 廖卫东;陈栓发;;STRATA应力吸收层应用技术研究[A];湖北省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廖卫东;陈栓发;;STRATA应力吸收层应用技术研究[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7 廖卫东;;基于应力吸收层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第三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湖北优秀论文集[C];2006年

8 冯韬;王静;;STRATA应力吸收层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技术[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六届(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祖仲;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及抗裂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马培建;高性能摊铺式应力吸收层综合技术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3 徐永丽;应力吸收层用于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力学行为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4 刘燕燕;非连续短纤维增强乳化沥青碎石应力吸收层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5 廖卫东;基于应力吸收层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与材料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周燕;应力吸收层结合料性能及其关键评价指标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迎;应力吸收层技术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刘丹;应力吸收层材料组成及其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王颖;加铺应力吸收层材料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4 李祖仲;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5 李兵;同步碎石应力吸收层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6 石昆磊;高粘性沥青应力吸收层防治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韩小娟;设应力吸收层的旧水泥砼路面加铺沥青砼面层对反射裂缝影响研究[D];南华大学;2013年

8 张昕;纤维增强乳化沥青碎石应力吸收层断裂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9 高翠兰;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力学性能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10 陆飞;纤维沥青碎石应力吸收层配合比设计及作用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23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323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0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